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我国证券交易所组织制度探究分析
2018-05-14武鹏飞张行
武鹏飞 张行
我国最早的证券交易所始于民国初期,并且大多华商交易所采用公司制组织结构。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然而,由于当时薄弱的经济社会环境、动荡的政局、政府信用不佳、监管缺失、主权不独立、外国势力排挤等原因,民国时期的证券交易所经常发生危机,存续时间普遍比较短。本文通过介绍民国时期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情况,分析民国时期我国交易所主要采取公司制的原因,总结民国时朝我国证券交易所发展的经验教训,以期对现代我国交易所制度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近代 交易所
会员制 公司制 原因分析
研究背景介绍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金融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维护和促进世界经济贸易自由化、循序渐进地融入金融全球化进程之中,就是中国未来的政策选择。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选择合适的交易所组织形式则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着眼现实和未来,借鉴历史和国际经验,合理选择交易所的组织制度,开展交易所的国内外并购,进而增强我国交易所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交易所公司化有利有弊,未来我国证券交易所组织制度的选择,应借鉴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
近代以来我国证券交易所组织制度的选择及其变迁
(1)近代以来我国证券交易所发展状况
1.清末时期
“证券”一词是清朝末年我国由日本引进,最早出现于外国在华股份制银行和公司。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国家。最早在我国流通的债券、股票都是由外国在华兴办的公司所发行。1873年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发行了我国第一只股票。之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我国民族工业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了蓬勃的发展时期。1913年-1914年,我国工商业企业从900多家发展到1000多家,相应的股票、债券发行也开始逐渐增多,为我国证券交易所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民国时期
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交易法”,正式开启了我国的证券交易所时代。我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办于1918年,注册资本为100万元,拥有60名经纪人,主要进行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1920年7月,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在上海成立,注册资本500万元,拥有200名经纪人,该证券所不仅进行有价证券交易还进行包括棉花、布匹、金银、粮食等在内的现货、期货交易。1921年5月,上海又成立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该交易所主要的交易标的为北洋政府所发行的公债。此后,我国交易所市场所进人蓬勃发展日司期;到1922年初,我国相继成立200多家各类交易所,其中华商证券或物券交易所有100多家。而同一时期,经济远比中国发达的美国却只有15家证券交易所。
民国时期,我国证券交易所市场先后经历了兴起、繁荣、停摆、危机等各个阶段,但近代我国本土成立的交易所基本都采取公司制组织制度有其深刻历史原因。
(2)近代中资证券交易所均选择公司制组织的原因
1.交易所设立需巨额的资本投入
证券交易所为便利交易,增加客户交易量,通常需设立在经济繁华、人口密集的都市中心地段;而这些地点的土地租金非常高昂,并且交易所为营业还需要召集许多经纪人,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会员制交易所无法满足交易所的运营,而公司制交易所则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途径,筹的资金。而只有公司制交易所才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本以满足交易所运营的需求。
2.可以降低对经纪人信用和资金实力的要求
会员制组织形式则对会员的资金实力以及信用状况,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单个券商不仅资金实力薄弱,并且其信用状况也难以保障。从而使得交易双方可以安心进行的交易,降低了对经济信用的要求,同时也增加了经纪人进行交易的数量,活跃了证券交易。
3.公司制更易满足投资者的营利动机
而对于资金实力薄弱的民族资本而言,只有采取公司制,以营利为目的,才有可能公开发行股份募集到所需的创设资金,从而满足投资人的逐利要求。
4.公司制交易所更具競争性和发展潜力
由于在民国初期,不仅政府需要筹措大量的财政资金进行建设,民族资本的蓬勃发展也需要筹集大量资金进行生产发展,而规模较小的会员制交易所是无法满足以上要求的。公司制交易所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交易所融资需求,很方便的向社会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从而扩大经营规模。而资金实力较弱的会员交易商则无法大量缴纳会费,无法筹集大量资金。从而,公司制的交易所在当时更具有发展潜力。
5.受日本交易所制度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掀起向日本学习的浪潮,其中包括学习借鉴日本的金融制度。当时日本取引所(证券交易所)采用的公司制组织形式对中国早期证券交易所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历史启示及现实意义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民国时期的交易所多采取公司制形式有其内在的逻辑。对于经济薄弱、社会资本较弱的市场来说,公司制交易所是一个很好的制度选择。会员制与公司制各有利弊,分别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目前世界上的交易所越来越多的采萞局谱橹?形式。我国监管部门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适时适度的变革交易所制度,以利于交易所更好的发挥融通社会资金,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在当今世界,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取公司制交易所制度,并且在我国市场经济也有了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监管部门也应考虑变革交易所制度。
[1]姚遂.中国金融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2]孙建华.民元后本国证券交易所均选择公司制的原因及其反思.金融教育研究.2014年12月
[3]孙建华.民元后华商证券交易所的创设动机及其脆弱性.金融教育研究.2013年10月
[4]潘培志.近代中国证券交易所探析.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3月
[5]林枯杰.中国近代的证券交易所.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