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人格长城

2018-05-14时赟

新丝路(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特长阅读实践

摘 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放在一个特殊重要的崇高地位。高效课堂背景下,德育工作应注意: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开展不着痕迹的实践活动,摄取丰富醇厚的精神营养,发展百花齐放的情趣追求,展现人人成功的成长足迹。

关键词:目标;实践;阅读;特长;评价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放在一个特殊重要的崇高地位。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他认为道德教育与修养是最根本的问题,君子要专力在根本方面, 根本方面树立了,仁道之德也就由此而产生。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国著名的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愈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长城”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由此可见德育的确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驾驭着智育的方向,影响着智育的深刻程度和社会效能,同时又通过智育来实现,两者有机统一,密不可分。

开展德育工作,首先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体现教育改革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同时又必须立足校情、学情、师资现状,具有明确的客观实践性;还要广泛吸纳地域文化精髓,挖掘区域优势,创新途径方法,凸显独特性。

一、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

小学阶段是道德品质养成的起点,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幅绚丽的图画,那么小学教育就是再给纯洁的画布晕染底色,其影响是最深刻,最久远的,小学的德育就是要培养人的最初始,最本质的道德思维模式和道德行为习惯。 “善”是“仁”、“义”、“礼”、“智”、“信”等一切美好德行品质的根源,因此,我校将德育理念的核心确定为“上善”,即“向上向善”,培育学生的“善意”和“善为”。 通过浸润、触摸学生的灵魂世界、精神世界,使他们在是非、善恶、美丑面前养成求是、扬善、趋美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孝心、同情心、仁爱心、诚信心等美好的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明礼守纪、刻苦勤奋、乐观上进、志向远大等道德行为。

据此,我们将德育的总目标确定为: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努力发展最美的“我”,主动追求生活的真。具体化为十六个“善”字:善待生命遵章守规,善待生活快乐向上,善待自然爱护环境,善待自己自尊自信,善待信任诚实守诺,善待伙伴学会合作,善待亲人学会感恩,善待他人互谅互助;善于阅读诵经博览,善于思考探索钻研,善于创新质疑实践,善于展示培养特长,善于动手自立自强,善于超越志从高远,善于进取勤勉刻苦,善于悦纳谦虚豁达。

德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特征制约着德育的广度和深度。从广度而言,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德育内容;从深度而言,不同年龄阶段的同一德育内容也应有不同的程度。因此,我们按照分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路,将德育目标进行了分解和细化,并编写了德育校本教材,通过“博爱”、“明礼”、“诚信”、“励志”四个专题来呈现。比如“博爱”专题,对低年级的要求是“热爱亲人,热爱学校,亲近自然”;对中年级的要求是“热爱生命,珍视友谊,关心集体,了解家乡”;对高年级的要求是“快乐生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衷创造”。这样的目标体系,改变了过去德育目标“假、大、空”的刻板面模式,使之既系统、科学,又具体、鲜明、针对性、实践性增强。

二、开展不着痕迹的实践活动

德育是研究人的德性形成规律的,而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抽象的道德戒律的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也不能为人所掌握的。正如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所指出的:“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应该总是约束、禁止,而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引导、帮助他们自我认识、自我监督 、自我完善,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这一切都要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为此,我们开展了“四自”实践活动。

1.一日一省——自我反思活动。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自主意识和自我道德反思意识是现代人的立人之本,是完善人格的必要内涵,是提高道德素养的基础。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自主意识,即“自我选择,自我负责,自我管理的愿望。”然后让学生明确行为的规范和标准。在此基础上每天下午放学前,利用五分钟,进行“静默自省”。在教师的引领提示下,回顾自己这一天来的言行举止,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定。

2.岗位实践——自我管理活动。将校园卫生、学风纪律、课间活动、楼体安全、路队等原来由老师承担的管理工作,交由学生完成。设立了80个“小卫士”监督检查实践岗位,在中、高年级中招募“志愿者”,经过培训、考察、合格后,着统一服装,佩戴相应岗位标牌,上岗工作。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强化角色定位,增强规则意识和责任感,培养费管理协调能力。

3.问题讨论——自我教育活动。当学生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和典型现象时,说明我们的教育出现了漏洞,学生的思想出现了困惑,而这些正是良好的教育契机,我们把这些提炼成课题,在学生中开展大讨论活动。比如我们发现,学生的文具款式越来越多,有些更接近与玩具,学生对文具的更换率越来越高,甚至互相攀比,追求时尚,垃圾堆里最多的是没用完的笔和练习本。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以“我的文具观”为主题,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全校性的大讨论。活动中学生展示了文具的生产过程,贫困地区孩子使用的简陋文具,讨论了什么样的文具才是最好的,设计制作了“新型文具”,开展了“捐文具,献爱心”活动,使全体师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道德教育。

4.手拉手,心连心——自我服务活动。独生子女处理问题以“我”为中心,是个性品质中不可规避的缺憾,为了激發学生的仁爱、友善、奉献之心,我们在班级内部开展“结对互助”活动,两人一对,自由组合,从学习向生活延伸,从课内想课外延伸,从学校向家庭延伸,把对方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宽容,共同提高。在班级之间开展“手拉手”共同体服务活动,高年级与低年级对应班级结成共同体,高定期开展帮扶活动。比如六一班与一一班就是一组共同体,开学初,六一班大学生带领一一班小学生认识校园,交给他们校园生活的基本规章制度,帮助他们整理环境卫生;上、放学路上引领他们过马路;帮助他们开展班级活动,在各类比赛中帮助他们赢得荣誉等,整座校园氤氲在“爱、和、善”的温暖之中。

“四自”实践活动,将学校这个“社会”还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唤起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有了归属感,真正把学校当做“家”,把学校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活动中,他们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开始学习站在他人的立场,站在“社会人”的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其自律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感、服务意识、奉献精神等美好品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摄取丰富醇厚的精神营养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能力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文明程度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是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全民阅读”是2014年中国政府施政的看点和亮点之一。儿童时期是人一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培养学生爱读书的情怀,会读书的能力是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阅读是丰富儿童精神世界的最重要途径,优秀的书籍本身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其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哲理,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慰藉,思想得到提升,行为得到引领,它蕴含的无形的道德教育力量是其它任何方式难以企及的。我校把阅读作为立德树人,弘扬优秀文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伟大工程,开展了“五彩阅读——图书漂流活动”。

活动主题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五彩”是从阅读内容上提出的要求,红色代表伟人(名人)传记;金色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经典;蓝色代表科普读物;紫色代表中外优秀童话故事;绿色代表当下出版的各类杂志刊物。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小时,一个月侧重一个方面,一学期正好是一朵五色花。采用课外阅读课堂展示的方式,通过“读书讲堂”、“读书体会”比赛、“经典诵读”比赛、“好书推荐”演讲、“童话剧”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以比赛为载体,提升活动质量。 培养了学生爱书、藏书、以书为荣的感情,使他们逐渐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读书的乐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精神追求。

四、发展百花齐放的情趣追求

我国古代对君子的要求除了要熟读四书五经外,还要精通琴棋书画。很多对人类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伟人,都是全才,在诸多领域都有突出成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三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样自己喜爱的劳动项目和科技活动项目,使他们在业余时间去搞自己的发明创造和科学实验。真、善、美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是和谐统一的,不仅劳动和科技活动,体育、音乐、美术等也是德育的载体,同样能起到陶冶道德情操,提高道德意志的作用。

为了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崇尚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艺术修养,学校积极推进特色课堂活动。选拔有特长的学生组建了舞蹈、美术、军鼓、军号、田径、科技制作、腰鼓七支校队。创建了“一班一品”特色课,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结合教师自身特长,每个班确定一个项目,全班学生集体参与,允许个别特长突出的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确保每一名学生参加一个项目。全校呈现出“百花齐放,美己之美,美人所美,美美大同“的良好德育氛围。

五、展现人人成功的成长足迹

德育评价的意义在于引领和激励,使学生通过评价的过程和结果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收获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和生活的快乐,增添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力量。根据这一宗旨,我校实施了“星级评价制度”。评价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审美素质,六个方面。设置了自省星、友谊星、璀璨星三个等级,通过自评、互评、授星,引导学生人人争当“星级儿童”。

这一评级制度体现了科学性原则,既尊重德育规律又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全面性原则,评价内容包括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评价范围涵盖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是对学生的全方位的督促、引导和评鉴;发展性原则,评价结果分层次,过程动态化,坚持纵向比较为主,有奖有罚鼓励为主,能上能下引导为主,使每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個性化原则,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在评选过程中,在指标的设置上坚持达标与特长相结合;民主性原则,充分发挥评鉴过程的教育作用,坚持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为主。

德育工作是教育领域内一个深刻的命题,关系都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社会进步的方向和速度,未来建设者的境界和修养,有永远值得探索的价值。我们的尝试只是冰山一角,诸如家校德育合作,社会大环境对德育的影响等课题,将是我们今后研究和完善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

[2]《论语》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4]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

作者简介:

时赟,女,凤翔县城关镇西街小学校长,大专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特长阅读实践
老板的特长
取消特长招生与特长教育并不矛盾
特长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