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与大学生正向价值研究
2018-05-14梁一丹李婷王楚杰张欣昭
梁一丹 李婷 王楚杰 张欣昭
[摘 要] 2016年被称为中国直播元年,直播兴起之后,国内外研究重点主要在直播高速发展的原因、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首先,通过对大学生正向价值进行界定,梳理网络直播的发展历程,并研究了网络直播与大学生的关系,探讨网络直播中的正向价值;其次,通过研究网络直播对大学生正向价值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发现并总结这些因素在四个方面对大学生意识形态以及行为方式产生的影响;最后分析网络直播通过哪些路径和方式方法对大学生产生影响。旨在通过探究网络直播与大学生正向价值的关系及影响,提出通过网络直播实现大学生正向价值引导的路径。
[关 键 词] 网络直播;大学生;正向价值;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216-03
一、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现状及历程
近几年,网络直播平台发展迅速,直播平台乱象频出,主播为了博眼球,有的衣着暴露,极具挑逗性;有的在直播中发布私人联系方式进行交易;有的身穿军队制服、佩戴军衔警徽等。这样的乱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恶劣影响。目前,有关直播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青少年对自己持有的价值观较为模糊,不能准确分辨积极和消极的信息。
网络直播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网络直播在最开始只是一种单纯的视频聊天,随后逐渐演变成群体的视频直播,也正式让网络直播发展成一个独立的行业。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向全民普遍化发展。网络直播发展基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网络秀场直播
2000年后,网络直播流行一段时间后因内容质量不高、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缩小市场。中国秀场娱乐市场的商业模式有虚拟物品付费、会员费、网络广告、票务及演出经纪等;重度秀场中的用户消费主要用于社交关系消费(用户等级体系,白名单特权等)和道具打赏。
(二)游戏直播与移动直播
2012年后,隨着英雄联盟、Dota2等大量电竞游戏的火热流行,游戏直播兴起,斗鱼、熊猫、火猫、战旗、虎牙等直播平台纷纷出现。这个阶段以英雄联盟、Dota等游戏为代表,形成了一种多人同时在线竞技、策略的游戏模式,同时产生了社交需求,学习、提升游戏水平、提高段位的需求,观赏、娱乐、游戏视频本身内容的可观赏性等因素催促游戏直播平台的诞生。
近几年出现的美拍、秒拍等移动直播APP社交性更强,培养了大批“网红”。国内有直播功能的APP据不完全统计有30多个,部分视频网站开通直播功能。随着移动直播的发展,网络直播进入新时代。
(三)“泛生活”直播
直播行业并未停步于游戏领域。2016年,以映客、花椒为代表的平台不再局限于电脑直播,手机同样能直播,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直播。直播向“直播+”演进,发展为更多细分的垂直行业。
2016年被称为中国直播元年,多种直播元素出现。网络直播进一步发展,颠覆了传统的直播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接受认可。移动直播进一步突破场地和设备的限制,促进整个直播行业的发展。
二、大学生正向价值观的内涵
(一)正向价值观的界定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对大学生正向价值观的理解阐述如下:大学生正向价值观是指以观念、行为、精神、风气、习惯、成果、结论、物品、文化等为外在表现形式的,符合事物基本发展规律和属性的,对人类及人类社会有积极推动意义的思维倾向,在人们的生活和客观存在中能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理性、科学的决定和行为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二)大学生正向价值观构成要素
1.客观理性的就业和求职观
大学生就业观念科学、求职心态较好,愿意先就业后择业。“90后”大学生能够理性看待社会现象,能结合自身实际对就业理想进行调整。大学生对自身有比较深入的科学的认知,并且思维灵活、勇于创新,在看待求职择业时也很有想法、主见和创意。
2.注重个人发展的婚姻爱情和择偶观
大学生在对婚姻对象的选择上,更注重个人良好的素质与发展潜力。在配偶的选择上,更注重对未来生活的规划。相处过程中,更注重彼此是否有好感,而非拜金或功利主义思想先行引导。
3.共同前进,相互尊重的交友观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当代大学生更愿与正直、诚信、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远离走歪路、喜欢奉承、花言巧语的人。大学生建立友谊时更注重在相互帮助中共同前进,在互相尊重中一起成长,不受封建礼教“男女授受不亲”约束,与拥有共同爱好、思想、文化、修养的人建立友谊。
4.自我实现的金钱观
绝大多数大学生拥有很高的理想价值目标,“关注自我”“实现自我”的同时,希望回报父母、回报社会。他们认识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知识经济时代力图把知识转化为金钱,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历练本领,在勤工俭学中实现自我。
(三)大学生正向价值的表现特征
结合当下时代的特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特点和正向价值的定义。笔者认为大学生正向价值有如下表现特征。
1.不稳定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破了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的藩篱,开始注重自我价值,广泛涉猎各种文化。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接受外界的信息,与各种思想碰出火花,树立的正向价值也会随接受的讯息而改变。例如,看到大学毕业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便坚信创新的价值观,而面对复杂的市场情况和身边人选择继续深造,对创业创新的价值观产生摇摆。
2.不成熟
大学生对某些事物理解较为肤浅,自身幼稚且不成熟,导致大学生正向价值观存在较多偏颇、矛盾。许多大学生存在“金钱至上”等不成熟的价值观。
3.自觉
社会的发展,大学的开放、自由程度增强,唤醒并加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不再轻易去接受某种价值观,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比较,自主去选择自己接受的价值观。他们不再被动接受教科书中的观念,而是主动从各个渠道去了解这个世界。可以说,直播、小视频以及微博、微信都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4.务实
受物质主义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对“形式主义”“理论主义”等观念不屑一顾。他们爱美、渴望成才、企盼致富,他们关心事业,关心家庭,关心时事,关心环境,关心经济政策,关心“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今天的大学生讲实效重现实,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从某种角度看,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三、网络直播对大学生正向价值观的影响
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服务方式,网络直播具有独特的感官冲击和互动刺激,因此这种网络媒体形式相对文字、图片的互动效果对大学生有更强的吸引力。作为接触新媒体的主要人群,大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受到网络直播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网络直播对大学生的正向价值观念所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网络直播影响大学生正向价值观念的形成
1.帮助大学生理解多元价值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网络直播平台的不断扩张,更加细分的网络直播内容层出不穷,生活、兴趣爱好、商业、教育等领域内容可谓应有尽有,不同主播对直播内容的策划、创意、表演、展示更是千差万别、各有特色。这其中必然蕴含着大量多元价值观念。
大学生通过多样的主播群体不断认识到价值观的差异,接受不同人群的思想价值观念,学会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存在。通过网络主播特别是社会精英阶层主播的引导,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机遇与挑战,树立能够处理好个人、社会、国家之间关系的正确价值观念。
2.直播互动帮助大学生修正不当的、消极的价值观
当今大学生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在社会思潮引导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明显不足,不良思想不断侵入。大学生面对诱惑产生思想波动,追捧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当的、消极的价值观念,最终对社会、对自身带来不良影响。
网络直播互动贴近生活,为大学生提供了缓解心理压力的空间,引导大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主播在网络空间内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通过自身示范修正大学生“好逸恶劳”的不当观念,使他们知道各行各业都需要努力才能成功。
(二)网络直播对大学生正向价值观念产生威胁
1.意识形态的紊乱
一方面,网络直播使监管困难,使得多元信息不断传播;另一方面,主播上岗审查宽松,部分主播缺乏必要的政治素养,肆意地妄加评论政治事件,传播不良思想及言论。大学生刚与社会接轨,认识尚且不足,这些极具煽动性的言论既不利于正确的舆论引导,也不利于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随时可能诱发大学生的“极端”行为。
2.多重价值的选择失控
网络主播个性张扬,强调自由主义与多元的价值观,与传统高校“非黑即白”的思维以及单一、机械的模式相违背。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念尚不稳定的阶段,这种偏颇的模式容易使大学生失去主心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正确认识个人需求与自由主义的关系、集体主义与整体价值的关系,不能很好地接受并使其共存于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例如,在网络直播的环境下,“炫富”“仇富”“攀比拜金”等观念逐渐植入大学生思想,腐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最终树立以“钱”为最终目标的拜金主义价值体系。
3.精神世界的虚无与盲目崇拜
网络直播的大部分场景没有新意,唱歌跳舞、聊天等“无聊”内容又占据大部分市场。这些内容紧紧抓住大学生的“无聊感”,用吃饭穿衣、逛街、鸡零狗碎的小道消息等追求本能生理满足的内容填充无聊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大学生在短暂欢愉后感受到更强烈的无所事事和空虚无物,导致大学生丧失精神追求。
主播作为暴利获得者,很容易使大学生的价值观被影响和感染。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大学生盲目向“偶像”学习,幻想一夜致富、一夜出名,盲目追求走捷径,而不去安心工作、踏实生活。在追偶像过程中,大学生失去了自我意识,不利于精神世界的塑建。
四、网络直播实现大学生正向价值的路径
(一)网络直播企业自身要完善自律机制
网络直播對大学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产生影响的主体,可以在以下方面分别采取措施。
1.把控直播内容并且正确引导
直播平台总体上对内容进行把控,有效引导其发展方向。出台相关规定,限制负面内容传播。首先,针对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依法处置。其次,监管应该使用适当的对策方法,对于限制的内容应该有明确规定,不能出现模糊地带,不给不法人员“钻空子”的机会。此外,各部门的职能应该划分清楚,由于网络直播平台的监管涉及直播平台内的各个部门,因此厘清各部门之间的职能非常重要,否则容易留下监管空白地带。对尚未定性的内容,平台要善于引导,杜绝其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2.对主播进行系统培训
直播从业人数越来越多,并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目前直播市场缺乏专业的主播服务机构,网络主播为了成名不惜一切代价,靠颜值、靠才艺,行业门槛不高,对主播的素质没有太高的要求。直播平台从未忽视对主播的培训,但是他们的重点主要放在职前培训,服饰上、装扮细节上、直播语言特点上等,很少注重内容的区分。直播平台在培训环节上应该强调内容的影响,应该有正负影响的区分,再者应该引导主播传播正向价值的内容。
3.技术引入完善监督
针对目前直播的现状,低俗内容屡见不鲜,观众人数成分复杂,对此人工监管已经不能满足监管需求,随着直播市场的扩大,人工监管已经不符合市场需求。网络直播本身具有行业准入门槛低、传播范围大等特点,随着整个行业的日益火爆,直播监管遇到了技术障碍。目前网络直播内容审核的主要方式是采取机器识别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机器识别主要是指应用图像识别服务,通过关键帧画面截图和分析来鉴别不良内容,但技术成本过大使得大量的网络直播内容仍以人工审核为主,需要人员进行实时监察,人力成本的耗费较大,突破监管技术迫在眉睫。
(二)大学生自身要加强个人修养
大学生作为网络直播的主要建设者、参与者,其媒介素养的高低对直播平台环境的建设有着决定性影响。净化直播平台,要提高大学生对网络直播内容的鉴别能力,能够辨别并坚决抵制不良的低俗化内容,提升自我对不良网络直播信息的抵抗能力,有选择性地观看直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自愿自觉维护良好的网络文化。长此以往,不良的网络直播内容才能逐渐在网络直播市场中销声匿迹。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应该提高观看网络直播的安全意识、警惕意识,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辨别能力,有一定的信息选择能力,并且能够对直播中的信息进行初步过滤。但是还应该学习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对网络违法犯罪保持高度警惕。并且本人应该始终以法治标准来衡量网上行为,做到文明上网、文明发帖,做“中国好网民”。大学生应该敢于斗争,勇于揭发各类网上违法犯罪行为,不看、不信、不传各类错误言论。
2.提高自身的监督意识
网络直播的举报功能应得到充分发挥,大学生作为普通网民的组成部分,也应该担起监督的角色,监督意识的充分发挥是构架网络和谐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捍卫自身权利的体现,但目前监督环节仍然处于薄弱环节,内容的把控主要依靠平台自身。大学生整体素质高于一般网民,但是举报仍然处于自发和分散的状态。改善这一现状的方法还主要依靠大学生自己提高主人翁意识,也需要政府以及直播平台给出完善的问责机制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让大学生敢于举报、敢于监督。
(三)政府加强监管和引导
1.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网络直播的规制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制定一个监管标准,现有的法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新要求,比如,《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只规定了企业的视频直播行为,现在应扩大其规制范围,将个人网络直播也纳入规制范围内。此外,也应该将视频直播平台的视频播放信息内容纳入规范体系,直接规定相关原则性要求,使对网络视频的规范有法可依。落实主播实名制度,完善相关的惩戒制度,对违规主播加大处罚力度。
2.进行适当的政策引导
对发扬正能量的直播采取鼓励政策。所谓正能量的直播是指在直播内容中引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元素,如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注入国学京剧等内容,以及教学类的内容,慈善的内容等,政府相关部门应鼓励这部分直播,可在资金上进行资助,也可帮助其推广,甚至出台政策对此类直播进行扶持。
3.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
政府虽然有监管,但是一直没有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本身事物繁多并没有深入行业,使政府管理力不从心。因此笔者倡导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
此外,相关部门重点查处运动式执法,这种执法往往是一阵风,因此长效的监管机制还是要靠平台来建立。如果平台不去完善监管机制,监管部门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
参考文献:
[1]陈章龙.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与主导价值观的确立[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史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嬗变与建构[D].辽宁大学,2010.
[3]刘彩虹.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变迁与人的全面发展[D].内蒙古大学,2014.
[4]王婧.微博直播的傳播模式及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2.
[5]徐璐.微直播: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双赢之路的探索[D].安徽大学,2012.
[6]韩宝艳.权利与权力之争庭审微博直播的传播学分析[D].辽宁大学,2012.
[7]汪洪,罗琼,娄星,等.当前大学生爱情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化工高等教育,2011(4):104-107
[8]唐慧琳,柳方婷.在校大学生婚姻观调查[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5):83-88
[9]张慧玲.当代大学生金钱观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35-138
[11]李胜利.“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基于对河南省九所高校的抽样调查研究分析[J].理论探索,2010(10):18-22
[12]王芳,邢心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5(5):30-33
[13]徐冬芸.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177-178
[14]陈浩,李天然,马华维.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6):55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