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汪家老屋的历史贡献中
2018-05-14高晓路
高晓路
摘 要:新四军第4支队金寨兵站、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中共鄂豫皖区委三个重要机构先后在汪家老屋设立,点明了汪家老屋的历史背景,从三个重要机构的工作职责体现了汪家老屋的历史贡献。本文旨在通过汪家老屋重温那段烽火岁月,了解我党在在大别山地区的抗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金寨曾是国共两党领导安徽乃至大别山区抗日救亡的党政军中心。金寨县花石乡白水河畔的汪家老屋是新四军第4支队金寨兵站、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中共鄂豫皖区委遗址所在地。1938.8—1940.1,第4支队兵站、安徽省工委、鄂豫皖区委先后在此地办公。汪家老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一、汪家老屋的历史背景
1.新四军第四支队兵站成立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在共产党的努力争取下,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战。
1937年12月,正式宣布新四军成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政治委员。长江两岸的红军游击队,共组成新四军四个支队[1]。1938年2月,遵照中央指示,红28军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全支队3100人,支队司令为高敬亭)[2]。东进抗日在我县修整期间,高敬亭主持召开了干部会议,根据国共两党鄂豫皖边区停战协议的条款,决定在桃岭乡的秦家湾正式成立新四军四支队兵站,后因工作的需要又迁到了白水河汪家老屋,外称100号兵站,鄭维孝为兵站站长。
2.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成立
1938年4月,中共长江局为统一领导安徽长江以北地区党的工作,在安徽六安成立了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书记彭康,下辖中共舒城中心县委、中共寿县中心县委、中共太湖中心县委、中共岳西中心县委、中共立煌县委和皖西的广西学生军党支部。
1938年6月,因日寇西进,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等机构从六安迁到金寨县境金家寨,中共安徽省工委为更好开展工作也从六安迁到金寨县,再随兵站来到了汪家老屋。
3.中共鄂豫皖区委的成立
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成立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南方局和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原局,中原局的委员为刘少奇,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负责指导长江以北,陇海铁路以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东南分局局改为东南局,其组织成员和工作范围不变。
1939年2月,郑位三在汪家老屋主持召开了豫东南、鄂东北、皖西等地区党代表会议。据中央指示,撤销安徽省工委,成立鄂豫皖区委,区委书记郑位三,机关设在新四军兵站汪家老屋内,由中央中原局领导,负责津浦路以西,平汉路以东,浦信公路以南鄂豫皖三省边区党的工作。
4.中共立煌市委的成立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后,鄂豫皖边区国共合作形势逆转,国共摩擦日益增多。为顾全抗日大局,避免冲突。1939年7月24日根据中央指示,鄂豫皖区委迁至庐江汤池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同时组织中共党员和进步分子向新四军活动区撤退。为创建和发展淮南、淮北、皖江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战争胜利保存了大批干部力量。
1939年11月中央中原局领导撤销了鄂豫皖区委,在白水河成立了中共立煌市委,接替区委的工作,团结民众,坚持斗争。
二、汪家老屋的历史贡献
新四军第4支队兵站、安徽省工委、鄂豫皖区委相继来到白水河汪家老屋办公,使这里成为了共产党领导大别山抗战的一盏明灯。三个机构在其存在的时间内,认真履行各自工作职责,在大别山地区的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见证新四军第四支队兵站的职能
新四军兵站主要负责与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交涉第四支队的粮饷,同时以新四军兵站的合法地位,掩护地方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保障领导人的安全。1939年7月叶挺、张云逸来到金家寨,同廖磊就抗日战争、新四军的发展、粮饷等问题谈判。期间,来到汪家老屋视察、住宿。
2.见证抗战初期大别山党的建设
抗战爆发初期,党的组织主要集中陕甘宁边区及部分根据地。在国民党统治鄂豫皖三省边区,大多数地区党组织基本被破坏,党员人数严重不足,党中央审时度势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党组织根据抗战形势的变化和抗战斗争的需要,结合当地抗日救亡运动的实际情况,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用尽一切办法发展党的组织。中共安徽省工委,鄂豫皖区委遵照党中央指示迅速恢复和发展辖区的党组织,期间建立了5个中心县委,3个地委,2个县委,成为组织民众抗战的重要力量。
3.见证抗战初期大别山党的干部培训工作
鉴于当时正处国共两党合作初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中共安徽省工委主要以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的形式联合上层进步力量,自上而下革新安徽,团结国民党桂系力量支持和坚持抗战路线,帮助建立大别山抗战根据地。同时结合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的抗日宣传工作,培训一大批觉悟高、素质强的边区干部,在各地迅速建立、发展党的组织和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中共安徽省工委,鄂豫皖区委组织干部学习从延安传来的中央文件,详细阐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意义,使大别山地区党组织和部队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上来。中共鄂豫皖区委,由彭康主持在白水河附近的袁家湾秘密举办了3期党员干部培训班,培训干部300多人,学员来自霍山、六安、商城、固始等三省边区。区党委负责同志郑位三、彭康、何伟亲自讲课。通过举办培训班,提高了边区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水平,同时以国共共同抗战的合法名义参与建立一些实际上由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通过边区党员干部广泛深入的群众工作,1938年皖西大别山一带的民众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展现出如火如荼的喜人局面。
参考文献:
[1]汪杰.红二十八军与新四军第四支队的组建[A].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1995:6
[2]宋霖.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在安徽的形成[J].江淮文史,2015(06):00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