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应急生存技能与体育课
2018-05-14杨旭
杨旭
摘 要:在如今的教育阶段,学校除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外,还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因此,学校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对学生应急生存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尚未完全,所以对于一些突发状况难免会惊慌失措,这就需要学校及社会成员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学生体育课中应急生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时代 应急生存 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c)-0070-02
在现实生活中,中小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隐患,如煤气中毒、中暑、火灾、溺水、性侵害等,这些安全隐患就如同是一个无底的黑洞,时时刻刻吞噬着许多美好的花季,通过最新的数据表明,我国儿童意外死亡率高达7%~10%,意外死亡已成为我国儿童的第一死因,这其中都是由上述中的各种安全隐患造成的,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措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对于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尚未完善,因此,如何教会学生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进行应急生存并实施自救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出了对学生体育课中应急生存能力的培养。
1 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
当今的体育教学不再只是要求学生锻炼身体,增强其身体素质,更重要的在于对学生生存意识的培养,因为现实生活中生存是残酷的,社会中处处存在着生存的安全隐患,因此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就尤为突出。
在目前的学生生活中,大多数学生都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父母的精心呵护,从而造成生活上的安逸,因此自我保护意识欠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自理的能力,以便使得学生长期依赖于自己的父母。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缺乏对生存意识的认识,对生存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对其既没有感知体验又没有理性认识。因此,课堂教育对这种学生就显得非常重要,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其两大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的教育。所以,课堂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生存意识的重要渠道。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掌握各种各样的应急生存能力,在自己丰富应急能力的基础下,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技巧,从而培养其对生存意识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若对学生进行口头的知识传授可能收获的效益将会不高,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做游戏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例如:在进行名为“抬杠”的游戏时,让学生体验对他人的责任感,将他人的生命与自己相联系。被抬起的同学要时刻注意,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松手,因为一旦松手被抬起的同学将会头着地的摔下来,这将会威胁到被抬者的生命安全,通过这样的简单小游戏,教师将会让学生认识到脑袋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也是通过这样的简单小游戏将会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
2 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生活中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以成为社会生存的第一法则,所以,在如今的社会中,生存能力俨然已成为一个人生存的基石。对于孩子生存能力的强弱与先天条件并无太大的联系,更多的在于后天的培养及形成。所以,后天的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
生存教育的主旨在于对学生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的教育,因此,培养其从小适应社会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就成了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学习阶段的根本任务。学生学会生存能力不仅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更多的是学生自身的需求。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努力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在生存意识的督促下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一次野外登山活动,这项活动将会在增强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其养成良好的生存技能。在登山过程中,学生将会接触到急救、包扎等一些生存技巧,这项活动将会让学生在愉快的登山中学到生存技能,从而培养其生存能力。这项活动除了能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学中求乐、乐中求学的体育教学理念。活动中学生将会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学生学会团队合作时,学生还将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关心他人,这将会增强学生与人和社会的沟通。同时也将会使学生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前提下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生存培训机构,学生对生存知识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导致校园生存安全事故频频出现。例如:当在人群拥挤的地方发生火灾时,人群拥挤践踏导致的伤亡往往比受火灾的伤亡要多得多,由于自伤缺乏相应的应急措施,当遇到紧急情况时,绝大多数人只能求助于专业的救助团队,结果白白浪费了最佳的救助时间,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体育教师要将对学生生存技能的培养融入到正常的体育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我国生存教育的空白,还将对新时期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学进行全新的诠释。例如:野外登山活动,这是一项意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存能力的活动,这项活动将会让学生的生存能力得到完美的体现。
3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进行各项生存要求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将会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的理性教育,通过理性教育让学生们明白,一个有较强生存能力的人,他不光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有更强的自立、自护、自救的能力,拥有了这几项能力,不仅能让学生在人格上感到高洁儒雅,更能使其在心理上感到坦荡磊落,通过这几种能力的合理运用,不仅能使学生在品德上做到傲岸獨立,还能使其在体魄上康健强壮。
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运动空间,在体育课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磨炼自己的个性。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们多吃苦、多锻炼,只有在学习阶段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身体素质,才有可能面对现实生活的突发状况。多吃苦、多受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可以增强其对突发情况的承担能力,从而使意外伤害率大大降低。例如:在进行耐力跑教学时,在跑前教师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个项目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其吃苦耐劳、不轻易放弃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能力,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参加社会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这项活动的参加,会让学生养成勇于拼搏和永不服输的心理素质,这将会使学生的性格、气质和能力都发生极大的改变,从而实现学校进行体育生存教育的必要性。
4 结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校在体育课上进行应急生存技能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会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还将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意外伤亡,这对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有非常深刻的影响,这将会为祖国的花朵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夏肖林.应将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纳入中国学校体育课程体系[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4):236.
[2] 章建新.体育课应加强应急避险技能学习[J].体育教学,2005(1):32.
[3] 侯倩.体育课应加强对学生应急逃生能力的培养[J].河南农业,2009(16):42.
[4] 胡祥.浅谈在小学体育中渗透学生应急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2015(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