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育心功能的内在机理研究
2018-05-14邵申
邵申
摘 要: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功能的内在机理的剖析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本文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旨在探明学校体育育心功能的内在机理。学校体育不仅具有行为规范教育的优越性,同时在整个体育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也为学生“内省”提供了资料,形成教育—反馈—再教育的循环模式。它的意义在于让人们了解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改变人们认知,提高学校体育的地位。
关键词:学校体育 育心 内在机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b)-0134-02
Abstract: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and analyz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its function is a very urgent issue. In this paper, the main use of literature designed to ascertain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not only has the superiority of education with behavior norms, but also in the sports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for students "introspection" provides data, take shape of educational feedback - re education cycle mode.Its meaning is to let people understand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school sports, Change people's perception, and improve the status of school sports.
Key Words: School sports; Moral Education; Inherent Mechanism
“學校体育的功能指通过学校各种形式的体育对学生所产生的教育结果”。也有人提出:“学校体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具备健身功能、教育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情感发展功能等”。有的学者则提出学校体育的功能应包括:“生物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教育功能、促进发展功能、提高适应能力功能、发展身体素质功能、培养三基功能[1]。”综上所述,很多专家学者给出了关于学校体育功能的不同解释,但总体可以归纳为“育人”这一基本点上。笔者认为,从受教育对象的角度考虑可以将育人功能细分为育体和育心。“外育体,内育心”。育体功能主要表现在学校中的各种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身体承受一定的身体负荷,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和机能发展。育心的功能体现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以及在参加体育活动、训练与竞赛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独立与合作。丰富作为“社会人”角色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智力,提高社会认同感、团结意识和人格独立等。本文旨在阐述学校体育育心功能的内在机理,即解释学校体育为什么能够育心以及是如何发挥育心功能的。
1 学校体育的行为规范教育
“行为规范教育对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理解并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增强个体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2]。”康德在《论教育》中也认为:理性将人置于人性的法则之下,并且由此开始让人感觉到法则的强制,教育在很大程度上 就是让人尽快地受到理性的“指挥”“训导”“调节”“约束”。
1.1 学校体育提供行为规范的模式
规范的定义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3]。学校体育的功能之一是为学生提供一种行为规范,学生在体育课上、竞赛活动中习得如何遵守行为规范,明确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不同于室内文化课环境封闭、学生身体活动小的特点,体育活动的教学环境更为开放,体育课上的规范教育的效果就更容易迁移到现实的生活中。规范教育看似是一种身体活动范围的规定与限制,实则这种规范教育会内化为认知,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形态中会保留这一记忆,明确“规矩”的意思及意义。
1.2 学校体育行为规范教育的优越性
1.2.1 学校体育教育时间的长期性是行为规范教育的保障
学校体育是学校所有课程开设年限最长的,从小学到大学都会有体育课、课外的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只要是在学校内接受教育基本上就会有体育课程。如此一来,便保障了行为规范教育的系统性,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要求,保证了教育的完整性。
1.2.2 受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学校体育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和青少年,这两个时期正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体育陪伴着他们一同成长,对他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这两个时期的学生行为波动也是最大的,学校体育作为行为教育的角色显得更加重要。
2 情感体验
“如果没有动机,任何一种学习行为都无法长久的坚持下去。情感体验是动机系统的基本成分[4]。”而对体验的定义,不同著作也有不同的解释。“所谓体验就是指人们用一种本质上说很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系列可记忆事件[5]。”
2.1 学校体育中的成功体验
“成功体育的基本思想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和愿望,都可以取得成功,让学生不断产生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对体育建立自信,改变态度,产生兴趣,养成习惯,积极参与,科学锻炼[6]。”学校体育中的成功体验是一种较为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兴趣,最直接的效用就是学生会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期待下一次的体育活动。同时被存入大脑中的信息不仅仅是那一次的成功体验的结果,还有的是如何获得成功的方法。学生“内省”,并将这次活动获得的经验不自觉地迁移到下一次的体育活动之中。这种“体验—反省—经验”的思维模式是人类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进步的原因,这种从体育活动中习得的思维模式同样会被学生迁移应用到生活中,乃至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上。
2.2 学校体育中的失败体验
“体育具有拼搏对抗、失败受挫、负伤流血等特征,把体育训练与竞赛场作为挫折教育的练兵场,是其他校内专业课无法替代的[7]。”失败与挫折同样充斥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特别在学习的泛化阶段,注意通道太过于开放,无法分辨正确的动作或错误动作。即使是学习的中期分化阶段,基本掌握某一技能,但从泛化到分化这一过程是一个不断纠错、不断完善弥补的过程,一次次的练习夹杂着无数次的失败。技能的自动化阶段能从自我的学习中感受到乐趣,那是无数的失败堆砌而成,而恰恰正是因为学校体育中的这些挫折,让学生对世界有了更完整的认知。
2.3 学校体育中的独立完成体验
这里讲的独立完成体验是指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完成体育活动挑战和任务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性、自立性。学校体育育人的特点之一就是直接参与性。“体育教学主要在于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8]。”学生直接参与体育活动,拥有真实的情感体验。类似体操、田径等项目个人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比赛的结果,学生个人作为独立主体要与其他人完成对抗,慢慢形成了自我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形成自我的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的看法和感觉的总和[9]。”自我概念的形成标志着学生主体具有自我评价和自我知觉的能力。通过以个人为单位同外界人或事的对抗,对抗的结果往往会成为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基础也就是自我概念。所以体育活动的效用之一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概念。
2.4 学校体育中的合作体验
合作体验是指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合作学习过程,“合作学习下的体育教学是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是师生、生生直接互动的过程,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的学习积性[10]。”合作学习的意义还包括:“合作学习中异质性小组的划分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倾听、友爱互助、共同进步的思维环境,共同的小组目标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协作互补,有利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11]。”在进行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就像一个缩小了的社会,有组长(领导者),有组员(被领导者),各位同学有不同的分工,有的记录,有的搜集资料,有的负责展示,队员之间的沟通与协同合作模式,完全符合社会运行的模式,直接与社会接轨。
3 结语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的课程体系,其作为课程属性所体现的完整性、科学性、系统性是学校体育活动能够发挥育人功能的基本保障。学校体育不仅体现了行为规范教育的优越性,同时在整个体育过程中的成功、失败、独立和合作的情感体验也为学生“内省”提供了资料,形成教育—反馈—再教育的循环模式,充分体现了学校体育的“育心”功能。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应得到全面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才能使这一特殊的教育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不至于白白浪费。
参考文献
[1] 齐栋,李桂娟.论健康第一思想与学校体育育人功能[J]. 北京体育师范学校学报,1999(12):4.
[2] 胡春光,董泽芳.规范还是规训—对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的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13(7):9.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409-410.
[4] 詹姆斯﹒H﹒吉尔摩,B﹒约瑟夫﹒派思.体育经济[M].夏业良,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5] 陈晓鹏.成功快乐挫折体育教学思想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84.
[6] 王岗.体育的文化真实[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71.
[7] 王建強.体育教学过程中挫折教育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5):67-68.
[8] 荣晶晶,孙平.浅析体育育人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J].科技风,2013(3):194.
[9] 陈荣章.高校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发展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09(32):228-229.
[10]熊文,耿雷,李荣芝.对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反思[J].体育学刊,2008(1):78.
[11]王淑英,范红哲,刘志红.在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