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级跳远项目膝盖运动损伤与康复的研究与分析

2018-05-14司雅林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运动训练运动损伤膝盖

司雅林

摘 要:本文通过检索膝关节运动损伤的相关文献加以整理,同时对三级跳训练过程中膝盖部位运动损伤产生的主要因素的调查分析,通过所获得的数据及信息汇总,对在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的12名国家二级三级跳远男子运动员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及备战四川省运动会的训练过程当中所出现的膝盖运动损伤现状进行剖析,形成有效的康复措施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三级跳远 膝盖 运动损伤 康复 运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c)-0017-03

三级跳远运动从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便一直列为田径当中的正式比赛项目,其项目所突出的技术动作完成持续时间短暂、完成动作兼具较强的协调灵敏身体素质、以及紧密的跑跳技术结合等特性,对于完成技术动作的运动员来讲不仅要有奔跑能力同时更要有爆发力素质。从三级跳的完整技术动作分析,包括快速的助跑阶段、两步起跳的跨步跳跃阶段、起跳腾空阶段、团身落地阶段4部分组成,虽然在每一阶段膝盖部位的支撑以及发力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在项目运动当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膝盖部位的生理解剖特点决定了其在发力及其支撑的过程中,能够提供保障性的组织结构就十分匮乏,及易在相互作用期间形成周围组织韧带的损伤和关节软骨的损伤。纵观国家田径运动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三级跳远运动员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是并没有在国际比赛当中长期占有较前位置的排名,在里约奥运会后三级跳远运动员因伤退出了之后的世锦赛角逐,不得不说运动员膝盖的运动损伤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对以往研究资料的查阅当中发现,三级跳远运动员超过63%的比例因为膝关节的伤病而不能完成比赛。

随着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的开展,项目的运动训练水平也向着科学化、局部化的方向发展。对于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分析,更多的科研人员将目光聚集在运动员膝盖的损伤及恢复,尝试从多层面的制约关系当中寻找出其产生伤病原因的共性,但是在形成文字的资料当中对原因分析依然缺乏整体观,单一的问题切入点导致研究结论都趋于相似。根据理论和实践存在的这两个问题,多角度分析三级跳远运动员膝盖部位伤病的产生原因,针对具体情况做出康复练习计划,采取科学化的恢复手段,使三级跳远运动员摆脱膝盖部位伤病的困扰,提升其竞技能力从而创造出更加优异的比赛成绩。

1 三级跳远运动员膝盖部位运动损伤形成因素

1.1 膝盖部位运动损伤的运动训练影响因素

通过对项目特点分析以及对日常训练当中出现伤病情况的汇总,将影响因素以调查的方式形成详细数据,并且对所得到的数据整理。

通过所得影响因素表1的数据可以看到,所有的运动员对于项目运动当中自身膝盖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会及易形成运动损伤,长时间的一般性训练内容同专项训练内容相结合,膝盖长期快速的完成屈伸动作,关节软骨的摩擦逐渐形成关节面的磨损和周围环绕韧带的性质变化。此外从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能力分析,其自身状况的限制导致练习过程当中盲目的模仿形成错误的技术用力方式,同样是造成膝盖运动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

1.2 膝盖部位运动损伤解剖影响因素

膝关节作为连接人体大腿与小腿之间的纽带,也是在人体解剖结构当中最为复杂的关节之一,处于人体皮下浅层并且占有较大皮肤面积。环绕这一关节的保护性组织相对较少并且膝关节位于下肢股骨同胫骨的连接位置。从解剖角度分析,膝盖属于椭圆形关节,其滑动方向包括额状与垂直两种,既能够满足人体完成腿部的彎曲和挺直要求,又能够满足人体完成旋转动作。

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分析,能够维持人体运动姿势以及所做动作稳定性的关节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关节部位具有多组织的支撑与保护,尤其是具有较多的韧带组织及肌肉组织等对其形成稳固环绕和支撑,譬如连接小腿胫骨、腓骨和距骨的踝关节,但是膝关节所处的解剖位置和与其他组织的关系直接决定了其在经受外界压力的过程中会有更大的几率形成运动损伤。与此同时膝盖部位的包裹韧带以及构成的髌骨之间可以完成双向的运动过程,从这一解剖特征来看其自身进行有效的动作过程中也会造成半月板以及髌骨的损伤。通过对四川省三级跳远训练队治疗记录查询,因为膝盖部位的运动损伤所采取的必要医疗措施占整体医疗保障的29.15%。

1.3 膝盖部位运动损伤作用力及承受负荷影响因素

在运动过程当中尤其是跑动、跳跃和跑跳结合动作角度分析,三级跳运动员膝盖部位既要承受重力作用的影响又要兼顾跑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等。要保证有效的减少身体的下落力量,缓解地面造成的反弹力量,将运动用力快速的传递到其他部位才能够缩小造成膝盖运动损伤的可能性。例如从三级跳技术动作完成过程进行运动员用力分析,从第二步单脚接触到地面开始直到同侧腿膝盖部位完成弯曲动作结束通常界定为起跳动作的作用力临近线,技术动作最后阶段靠下肢力量形成向上的腾空腿部蹬伸被界定为动力线,因此从研究文献所获得的数据可以获知,三级跳运动员在完成单腿着地过程中,膝盖部位会随着制动过程的发生产生向下的大强度作用力负荷同时也会受到地面所带来的反向作用力,而向上的作用极大超出了运动员身体的自重达到15~19倍,也正是这一阶段对于运动员膝盖来讲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一大挑战。在这一运动阶段膝盖部位会伴随单腿支撑位于半蹲状态,围绕膝盖的十字韧带变为放松状态;而后主动发力阶段膝盖侧副韧带处于拉伸状态形成膝盖部位中心向上移动,膝盖部位稳定程度大幅度降低,同时膝关节连接面运动速度增加剪切力增强,也是形成膝盖部位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三级跳远运动员无论是日常的训练还是参加不同规模的竞赛,支配肌肉的神经元细胞持续对肌肉刺激随着时间的增长负荷量也逐渐加大,便会形成在兴奋传导过程中出现强度递减的情况,当疲劳状态的出现不加以缓解损伤积累便会形成。神经元细胞所处的循环系统在需氧量及营养素缺乏的情况下不能发挥正常功能,膝盖部位完成动作所需能量物质得不到持续供给出现组织代偿性紊乱,在强度课的继续刺激下膝盖部位内环境发生改变,组织液的积压和包裹韧带的增厚直接导致关节部位的病变。

此外在三级跳远运动员技能习得到逐渐熟练阶段并不能短时间能够达到最终训练目的,因此在这一长期技能熟练阶段因为技术动作导致的膝盖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高水平运动员在排除外界因素影响下因体能原因形成的技术变形也是三级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之一。考虑到膝盖部位对于运动反应能力和舒展功能,训练计划里量课程的安排以及强度课程的安排做到合理有效,避免超负荷的训练课形成膝关节耐受能力下降稳定性变弱。

1.4 膝盖部位运动损伤心理影响因素

随着运动训练的科技化、全面化、多元化的发展,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心理因素越发受到教练员以及机构的重视。三级跳远运动员在竞赛当中取得一定成绩的时期开始于青少年13~16岁,而这一阶段正是青少年性格固定、心理成熟的过渡期,因为生活当中或者训练的外界影响因素以及竞赛的成绩变化都极易造成生理和外在运动的明显变化,此时根据不同运动员的性格特征正向的引导、教育使运动员有效调控内心波动控制身体运动能力才能够创造出更加理想的比赛成绩。

2 三级跳远运动员膝盖部位运动康复研究

对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发生膝盖部位运动损伤后采取康复措施期间,对于运动员继续训练的时间掌控是运动员安全保障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短期恢复便继续执行正常训练计划很容易使运动员的急性运动损伤转化成为慢性病变,形成代偿性运动损伤既是对日后的康复工作的考验又缩短了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因此合理的进行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行使有效的康复手段才能够更好的恢复和提升三级跳远运动员膝盖部位的运动能力。

2.1 全面科学化的训练调控

三级跳远运动员在日常练习及紧密的赛程作用下,身体机能若长时间受到大量强度负荷的刺激,运动员膝关节运动能力不能随着强度的变化而随之加强,形成逆向发展其运动损伤的严重性是不可预估的,所以在康复训练的调控方面首要考虑的因素便为根据运动员实际的不同膝盖部位损伤情况开展训练,并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呈递增的方式规划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使运动员能够在完成训练计划后身体机能指标逐步上升最终达到其最佳水平,同时也要在康复训练的计划当中达到完善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目的。通常在三级跳远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状况后的15~36h内执行康复训練。

2.2 物理治疗方法的使用

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发生膝盖部位的运动损伤的状况后要及时的对受伤部位冰敷防止组织肿胀并且能够通过降低损伤部位温度起到一定镇痛效果,之后对损伤部位进行按摩,按照人体构成顺序进行避免盲目按压式加重损伤程度。此外采取红外线灯等辅助性的康复手段有效的加强膝盖损伤部位血管的扩张,组织代谢能力增加,缩短损伤恢复时间。一般在进行康复理疗后的10天左右对运动员进行本体感觉检测。

2.3 股四头肌的训练计划制定

以提高运动员股四头肌绝对力量为主采用静态训练模式,受训者双腿左右分开站立弯曲并且在双脚的足间距方面做到超过肩宽10cm为准,上体与垂直面重合身体中心落于头顶,双脚脚尖指向前方。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初期运动员下肢弯曲夹角要进行严格控制,尤其要根据运动员大腿肌肉力量和损伤程度进行训练调整。例如,三级跳远运动员损伤后在某一角度会发生疼痛加重情况,进行弯曲程度调整继续练习。通过间歇的方式进行训练,训练单组时间不做硬性要求以运动员本体感应为主做到最大承受强度,间歇时间为2min,单日进行2~3次训练,单次训练的时间控制在20min。

此外对于股四头肌内侧的练习采取的康复训练方法为,运动员双腿悬空绷直,在脚踝处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副重量,进行大腿与小腿之间180°至150°的缓慢弯曲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反复8次后停留在痛感较弱位置下肢动作固定时长1min。随着康复训练的时间增长在下肢固定动作的固定时间方面调整至4min,负重量的选择同样以运动员本体感觉为主,负重固定动作时长小于初始训练时长或大于4min时长都不能起到很好的康复作用。间歇时间为2min,训练量控制为20min。

2.4 动力性康复训练计划制定

在损伤初期采用遮挡视线提踵站立练习,过渡到由步行的攀登台阶到慢速跑动攀登台阶,转变到快速跑动攀登台阶,最终形成跳跃攀登台阶,在康复过程同时强化了核心部位力量练习以及背部力量练习。在进行康复训练期间若疼痛感加强则停止练习,20min的静止恢复后疼痛感减弱做强度调整练习,若疼痛感持续则调整训练计划以静力练习为主。训练时间控制在2h,并且完成动力性训练后完成损伤部位10min冷敷。

3 结语

受三级跳远运动项目特点的影响,运动员膝盖部位在训练及竞赛过程中会承受较大的运动损伤风险,在对产生运动损伤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后表明,三级跳远训练计划安排的合理化,训练内容的科学化,运动员逐渐增强对外界因素影响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以及掌握膝盖部位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方法,便能够使三级跳远运动员能够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创造更加优异的比赛成绩。

参考文献

[1] 宋洪彦.对跳远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原因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169.

[2] 朱蔚莉,戴昕,李秀华.女运动员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及预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86-88.

[3] 任玉衡,田得祥.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4):377-386.

[4] 曲绵域.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中的运动创伤适应[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84-85.

[5] 于文谦.运动损伤的恢复对策——恢复性训练[J].体育科学,1999(5):49.

[6] 季浏.心理社会因素与运动损伤(综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28-34.

猜你喜欢

运动训练运动损伤膝盖
膝盖夹硬币
按压穴位自己治病
浅谈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面试
浅谈田径短跑项目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方法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一条毛巾护膝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