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机械类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模式

2018-05-14侯雪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机械类课程体系模块

侯雪

[摘           要]  近几年来,中职教育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起来,这为我国培养出很多优秀的高技能型人才。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中职院校仍然沿用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过分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技术能力。当机械类专业学生从校门走出,进入社会中时,他们发现自己没有什么核心能力,也不知道自己能胜任什么工作岗位。由此可见,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存在明显的不足,为此,中职院校要进一步分析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高技能的人才。

[关    键   词]  中职;机械类;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241-01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中职院校应构建与市场经济机制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院校要积极引入现代教育理念,不断丰富课程体系,构建有特色的知識、能力与素质结构,还要积极推行“素质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中职机械类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中职院校要着重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生产一线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解决生产一线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当然,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还要具备设备维护、数控维修、环保设备等基础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想象力,并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运用现代教育理念

当前,社会、企业对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中职院校应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关键在于转变思想理念。通过分析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再加上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鉴于此,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要严格贯彻落实做事与做人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将学生培养成既具备专业素质,又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

(二)不断丰富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的三要素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此背景下,中职院校应改革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开始从综合式转变为复合式课程体系。

目前,中职院校设置课程时,通常要结合机械类专业的特点,设置若干个课程模块,如“基础课模块”“综合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两课模块”等。其中,“基础课模块”中包含了像高等数学、工程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综合课模块”中包含了机械实用检测技术等交叉性的学科。“专业课模块”中包含了机械CAD、机械制图等专业课程。“两课模块”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课程。当然,部分课程模块要与职业资格证相对应,如“电工技能证”等。选择课程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自主选择时,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与其他学生不同的课程模块,这样一来,尽管都是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但是他们的能力都会有所不同。

另外,丰富课程体系时,中职院校要结合当前企业的需求,开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课程,如超薄金属板材加工设备等课程,新课程的开设,使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到新的专业知识,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大有裨益。

(三)构建有特色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

中职院校培养人才时,要结合中职教育的特征,以应用为出发点,构建有特色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从知识结构上来讲,要围绕着“必需”“够用”这两个方面,科学、合理地整合基础课程。从能力结构上来讲,中职院校在培养机械类专业人才时,要结合社会上的岗位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还要引导他们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同时,教学中,要给学生安排足够多的专业实践课,引导学生将“做”与“学”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素质结构上来讲,中职院校不能过分重视基础课、专业课的教授,也要关注诚信、法制等教育,使中职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并在道德和法制的约束下,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四)推行“素质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不同的教育理念下,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尽相同。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人才培养模式开始从“素质本位”出发,注重中职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不断健全他们的人格。其中,综合职业素质包括了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创造性素质这三种。基础性素质要求中职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专业性素质要求学生掌握与机械类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造性素质要求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能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慢慢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总结

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项漫长而又系统的工程,为此,中职院校要结合机械类专业的特点,构建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明确了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中职院校的教育有方向性、针对性,并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淮文博,刘焕明,李宏林.机械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4).

[2]李恒菊,郭胜.机械类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构建[J].农家参谋,2017(9).

猜你喜欢

机械类课程体系模块
机械制图在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实践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机械类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探究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技校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