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期中职学生向课文学习作文拟题的方法

2018-05-14柳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拟题记叙文题目

柳宇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课文;作文拟题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58-01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标题向吸铁石一样吸引我们去看文章;一个恰当、醒目、新颖的标题,总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蹩脚的标题却拒人于千里之外。平庸落俗的标题,就像滞浊的眼睛,无疑会损害整体美感。从标题对全文的影响来看,标题都是全文内容的高度浓缩和作文主旨的集中体现。这些都告诫我们千万要重视作文标题的拟定。

在当前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经过两三年的学习,将直接面临专业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对口升学、择业、就业以及创业的过程,加强作文拟题可谓适时应势。

在多年作文教学和考试时经常发现:有的学生不能紧扣中心思想拟题,题目与文章内容不够吻合,或文不对题、或题目过大、或题目过小;有的学生题目啰嗦或过于简洁;有的学生拟题平淡、俗套;有的学生直接将话题作为题目;有的学生甚至未写题目。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整篇文章的得分和效果。拟题的技巧方法很多,如向课本、考试命题、学生自拟标题、生活实际和素材积累中学习。在新时期的今天,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就近取材,活学活用,从课文中学习拟题,谈一些粗浅的方法。

众所周知,中职课文精选的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每一篇都聚集了名家的知识和智慧,是学生读写的典范,从中可以汲取很多养分,它们的标题更是极具典范性。经过多年的分析,大致将课文标题归纳成以下10种类型。

一、表露文体式

标题直接表露了文章的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实用文之类。(1)标题显示记叙文叙述特色:《林黛玉进贾府》《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标题显示说明文特色:《眼睛与仿生学》《一次大型泥石流》《景泰蓝制作》;(3)标题显示议论文特点:《拿来主义》《师说》《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4)标题显示应用文特色:《调查报告》《简报二则》;(5)标题显示记叙文、散文、诗歌的抒情特色,直抒胸臆,明达流畅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白杨礼赞》《大堰河——我的保姆》《雄关赋》。

二、揭示矛盾式

标题直接揭示了尖锐的矛盾,如《窦娥冤》《警察与赞美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三、悬念式(卖关子)

同表露式相反,作者的意图不直接表露出来,而是故意设置一个悬念,提出一个吸引眼球的命题,或表明一个不同寻常的结局,能够紧紧抓住读者的心理,引导读者去追寻,边读、边问、边深入。(1)“是什么”式:《荷塘月色》《鸿门宴》《装在套子里的人》;(2)“为什么”式:《花儿为什么这么红》《死海不死》《拿来主义》;(3)“怎么样”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了忘却的记念》。

四、反常式

启动逆向思维,把位置倒过来,从反面思考,使具体概念脱离常规。这类题目往往收到相反相成和不同凡响的效果。如《“友邦惊诧”论》《警察与赞美诗》《为了忘却的记念》。

五、比喻式

美妙贴切的比喻,往往能向磁石一样吸引读者的心,强调被比喻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深入浅出地阐明某种道理,引起读者的联想与共鸣。如《硕鼠》《打开知识的钥匙——书目》。

六、对比式

两个事物的对比,一个事物两个侧面的对比。如《警察与赞美诗》《纳谏与止谤》。

七、象征式

标题的象征性是指不直接描绘和介绍人物,而是用特定的具体形象,寓示相近、相似的对象,使人物更加鲜活生动,更有艺术魅力。(1)象征人物:《背影》《装在套子里的人》《大堰河——我的保姆》;(2)象征文章线索:《智取生辰纲》《雨中登泰山》《祝福》;(3)暗示情节发展与结局:《雷雨》《鸿门宴》《促织》;(4)象征主题:《一件小事》《松树的风格》《荔枝蜜》。

八、引用式

直接或间接引用,可以使标题更形象,更有针对性,更有艺术性。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友邦惊诧”论》。

九、倒装式

这种类型作家常用,我们常见的大致有两类。(1)主谓倒装式:《别了,司徒雷登》;(2)宾语前置式:《白杨礼赞》《风景谈》。

十、双关式

题目的双关,是意义上的双关,如《一碗阳春面》《药》等。

拟题新颖别致,可用的方法远远不止课文这些,这些仅仅是“题海”中的朵朵浪花,只要细心采撷,一定会使文章光彩照人。出彩的题目需要精雕细琢,虽有妙手偶得,但也需要厚积薄发。所以中职学生要做学习和生活的有心人,留意学习、考试、生活与媒体中的特色语句,多积累、多训练,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中职学生借鉴了这些拟题方法,初步掌握了拟题要领,对写作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可能在拟题上高人一等。

总之,作文训练必须激发学生兴趣,教学应切合学生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充分满足中职学生自身发展和专业的需求,才能为新时期提升技术型劳动人才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发挥写作对社会发展的功效,为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拟题记叙文题目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扮靓作文之“眼”
擦亮文章的“眼睛”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擦亮文章的“眼睛”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方法种种巧拟题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