承载历史、人文的国际历史社区——鼓浪屿
2018-05-14杨婧
杨婧
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美丽岛屿。人们不仅钟情于这里的碧海蓝天,更对这座岛屿所承载的历史、人文充满好奇。从鸦片战争开始,鼓浪屿便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不平凡的一页。
作为公共地界,各国领事、外国传教士纷纷踏上这片土地。20 世纪初,这片土地更受青睐,各国领事、海外华侨与台胞纷纷在此办工厂、建别墅,无数社会名流、富商、外国传教士的足迹遍及这里,使得这座小岛声名远扬。时光流逝,曾经的辉煌随着历史的浮沉而变得沉寂,而这里的故事依然吸引着后人来探寻。2017年,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鼓浪屿的前生今世
鼓浪屿的古老建筑是鼓浪屿历史变化的缩影,一座座沉默的老房子都承载着鲜活的故事。
鼓浪屿,宋元时期称“圆沙洲”,明代始称“鼓浪屿”,因西南海岸边有一块大岩石,海浪扑打岩洞发出擂鼓般的声音,称之“鼓浪石”,小岛随后也被称为“鼓浪屿”。鼓浪屿面积约1.88 平方公里,与厦门岛隔着一条600 米宽的鹭江海峡。传说,宋朝之前鼓浪屿还是一片荒岛,宋代一李姓人氏上岛为生,捕鱼耕作,自此,鼓浪屿便有了人烟。历经宋、元、明三朝的发展,到清朝康熙时期,鼓浪屿已走向繁荣。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厦门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风景怡人、气候宜居的鼓浪屿便成为殖民者觊觎的土地之一。英国很早就开始对鼓浪屿进行规划,并兴建了多处欧式建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局势紧张,世界各地战火不断,华人在外受到排挤。一些闽南籍的侨商、台胞来到鼓浪屿避难并定居,这里不仅成为侨商安全的生活居所,也成为厦门早期民族工业的发端之地。为了岛上人们生活的需要,外国领事、教会与侨商在这里办电话局、公园、学校等,逐渐形成了成熟的社区生活结构模式。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在这里友好相处,这里也成为成熟的国际化生活社区。曾有美国考察团的一位记者来到这里,这样评价:“鼓浪屿是全世界富人最集中、财富最集中的小岛,是最富裕的小岛之一。”
鼓浪屿原住民都是一些很会享受生活的悠闲人士,他们喜欢说古谈今、侍弄花草、 养猫养狗。提及猫,鼓浪屿岛的家猫、野猫真是多得不行,走着走着,不经意间就会窜出一只,你正愣神呢,它已箭一般地一掠而过,不知所踪。龙头路商业区几乎汇集了岛上所有的风味小吃,有黄金香肉松、叶氏屋仔麻核、鼓浪屿馅饼、沙茶面、鱼丸汤、面线糊、土笋冻、海蛎煎等, 应有尽有,它们都是鼓浪屿人的最爱。对于饱经沧桑、宠辱不惊的鼓浪屿原住民而言, 典雅、恬淡、安逸、舒缓、超脱已成为一种风骨。
持续百年的中西混搭
咫尺之大的鼓浪屿,却藏匿着许多公园,有菽(shū)庄花园、皓月园、琴园、毓园等。它们的建筑设计,无不飘溢着中西文化艺术相谐相生的动人情韵,让人回味不绝。
菽庄花园,面向大海的全方位的开放式结构,如史诗绝唱。而园中的假山、荷池、古亭、曲径,则十分写意地演绎着典型的中式园林风格。其中最让人心动的是四十四孔桥。白玉雕栏如蛟龙出水,跨海而去;凭桥而望,“一字帆墙排岸直,满城灯火映江寒”,何等的气派、辉煌。
皓月园,依山傍海,气势恢弘,有着大型油画似的瑰丽境界;而园中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雕像,伫立在高高的巨石之上,如奇峰突起,沐浴着天风海涛,望斷海峡风云,春夏秋冬,激起了多少炎黄子孙的壮志豪情。中华民族的精神,浩气长存,恰似月行中天,才有了此景的地久天长。
毓园是个街心花园,“鼓浪屿的女儿”、名满杏坛的林巧稚大夫就长眠在这里。她是世界知名的妇产科医生,一生成功地接生过5万多个孩子。她虽然没有结过婚,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花园四周,西式小楼林立,沉静、安然。园中草坪处,一座天然的舔马石,如不朽的雕塑,忠诚地守望着古老的神话。
琴园虽小,但那独具异彩的旋律广场却如变幻莫测的八卦,颇有大象无形、大音无声的况味,让人回味不绝。
鼓浪屿的美丽与浪漫不是几句赞美能够道尽的,她的美丽与浪漫沉浸在每一个角落里:从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从鸟语花香的空气中,从明媚和煦的阳光中,从欧陆风情的建筑中......这一切都赋予了她不可阻挡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