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院校“工匠精神”与专业课融通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8-05-14王桂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6期
关键词:通识专业课工匠

王桂森

[摘 要]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一批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良好职业素养,“通识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职业素养应具备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的“工匠精神”,让学生不论从事何种专业工作都能够自主思考,完善技能结构,提高技能水平,加强创造和适用性,实现与企业岗位的对接。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通识能力;合作教学;混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115-01

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的对接,实现了专业课教学和实训教学的不断改进,需要传达的不光是技能,还有技能背后吃苦耐劳、追求极致的匠心精神,通过通识教育建立中职院校生的道德体系,为今后个人技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工匠精神”与通识能力内涵的一致性

“工匠精神”是中国能工巧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转型,“工匠精神”必须发扬光大,特别是在技术教育中,通过关注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树立工匠意识,“工匠精神”更是团体合作能力的体现,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通识能力。让每一位学生,无论来自哪个专业,都可以获得多项职业通识的能力。比如,机械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一定的机械加工、技巧具备、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机电专业的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加工常识、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跨专业的训练模式,使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原有专业培养的基础上,进入一个更宽、更灵活的教学创新通道。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根基。

二、中职院校专业课与“工匠精神”融合的必要性

面对中职院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理论到实践能力较差的现状,非常有必要借鉴当代大国“工匠精神”,改变以往只重视技能传授而忽视个人能力培养的状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1)语言沟通能力。“工匠精神”最大的优势是团队合作完成任务,需要成员不断地探讨磨合,语言的沟通是关键,只有集思广益,才能汇聚能量,为后续工作做好铺垫。(2)道德自律能力。在企业岗位具有单调性、挑战性甚至危险性的情况下,只有加强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执着地追求工匠品质,才能够成为优秀品质的技能人才。(3)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能力。现代化企业的自动化水平高,需要员工既要熟悉理論知识又要应用到实践,需要学生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不断地创新与学习,突破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中职院校专业课与“工匠精神”融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瞬间变化的信息化社会里,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1)教师理念亟待更新,原有的“满堂灌”“一支粉笔讲到底”“黑板上开机器”已不适应现代技工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要学会融入信息教学手段,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提升应对岗位技能要求。(2)“工匠精神”一定要成为学生自身道德体系的一部分。学生在实习时工作怕苦怕累,不愿钻研,导致被企业淘汰,其根本原因是自身的思想松懈,反映了个人修养的缺失,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从事工作的真实性和理想性的差距,正确面对差距。只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一步一步去努力改变,才能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3)专业技能的提升迫切需要“工匠精神”。专业课教学中往往理论与实践技能脱节,无法完成任务,教师指导时没有找准切入点,对学生起不到指导性作用,无法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应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通过岗位实例对接结合理论,引导学生不断尝试不断完善,让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结构。

四、通识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践方法

在教学中我通过不断教研和实验,结合本班学生的爱听故事、愿意表达的特点,总结以下几种融合模式的教学方法:

(一)“工匠精神”任务引导法

在教学设计时,找出在工作初期、中期、后期发展良好的工匠典型代表,结合布置的教学任务和相关知识,通过边学、边看、边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工匠们其实就是普通人,他(她)们能做到的事我们自己也能做到,树立学习技能的信心和决心。

(二)“工匠精神”故事引导法

理论应用到实践的学习本身就是枯燥乏味的,将本专业不同的工匠故事,设计成动画故事或微课,结合技能发展阶段,一同发现工匠成长的共同特点,这种方式既新颖又有趣,能让学生从实例中学习为自身技能发展进行规划的能力。

(三)“工匠精神”与专业课混合式教学方法

利用信息化条件下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法,课前利用“学习通”发布课前翻转任务,让学生自己去网络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工匠实例,课中利用合作学习法通过游戏、故事引导、动画模拟仿真,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学习通”发起一系列问答、测验、抢答活动,结合工匠实例,关联学习任务,推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提升通识能力。课后发起讨论或头脑风暴:你认为你会成为哪一类工匠,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技工教育教师,应该不能停留在教书上,还要着眼在育人上,只有打通利用“工匠精神”,培养学生通识能力,才能体现专业教学的特点,关键环节在于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合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强化,让“工匠精神”入脑入心,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航.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甘丽卿.中职教育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J].职业,2017(3):47-48.

猜你喜欢

通识专业课工匠
90后大工匠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英语笔记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