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视阈下外语教师角色转换思考
2018-05-14赵艳
赵艳
[摘 要] 概述了文秋芳教授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外语教学实际情况提出的原创本土化外语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丰富细化了教学各环节教师和学生的任务,设计提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型。为顺利完成教学实践、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从教学理念、教学辅助技能、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转换角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个体、社会和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关 键 词] “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输出;输入;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225-03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简称POA)是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经过近10年的修订与实践,已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文秋芳,2016)。POA源自“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针对的是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文秋芳,2008)。为扩大理论适用范围和受益群体,该理论在2013年被拓展到大学英语教学,并于2014年初被修订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output-driven, input-enabled hypothesis)。新假设补充阐释了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并明晰了输入的作用——输入为完成输出任务提供必要的语言和非语言学习材料。同年10月在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修订后的假设被正式命名为POA。随着文秋芳教授对教学流程最后的“评价”环节作出进一步注解(文秋芳,2016),完整的POA理论正式形成。
一、“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POA理论体系由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以教师为中介的教学流程组成。其中,教学理念是其他两部分的指导思想,教学假设是教学流程的理论支撑,教学流程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的实现方式(文秋芳,2015)。
POA的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客观评价“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缺陷,凸显教学目标和有效学习的重要性)、学用一体说(反对教材中心论及学用分离,强调输出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以及语言作为交际媒介的工具性功能)和全人教育说(关注国家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兼顾实现在语言教育中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人文性目标)。
POA的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假设、输入促成假设和选择性学习假设。POA借鉴了前期学者(Krashen, 1985;Swain,1995; Long,1983,1996)对输入和输出在二语习得中作用的研究成果,并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外语教学实际提出了新的见解,“先输入、后输出”的传统教学顺序未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易造成其被动接受知识、降低学习效率的结果。POA建议“输出—输入—输出”的教学顺序,即产出任务是语言学习的目标,学生根据产出需要,从教师提供的能够促成产出的输入材料中选择适用于自身学情的内容,进行学习、练习和记忆,最终完成产出任务。
POA的教学流程分为驱动、促成和评价3个阶段。教师在教学流程中起到中介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引领(guide)、设计(design)、支架(scaffolding)等(文秋芳,2015)。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确定教学目标,预测学生需求,择取输入材料并确定其呈现形式;教师说明产出任务,引领学生在特定交际场景中学习最适材料,学生练习、展示;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和呈现学习成果时提供适时帮助。需要说明的是,在教学流程中,教师的三重中介作用不是泾渭分明或与各教学阶段一一对应的,而是同步的、叠加的。图1所示为制图便利,强调教学流程各阶段教师的主要中介作用。
二、“产出导向法”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随着文秋芳教授系列论文的发表以及在国内国际教学研讨会和教师研修班上的推介,该教学法逐步受到学界的接受、认可和实践。“输出驱动假设”率先在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上付诸应用(王娟萍,2011;朱凤梅,2015),教学效果得到初步肯定。大学英语教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输出驱动假设”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鲁俐、李芳媛,2015),也在教学中对该理论进行了实践,如张文娟(2016)在法律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遵循POA的三个基本流程设计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反馈,初步印证了这一教学法的可行性。潘海英、刘晓波(2015)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输出驱动假设”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顾琪璋(2016)探讨了POA在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中对人文素质教育效率提升的作用。
从上述研究现状可以看出,相较于传统的“输入—输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POA确有创新和优势,倡导“输出驱动”“学用一体”“合作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学及改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然而由于完善的理论体系新近提出,既有的实证研究教学周期较短,对理论的探讨深度和教学实践的长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为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本研究拟根据“产出导向法”(POA)理论体系及其教学流程和“输出驱动假设”提出的教学基本流程和教学方法设计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型(下图)。
三、“产出导向法”视阈下教师角色转换
(一)更新教学理念
POA的教学理念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它没有盲从当前国内外盛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是结合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实情以及学生未来就业需求,创设性提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主张,强调教学目的和结果是实现教学目标、促成有效学习。“学用一体”的理念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课程作用的定位,大學英语课程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王守仁,2016),凸显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而“全人教育”理念则兼顾了课程的人文性,指出在确保教学内容语言知识输入的同时,需同步关注学生思辨能力、国际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发展,满足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三重要求。教师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在教学宏观层面上起到定位的作用。根据教学理念、专业要求和教学对象,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选定科学、适切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
(二)提升教学辅助技能
POA理论体系适用的教学对象是中高级外语学习者。如果用《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来衡量,教学对象至少要达到A2或以上水平(文秋芳,2015)。教师如果拟将POA引入课堂,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确保学生的语言基础符合要求。其次,教师应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输入材料和呈现方式,对其进行最大化利用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和完成产出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使用测量工具,如统计分析软件(SPSS),准确了解学生既有知识和语言水平,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估。此外,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微课和网络教学平台技术。对上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够辅助教学,拓展第二课堂。因此,教师在学习和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教学辅助技术,使科技服务于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三)设计、引领、支架教学过程
教师在POA“驱动”和“促成”教学环节中,就像导航仪,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在驱动环节的主要工作是合理预测学生未来就业需求,明确教学目标,设计交际场景以及具有认知挑战性的输出任务。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发展需求,确定恰当的产出目标和与之相匹配的产出任务。教师需明晰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的类型和内容,使学生能够准确定位学习缺口,进而产生学习压力和动力。如教学目标可设定为:请在中美学生交流会上以“如何对环境负责”(How to be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为题做2分钟的英语演讲。
教师在促成环节将产出任务拆分为若干操作性强的子任務,按逻辑关系对其排列组合,并帮助学生补充完成输出任务所欠缺的内容(具有适切性的语言知识、话语结构、文化背景等)。对于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需给予即时帮助。如,输出任务可拆分为:(1)“对环境负责”(being responsible)指“关注并保护环境”(paying attention to and taking care of the environment)。(2) 罗列出5项你认为人们应该实施的环保行为,如clean up trash。(3)选出至少3项你认为最重要的环保行为,并将数字填入主题句:There are—things that we should do to become more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4)使用should, ought to和could 陈述你认为人们应该实施的环保行为,如, We should recycle items. (5)试图对每一条环保行为增加细节信息,支持观点,如,We should recycle items,for example, newspapers,glass and plastic.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有必要预设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长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的程度,并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有意识降低自己的支架作用,使学生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
(四)参与、组织教学评价
只有教与学,没有评价反馈的教学过程是不完整的。根据POA的教学流程,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后期——“促成”和“评价”两个环节。学生课上学习由教师提供的旨在帮助完成产出任务的新材料(如,使用should, ought to和could表达建议和意见),并尝试产出(如,造句练习)时,教师给予即时评价。学生课下完成并提交为巩固新知识而设计的复习性或迁移性产出练习时(如,How to be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的初稿),教师挑选代表性习作,详细批阅,而后在课堂上就此习作开展生生互评和师生合作评价(如,习作中是否正确使用should,ought to和could?习作中是否使用示例法为观点增加支持性细节?等),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延时评价和补救性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发挥反拨(backwash)作用,检查教学成效。
四、结语
中国高等教育外语教学理论多借鉴于西方,或全盘接纳,或发展补充,鲜有中国本土化理论和教学法研究。然而,由于研究者学术背景、研究目的、理论需求等因素不尽相同,西方外语教学理论不完全适合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战略发展的国情以及国际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本文大胆借鉴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POA),并据此设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型,细化教学流程,增强其实操性;分析POA教学理论的科学、优越之处以及新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师肩负的使命和面临的挑战,帮助其完成角色转换,满足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顾琪璋.“产出导向法”与英语课堂人文素质教育效率提升研究[J].教育评论,2016(6):139-141.
[2]鲁俐,李芳媛.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思路探析[J].教育评论,2015(1):120-122.
[3]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4]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6]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季刊),2014(2):3-12,98.
[7]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5(4):547-558,640.
[8]文秋芳.“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外语界,2016(5):37-43.
[9]张文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106-11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