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18-05-14郭婷婷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8期
关键词:消极课程内容心理学

郭婷婷

[摘 要]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彻底消除现阶段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难以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且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的发展趋势相悖,必须及时调整。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与应用,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针对此,对积极心理学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情况进行重点分析,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高校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224-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予以了高度重视,有计划、有组织地开设相关课程,旨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多数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课程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比较贴合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心理学知识,培养其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可以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关注与喜爱,俨然成为现下比较热门的课程之一。

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与深刻内涵

积极心理学主要针对的研究对象为普遍群体而并非存在潜在问题的群体,心理学家应该以一种多元化以及欣赏性的态度,摒弃传统心理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利用相对合理且科学的手段研究人类的潜在能力、行为规范以及美德品质等正面方向的心理,这属于新兴的心理学科目。在长年的实践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体系,并具备一定的应用意义。最初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源自于国外,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逐渐应用于我国的教育领域当中,主要作用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1]。

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有着明显不同,积极心理学反对消极心理学,过于注重对问题或者伤害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主张心理学应该积极地关注人类优秀的内在品德与潜能发展,消除以往病理科学带来的影响,指引人类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内心隐藏着两种核心力量,即消极力量与积极力量,二者属于相互对抗的关系。积极心理学赞成利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将人们心中的积极力量全部激发出来战胜消极力量,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水平与能力。

二、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学治疗倾向较明显

传统心理学只是将大学生存在的各类心理问题简单归纳到疾病学领域当中,并以对应的治疗方式弱化大学生心理问题,达到最终消除的目的。然而,这种方式体现出的医学治疗倾向过于明显,属于消极心理学治疗的一种方式,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医学治疗模式基本上将大学生群体划分为有心理问题群体与无心理问题群体,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往往采用药物治疗或者心理辅导的方式,强行矫正[2]。

(二)忽视发展性教育

在消极心理学观念的影响下,多数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心理疾病治疗过程,消除大学生存在的强迫心理、焦虑心理以及恐怖心理等。在消极心理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使得高校所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采用设立心理健康课或者讲座的形式进行心理知识的传授与理解,但大学生所学习的心理知识多为心理障碍方面的知识,并未学到积极的心理知识,只是单纯地了解如何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而看不到自身的正能量,忽视发展性教育。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措施

(一)树立正确、积极的心理教育理念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较晚且影响范围较小,传统消极心理学仍旧占据主导位置,但是高校教师必须坚持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视为主体的教学方向,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做好日常的心理辅导工作。举例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将目前的教学重点进行转移化,将关注点投放在培养大学生自我潜力方面,深度发掘大学生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3]。

(二)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发展性教育

传统心理学视野下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投放在心理疾病处理当中,片面化倾向较为严重。这种教育方式只能片面地解决大学生某些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需求,无法满足全部。为有效规避这一情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将重点投放在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方面,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三)重构与升级课程内容,体现心理教育新视角

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重构课程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升级课程内容,规避以往消极心理学理念带来的负面影响。适当地在课程内容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或者实例,让学生切实明确积极心理学的正面意义与应用价值,体现心理教育新视角。

总而言之,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规避以往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之处,通过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策略能够深度发掘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突破自我的优秀品质,始终保持自身的积极力量,克服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对此,学校方面应该正确意识到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深刻内容,积极提升从业教师的职业素质,为学生答疑解惑,积极面对自身心理方面的困惑与问题,塑造积极向上的自信心理,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姜巧玲,梁彦蕊,李稚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6(15):5-7.

[2]梁银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究[J].学园,2017(25):40-59.

[3]蒋宗文,郭世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50-53.

猜你喜欢

消极课程内容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消极的后果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跟踪导练(二)5
让自己发光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