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教师工匠精神培育和践行的有效途径

2018-05-14高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8期
关键词:师德师工匠职业院校

高峰

[摘 要] 阐述了职业院校教师具备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内涵以及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教师;工匠精神;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247-01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职业院校教师只有不断提升素质,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任;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对技能人才的需要;才能有效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要求。

一、职业院校教师具备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中的“工”指做工,“匠”指技艺,工匠是指在整个专门、专业活动中长期受到工业文明的熏陶、训练、培育,熟练掌握技能、技艺和技术而且达到一定水平的技能人才。工匠精神是指技能人才对所从事职业精益求精的态度,是把工作或者其中的某种工艺技术当作信仰的精神追求和优良品质。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是相匹配的,其内涵主要体现如下五点:(1)贯穿职业生涯始终的专注执着精神;(2)在专业上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3)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4)忘我工作的职业敬畏和热爱精神;(5)忠诚于单位的守信操守精神。因此工匠精神是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有机融合。

职业院校教师的工匠精神就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培养自身具有贯穿职业生涯始终的专注执着精神、专业上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守信操守精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言传身教,使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生活过程中,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和感染,逐渐树立做大国工匠的职业理想。

二、职业院校教师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

(一)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元素是培育教师具有工匠精神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1)要重视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教育理念创新的挑战来认识;(2)将工匠精神内容的学习与系统研究纳入师德师风建设规划中,持之以恒地认真落实;(3)开展弘扬高技能楷模榜样的“大国工匠”系列学习活动;(4)开展以“学习和践行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摄影等比赛活动;(5)将工匠精神学习与践行的纳入师德师风考核。在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多维度、全方位地融入工匠精神的元素,是促进教师工匠精神建设的有效抓手。

(二)在校内教学实践中培育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将工匠精神的培养植入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实现教学相长。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过程中,将工匠精神的教育内容渗透到培养目标和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中,使任课教师为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而带着目的学习工匠精神,并及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加入与工匠精神有关的素养目标,将工匠精神内化为教学信念。

(三)在教学研究活动中升华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的教师教学研究活动通常围绕着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过程严谨等内容定期开展,涉及工匠精神的研究不多。在全社会各界人士都需要认真践行工匠精神的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将培育自身的工匠精神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教学研究的新课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职业院校教师工匠精神的践行

(一)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既是传授知识、教会技能和培养职业素养的过程,又是给学生树立职业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道德,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于点滴细微之处,教师将工匠精神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爱岗敬业的良好风采展现出来,是学生树立工匠精神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之一。

(二)在育人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在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活动中,打造以弘扬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匠文化”,营造浓郁的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培养工匠精神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诸如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到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展示绝技绝活示范活动,技能大师进课堂进行现身说法,开展工匠精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和摄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工匠精神的内涵在学生成长成才的各种活动过程中得到塑造。

职业院校教师的工匠精神培育是在工作中碎片化地学习中形成的,需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将以“精益求精、精益求新”为核心的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忘初心,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创新升华,进而缔造工匠文化。职业院校教师只有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实践中塑造和践行工匠精神,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匠心筑造美丽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宦平.工匠精神读本[M].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16.

[2]罗桂城.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12):102-104.

猜你喜欢

师德师工匠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90后大工匠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致敬!老工匠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农村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