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面前你害羞了吗?
2018-05-14罗佳
罗佳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聚会、工作、面试等社交活动对我们来说再正常不过,可有一类人群在此方面却躲之不及,这就是社交焦虑障碍患者(SAD),同其他精神障碍(抑郁、强迫症)一样,社交焦虑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害怕或恐惧某些社交场景或害怕受到关注并刻意回避是社交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因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或者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讥讽和嘲笑,而在公众场合表现出脸红、心跳、紧张等症状。
現有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CBT)是社交焦虑障碍的首选心理治疗方法,社交焦虑障碍的CBT主要包括建立治疗关系和激发治疗动机、案例解析、认知矫正、行为干预4个方面。
1建立治疗关系,激发治疗动机
心理治疗本质上也是一个社会交往的过程,对于社交焦虑障碍患者来说,找心理治疗师进行治疗需要巨大的勇气,他们常会担心自己在治疗师面前表现得不好,担心自己出丑,担心被治疗师笑话等,因此心理治疗就变成了一种压力和挑战。故在治疗早期,建立治疗关系和激发治疗动机显得极其重要,治疗师首先给予正常化,表示社交焦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焦虑障碍,在临床上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大部分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都能得到缓解,以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其次,对患者努力解决自身问题并寻求帮助的行为给予一定的赞许,同时表示愿意和患者一起共同努力去处理目前的困扰。
2案例解析
基于社交焦虑障碍认知-行为理论的3阶段模型,结合患者的具体社交情景,进行横向案例解析,让其理解问题的恶性循环。在进入社交场景之前(预期阶段),患者经常有“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会大脑一片空白,别人都会看我”的负面自动思维,因此感到焦虑紧张、自卑,并出现肌肉发紧、头发麻、心慌、出汗的躯体反应,以上反应将激活负面的自我信念(我不行,我很傻),有想要逃避的冲动,故常回避社交。如果不能逃避,进入社交情景暴露阶段,患者会有许多的消极自我评价,加剧负面情绪及生理反应,而为了缓解焦虑,就会采取一系列的安全行为(低头、不语、握拳等),并不停地自我关注。自我关注将增加焦虑和躯体反应,安全行为则阻止患者检验现实,强化负性认知。结束社交情景(事后加工阶段),患者将会不停地回想社交情景中的表现,甚至歪曲自我形象,从而加重自卑心理,强化负性自我信念(我很蠢,我不行)。
3认知矫正
在建立良好治疗关系、全面详细解析案例的基础之上,治疗师运用行为试验,苏格拉底提问、找证据等方法进行认知矫正,并形成新的符合现实的适应性认知,改变患者的负面自我信念。
4行为干预—暴露
即使患者真正理解了自身问题的恶性循环,有了新的适应性认知,但心动不如行动,患者只有通过大量的暴露练习实践,才能真正打破社交焦虑的恶性循环。暴露是认知行为治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指的是患者长时间暴露于引发焦虑情绪的刺激中焦虑自然消退的过程,包括现场暴露和想象暴露。暴露治疗的好处是它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即使不回避,不采取安全行为,焦虑最终也会减少,恐惧担忧的结果并不会发生,反复地长时间暴露于诱发社交焦虑的刺激中有助于矫正负性认知,打破焦虑的恶性循环,最终获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