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影视后期课程的教学浅探
2018-05-14孙燕兰
孙燕兰
[摘 要] 如何提高影视后期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是许多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就中职学校影视后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见解。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影视后期;中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017-01
影视后期是对拍摄完的影片或者软件做的动画做后期的处理,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是整个影视制作流程的最终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目前,许多中职院校也开设了影视后期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自媒体、广告公司、婚庆公司、电视台、特效公司、动画公司等或者进行自主创业。影视公司招聘员工,往往更看重应聘者的自身实力,个人的头脑创意和学习能力,而文凭则是次要的条件。影视后期为广大中职毕业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就业机遇。
笔者结合多年课程教学经验,总结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对影视后期专业的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影视理论学习
进入中职的学生,具有兴趣广泛、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但不愿意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的特点。对影视后期专业,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电影镜头专业术语和如何运用镜头,如果不学习,想在后期制作一个好的作品是不可能的。笔者认为这些理论知识并不枯燥,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手头手机就可以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相结合,把枯燥的理论变成活动的教学,为后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软件学习
中职影视后期专业主要需要学习三大软件:Photoshop(Ps)图形图像处理、Premiere(Pr)视音频剪辑、After Effects(Ae)特效制作这三大软件。
学好Ps对学生掌握另外两个软件来说,是非常好的桥梁和帮手。Ps中的图层、图层叠加模式、图层样式等都可以在Pr、Ae中找到它们的身影。学生学习影视后期,往往会忽略Ps的学习。通过教学,笔者发现认真学习Ps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容易掌握Ae软件。学生在学习Ps时,已经掌握了蒙版、调色、滤镜这些工具,在使用Ae时,就会发现只是将原来Ps中的静态效果制作成动态。因此,笔者认为要学好影视后期软件,必须先学好Ps。
Pr相对来说,操作较为简单,主要完成视频段落的组合和拼接,这款软件广泛应用于广告制作和电视节目制作中。该软件具有易学、高效、精确的特点。目前市面上有多款与其类似的非编软件。通过对Pr软件的学习,可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从教学过程和结果来看,学生入门容易学精难。学生能掌握视音频剪辑、为视频添加字幕、视频转场、为视频添加音乐等,对软件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要想做一个好的作品,不是仅仅靠剪辑视音频、添加字幕、加点音乐、加个转场就可以实现。字幕是影视制作里面重要的项目,对一些解说类视频,需要大量的字幕,并且要能做到声画配合,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积极性就下降了。一方面,Pr软件不适合制作大量字幕,另一方面,声画配合需要制作人员准确判断声音的起点和终点,反复听声音。对学生来说,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Ae是三大软件中最难的,涵盖了影视中所需要的文字特效、粒子特效、抠像、光效、调色、跟踪等,是视频后期处理的专业非线性编辑软件,电视剧片頭、广告、电影镜头中都离不开Ae的身影。
从教学过程和结果来看,学生刚开始比较容易感兴趣,如制作人物抠像、制作心电图、蝴蝶飞舞等。但超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学生发现软件操作比较复杂,问题越积越多,逐渐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笔者认为针对这些情况,需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来要求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守正创新是工匠精神对中职学生学习的要求。如为视频添加大量字幕、配音,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用Ps批量制作字幕,同时要做到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不能出现声音与画面不配合、字幕与声音不配合的问题。不断地练习,不断地修改,有微小的问题都需要纠正,从中吸取经验,掌握技巧。如制作短片,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从模范优秀的案例开始,大量地模仿,从而学会如何能合理地运用镜头,场面调度,构图设计。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创新,百炼才能成钢。
三、综合应用
影视后期的学习,它不是独立的一个软件的应用,而是多个软件的相互配合使用,综合应用才是对学生的最大考验。
笔者认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是综合应用的最好素材。学生可以利用影视后期知识,在截取视频、拼接音乐等方面大展身手。例如校园“美德少年”的评选,学生可以利用Ae制作炫酷的片头,利用Pr制作动人的个人事迹介绍,配合上音乐,展现自我。
以上几点是笔者对中职影视后期课程教与学的粗浅看法。理论学习是技能学习的基础,技能学习是综合应用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岩.技能大赛推动教学的实证研究:以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为例[J].职教通讯,2016(30).
[2]李志伟.从影视后期制作赛项技能大赛窥探“工匠精神”[J].才智,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