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引进运动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2018-05-14刘朝猛
刘朝猛
摘 要:运动教育模式——它既是课程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理论知识、人文素养、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国目前对运动教育模式的涉足和研究还较为简单,对于我国大学体育教育而言,运动教育模式能为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提供多重的发展视角和参考借鉴,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深化改革,服务大学体育教学实践,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
关键词:运动教育模式 大学改革 必要性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b)-0090-02
运动教育模式(Sport Education)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体育学家西登托普(Siedentop)正式提出,该模式不仅是一种课程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有着良好的效果。运动教育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等,在我国台湾岛和香港地区也有涉足,并且有着较高的教学地位。现行《纲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运动教育模式理论体系的研究表明,运动教育模式有着严谨的科学性和理论的完整性,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运动教育模式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具有切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合理引入与改良创新,将为我国大学体育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与发展契机。
1 运动教育模式概念
按照西登托普的观点,运动教育模式是一种有着多重功能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它是一种课程模式,运动是组织管理体育课程的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改变的运动形式进行。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小组的合作学习、伙伴学习等模式实现教学目标,用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2 运动教育模式的目的
运动教育模式有着3个目的:能力、文化、热情。
(1)有能力的运动者——有着熟练的运动技术技巧,能够理解和运用运动上的战术,达到运动比赛的胜利,敢于迎接运动挑战,有着渊博的运动知识和运动勇气。
(2)有文化的运动者——理解运动上的规则,对运动仪式和运动传统能够做到独立评价,亦能够区分开运动模式的好与坏,既是一个运动上的参与者,也能作为运动的观众对运动展开评价。
(3)有热情的运动者——作为有热情的运动者,不管是哪种运动文化,他都能在行动上对它进行保护,能够发展它,扩散它。并且自身作为运动团体中的一员,有参与各项比赛的热情。
3 运动教育模式的特征
运动教育模式有着六大特征:
(1)运动教育模式所使用的是较长的赛季模式,和传统的单元模式并不相同。赛季相对单元而言更长。
(2)学生在整个赛季中犹如一个真正的团队,需要学生团队成员共同去决策、去体验失败、去感受成功。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目的,更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情,发展学生情感和社会性。
(3)学生需要参与运动正式比赛中,根据团队情况,制定合情合理的运动目标,然后共同达成。
(4)最终赛事团队共同完成,每种运动人数不一,在赛季的最终赛场上,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运动,团队所有人都需要参加,即使作为观众也是可以的。
(5)学习和赛事记录,学生运动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记录,调整团队状态和战术,通过比赛的結果评价学习成果,同时也在比赛之中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6)开展运动节,使比赛在充满欢乐的氛围中开展,让学生在欢乐中运动和学习。
4 运动模式与传统教学相较,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1)教学目标上,运动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能力、个性等的发展,目标是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传统教学模式则只对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的掌握进行了强调。
(2)教学方法上,运动教育模式强调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体育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则将老师放在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
(3)教学条件中,运动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思维,对老师的要求则是需要老师有一定的指导水平;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学生的体育能力主要是取决于教师的体育教学水平。
(4)师生关系上,运动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和老师在运动活动过程中,是平等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学生教师双方进行互通和探讨交流,完成教学活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为“上下级”,教师作为主要指导,对学生发出教学命令和运动命令,学生只管完成。
5 运动教育模式在我国体育教育中的可行性
运动教育模式开展平台:西登托普认为,人们接受某项运动,这项运动对社会而言,是有价值的,那么人们就会创造一种与之相应的运动文化,使学生们学习这种运动和参与运动。学生学习运动文化是必要的,而学校则是学生学习运动文化最好的平台。
运动教育模式开展条件:我国各个学段的体育教学均受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和约束,尤其是中小学生,我国中小学生在短短的学期之内,需要学习和掌握多个运动项目,这导致每个运动项目能分配到的学习时间少之又少,根本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习和充分掌握多项运动。大学可以有选项的选择运动,有一定的时长充分地训练和学习某项运动,在合理的教学时间内充分地实施体育教学,是完全适用于运动教育模式的。在教学内容上可对某项运动进行单一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可围绕某项运动的运动文化、比赛礼仪、赛中战术、比赛规则等方面进行。
6 结语
根据我国现行《纲要》,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运动教育模式与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思路和理念都是十分吻合的。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终身体育观念、合作学习和心理健康中,运动教育模式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将起到十分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伟.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6.
[2] 陈雁飞.运动教育模式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 体育学刊,2005(3):92-94.
[3] 林天皇.运动教育模式理论评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30(3):65-68.
[4] 张萍.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教学理念变革的启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30(3):11-14.
[5] 穆良一.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启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0):109,123-124.
[6] 李海英,牛艳芳.运动教育模式对大学生运动技能的影响[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1):15-18.
[7] 杨军,刘林星,尹向阳,等.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J].滨州学院学报,2009,25(3):86-89.
[8] 向涛,胡玲高校健美操普修课引入“运动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5,7(3):51-53.
[9] 刘茂华.新课改视域下高中“运动教育模式”教学过程构建及教学行为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2(6):19-22.
[10] 王凤杰,朱思锐.从终身体育的角度看运动教育模式[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