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的大学数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8-05-14张瑾
摘 要:新时期,培养学生认知能力,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创造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大学数学类公共课程作为理工科学生重要的基础课,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变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建构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为目标的新的知识体系。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探讨了目前的教育现状,以及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在新时期谈到教育教学改革,就不得不谈到互联网+,互联网+传统商场有了淘宝京东,互联网+传统银行有了支付宝京东金融,互联网+传统交通有了滴滴优步共享单车,那么互联网+教育,会给我们的教师、学生和课堂带来什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一、大学数学教学现状
大学数学类公共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本科高校理工科学生公共基础课,很多内容都经过高度的抽象与简化,脱离了知识产生的背景和动机,概念引入的诸多历史沉淀在教材中只是2-3行的精炼描述,抹杀了其归纳总结过程中思维的火花。教师上课注重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理论严密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以教材的逻辑线索代替了学生的认知线索,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取相关知识能力的培养。我们基本上都是合班课,无法兼顾每一个学生,更多以知识讲授为主,师生互动很难展开,实际教学中,学生专注度易丢失。种种原因造成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有偏差。
二、互联网+引领教育变革
互联网推动教育快速发展,在线课程改变教育模式、学习方式,教与学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作为大学数学类公共课程教师,我们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知识筛选、知识创新的能力。其次要更新知识结构,以培养学生数据建模、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能力。在这个学习高度设备化,知识高度网络化的新时代,我们要探索如何将在线优质教学资源有效融合于课程教学,包括课堂讲授、组织讨论、学习过程辅导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要设计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三、基于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1.由因材施教到因材促学,变被动为主动
在整个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将课堂教学过程开放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改变目前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封闭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优质资源(在线课程、微课等),课前布置具体、明确地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上以导学问题设疑讨论,启发探索,鼓励小组讨论;同时增加课堂练习检测及评价。当然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对于我们来讲是变革,更是考验,目前由于年龄差异等原因,老师们对此褒贬不一,毕竟新兴事物从出现到认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可以实行教师自愿的方式进行,由一小部分教师在一小部分班级试行并记录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通过一到两个学年度的纵向横向成绩对比,通过教学效果去检测这样的方式是否适合我们的学生,再进一步考虑是否推广。
2.以学生专业为背景,基于数学软件开设和学生专业相关的数学实验课
基于学生专业背景,和学生所学专业任课教师积极交流,根据专业侧重点不同在高等数学内容讲解上也有所不同。同时结合我校自编《高等数学》教材中每章配套的数学实验内容,组织数学实验课教师面向全校大一学生进行数学实验课外讲座,普及数学实验知识以及MATLAB等数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学习的能力。
3.考核方式的改革
相应地,如果我们注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程度,我们是否能在考核方式上也做一定变革,进一步增加平时成绩比例,注重课堂到课率、预习复习完成情况,课堂交流等参与学习情况的考核。能否把现在的期末考试方式转变为通关考试方式,每学完一章或者一个知识模块就进行测试,就像学生打游戏通关一样,如果本章测试不过关不能进入下一章节的学习和测试以及最后的期末考试。这样的过程性考核是否会对我们现在学生平时不学期末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有所改善,都是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和验证的问题。
新时期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人才,我们就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曾祥艳、南江霞.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
[2]程少华、陈伟青、刘林.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與思考.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作者简介:
张瑾(1980--)女,陕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数学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