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与者角度探究高校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的作用
2018-05-14鲁虎贤陈甜甜周涛
鲁虎贤 陈甜甜 周涛
摘 要:团体操表演是高校运动会开幕式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它是一项集综合性,有组织、有编排、有创新的体育项目。其目的在于不仅通过大型团体操彰显体育特色,体现学子风貌,展现全校风采。更重要的是从参与者角度让学生学会专业课的同时也发展其艺术特长,并掌握大型团体操实施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有关高校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探究。从参与者角度探究高校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为促进高校运动会团体操表演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深入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参与者 团体操表演 高校运动会 开幕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c)-0215-02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group free exercises performance is usually an indispensable activity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it is a comprehensive, organized, arranged, innovative sports. It is committed to highlight the sport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rge group gymnastics, to reflect the students' style, to show the elegant demeanour of the school. It is more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learn specialized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ticipants and develop their artistic specialty, and basically master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large-scale group gymnastics so as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and look in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university games. And expore the effect of it, as well as found its shor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articipan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university group free exercises performance, the paper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ampus sports culture.
Key Words: Participants; Group gymnastics; College sports; Opening ceremony
1 校運会团体操简析
1.1 高校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的目的与意义
高校运动会团体操是一需要多种体育运动与艺术相结合的集体表演项目。通常是各大高校校庆与运动会开幕式的重头戏,是弘扬体育精神,彰显体育特色的一重要手段[1]。随着社会和人们审美的逐渐发展,对团体操创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绝大多数团体操表演主题均是围绕当今时代的发展专题而创编[2]。参与团体操表演或创编对培养参与者了解时代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高校运动会团体操创编和表演时,一般要求突出学校办学特点,展现全校学子风貌,富有新意义、新元素、新形势[3]。每一组动作的编排和队形的转变都能体现出体育的生命活力。参与团体操创编和表演对提高参与者体育锻炼意识,养成终身体育观念及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培养学生们勇敢顽强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团体操创编和表演对参与者的重要促进作用及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审美观变化等,对高校运动会团体操的创新和发展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 高校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的创编步骤
团体操是一集体育、音乐、舞蹈、表演等各种表现形式综合为一体的集体项目。以武术、体操、舞蹈等项目作为载体,配以音乐、队形、服装道具、场地背景等因素的团体表演项目。但要将以上元素科学的融合并呈现给大家,需要体、音、美同时的倾力合作[4]。但随着观众审美要求提高,对团体操呈现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对团体操的创新和发展给予了更高的期望[5]。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高校运动会团体操创编与实施一般由四部分组成:(1)明确创编的前提条件;(2)设计表演方案;(3)详细设计表演队形与图案、创编动作及安排进退场;(4)绘制队形图案、动作图解及书写文字说明[6]。
2 高校运动会团体操的主题与内容有利于提升专项技能的发展
高等院校的每届运动会一般均会设有主题思想,而团体操表演也要围绕此主题进行创编。如某高校近三年校运会团体操的主题分别为:“青春校园,激情绽放”,主要围绕多彩的体育文化,如轮滑、彩旗、舞狮等;“活力四射,志气高昂”,融合了太极柔力球、广播体操、足球基本功等活动内容;“拼搏显神力,前程更辉煌”,彰显了民族传统体育太极功夫扇和现代体育啦啦操的柔美[7]。团体操的参与者一般为学校在读体育专业学生,在参与团体操的表演过程中,对参与者的专项技能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并不仅仅满足于学会。要求参与者在表演过程中,既要熟悉专项技能,还要对相关技术动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等进行练习、打磨。某某研究发现,体育生参与团体操表演使得学生太极拳、武术套路等专项技能得到显著提高[8]。某某某研究证实,参与校运会团体操表演不仅可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并且专项技能动作规范和水平已显著提高[9]。综上,从参与表演角度来讲,每人有不同的学科和专项,参与校运动团体操有利于提高专项技能水平。
3 高校运动会团体操有助于参与者全面发展
团体操给予参与者专项学习、展现自我的机会。高校校运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动作主要包括:徒手操动作、武术套路及武术散打动作、民族传统体育舞狮动作、等。然而,并非所有参与者的专项都涵盖以上学科,欠缺部分只能通过短期专业培训。较多高校将团体操排练发展为一门课程,培训过程中注重细节[10]。宗旨是通过实践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特长,实现“一专多能”,为学生就业等奠定较好的专业基础。
团体操的形式与结构复杂多样,它不仅包涵体育,还有艺术及其他方面内容。从创编到实施,以上过程和细节都需要认真研究[11]。校运动会的团体操表演可作为参与者的学分制课程之一。在教授动作的同时可促进参与者各专项技能发展[12]。再通过实践进行身临其境的学习,掌握大型团体操的实施步骤。体育的钢,艺术的柔,双方面内容是最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多样的训练方式和创编步骤,团队的配合与个人的展示,体育与艺术结合的美[13]。
4 高校运动会团体操有助于参与者增强团队意识
团体操是一大型表演项目,通常围绕主题并附以各小项目进行表演,整体结构有序完善,凸显主题性[14]。完善的团体操必然需要参与者们的倾力合作,每一场训练都能让参与者们的整体组织纪律性也得到提高。在动作的编排和练习过程中需要各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协同、配合,从开始上场到结束下场,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主角,动作的变化,队形的转变,图案与道具的衔接,这些都需要参与者集体配合来完成。并且经过创编和长期排练后,当团体操顺利举行并取得成功后,会显著增强参与者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感受到只有通过大家的辛勤排练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15]。由此可见,完成一项团体操表演是需要所有参与者全心全力的配合,同时也促进了参与者们的团队意识。
5 高校运动会团体操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
一个高校体育与艺术学科的水平与高校本身创编的能力也有着密切得联系,团体操很大程度上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表现,团体操的动作创编、音乐服装、道具背景等,都会出现在校园内。开幕式的大型演出为师生们呈现一场视觉盛宴,为接下来的运动会比赛运动员们加油鼓劲。大型的表演同样也可以展现出高校的艺术水平、文化水平与体育水平,这些都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主题性的凸显会让整个校园的色彩更加的靓丽,完美的演绎加上高校自身的特色,赋予团体操以高校独有的文化烙印,让人们在过目不忘之余还能回忆一场激情的校园文化展演[16]。
6 从参与者视角发现校运会团体操表演存在的问题
每届校运动会团体操表演一般会提前开始筹划准备并开始训练,占用时间较长。而对于高校这种大型团体操表演,难点在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上百名参与者组成各种队形变化和表演。从开始的动作学习,到所有人的整齐划一,再到音乐节拍的跟进,再到队形的变换,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团体操的彩排等一般是放在课余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对参与者体力是个巨大消耗,训练后常常伴随上课打瞌睡、学生上課迟到、请假缺课等现象发生。再者,对学生自主时间的占用使学生缺少了自主学习的时间,有思想有计划的学生,难以发展自己的计划。
7 结语
高校运动会团体操具有教育与导向、开发创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五大功能。所以它能够一直成为各大高校校庆与运动会开幕式的重头戏。本文旨在从参与者角度出发,发现团体操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为促进高校运动会团体操表演艺术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深入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倪旭芬.团体操创编理论与技术[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2] 黄宽柔.我国团体操的发展与展望[J].体育科学, 1994,14(1):29-32.
[3] 赵海波.团体操表演范式的构建与解读[J].体育与科学,2014,35(3):85-92.
[4] 徐培文.魏延陛.团体操的创编与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0.
[5] 毛学信.中国团体操[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6] 宋红翏.华中师范大学团体操的创编与训练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15.
[7] 王朝琼,冯大力.大众团体操[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8] 刘冬笑.民族体育形式在大型团体操中的价值及应用前景[D].华南师范大学,2004.
[9] 巩凌.论团体操的审美价值[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2):30-31.
[10] 夏环珍.论团体队形及其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4(1):23-26.
[11] 杨建平.有关团体操艺术装饰的理论研究现状[J].辽宁体育科技,2005,22(5):14-16.
[12] 付杰.论团体操对学校体育的作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3):93-94.
[13] 曹文斌,张天成.对中、小型体操创编的探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9(4):55-57.
[14]李英博.怎样创编团体操[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2):45-47.
[15] 任亚芳.校园团体操创编的探究[J].科技风,2009,11(3):9-12.
[16] 陈丽妹.团体操创编主题与题材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