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2018-05-14冯明丛
冯明丛
[摘 要] 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当前形势的约束和局限,通過对职业教育的制度、教学质量、企业需求等方面现状的分析,并且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得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管理体制;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168-02
近年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但是职业教育却发展滞后,招生人数不足、学生培养质量过差等方面的问题在职业教育中层出不穷,面对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表示职业院校是差生院校,很多家长也认为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会有更好的发展。在这样的思想和情境下,该篇文章通过分析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
一、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而职业教育的发展究其根本在于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态度和看法,家长对于孩子不同阶段的培养会对孩子职业的选择产生很大影响。
(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帮助孩子选择自己的特长
在我国,很多家长从一开始就对孩子的综合性发展很重视,中国的幼儿园的发展规模日益庞大,早教班、胎教班的发展数量与日俱增。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每日的胎教音乐课、胎教瑜伽课成为很多家庭极力争取的课程。在不断地熏陶自己孩子的同时,家长更加希望孩子可以被某一种形式所影响,长大后可以发展某一种特长。这是孩子从小就开始接受的教育,而在小学阶段,家长为了发展孩子的多种技能,除了课本学习之外,还会带孩子辗转于各种辅导班,学习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舞蹈,甚至学习不同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不同的兴趣,在家长和学生的一同探索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一阶段,是兴趣萌芽发展最好的时期,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是某一种技艺产生和学习的过程,这也是职业技术教育中技术的教育。
(二)爱好不等于学习的思想中止了技术教育的发展
随着学生的年级升高,升学的压力日益增大,很多学生在小学之后就没有所谓的课余时间了,家长从报各种爱好、特长辅导班,发展为搜寻和填报各种专业课知识的辅导班。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家长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学校里面老师的态度更是统一,为了应付各科的考试和提高升学率,学生的体育课变为数学课,音乐课改为英语课,发展爱好在学校的老师和家长的眼里演变成了“不务正业”。普通课程成绩的压力使学生无暇顾及特长的发展。这个阶段的教育局限了学生对于爱好的进一步培养和发展。
(三)为了求学而学习一技
初中高中的竞争力在中国日益激烈,很多学生由于课程成绩不高而导致求学无门,除了可以送孩子出国之外,为了孩子顺利考学,将孩子送去职业技术院校学习成为很多家长的首选。但是究其根本目的,送学生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也并非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门技术或者技艺,而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业,通过加分或者其他方式升入普通高等院校,继续完成学生的学业。所以,在其思想意识上,职业技术院校就变成了考不上普通院校学生的聚居地,本校的学生也会因为自己的文化课成绩不高而上的技术学校产生自我否定的心态。而在外行人看来,职业技术院校也是为了后进生服务的学校。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延伸。
二、职业教育的质量
(一)教师质量
在我国,对职业教师的培训和规划并没有做出统一的标准,教师可能是从某一家公司或者工厂的员工中选过来教授学生某一种技能,但是这种传授并没有按照学校教育的要求去选拔或者是做出筛选。所以教师在实施教学和培训的过程中势必出现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
(二)职业教育学科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在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是唯一可以直接参考的,各地区、各学校更多地依赖于开展针对性的行业企业调研,覆盖面不同、科学性不一致等问题在调研过程中经常出现。近年来,虽然国家对中职和部分高职的专业教学标准有指导性意见,但是标准的代表性和及时更新无法很好地保证。因此,在没有专业的教育课程为依据的前提下,职业教育学科质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职业教育体制缺少系统性和层次性
(一)入学选拔机制
众所周知,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筛选人才的选拔机制就是高考,即所谓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并非人们获取文凭学历的唯一途径,还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远程学历教育等途径,所取得学历也是教育部认可的学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过高考升入的高等教育的学历是认可度最高的。可见普通高校招生的选拔机制是系统化并且影响力较大的,相反的,职业技术院校的招生选拔机制缺少合理系统化。
(二)管理体制存在行政分割
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分属不同行政部门管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会使得职业教育政策和培训的政策不一致、资源浪费和运行不畅。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只有完善和更新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以及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具体化制度,才能有效构建提升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的条件性要素。
(三)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匹配
如今是电子商业化的企业模式,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和选拔员工过后,会对员工进行新一轮的培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职业院校的学习和员工即将要面临的工作匹配度不高,所以企业要对员工进行新一轮的培训。比如淘宝直播,各学校并没有与之直接对应的专业,这种新兴行业的人才需求就足以显示企业和学校培养的人才的匹配度极低,所以说职业院校不仅要发展自身,更应该优化新学科,做到与时俱进。
(四)普职教育两个体系的互通性和銜接性较差
相比普通教育建立的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职业教育实质上还依然停留在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普职教育两个体系互通和衔接性很差。从初中开始进行有区别的教育,普通中学以成绩划分学生升学率,而淘汰的则进入中职院校学习。这种不等级的衔接对于技术型人才也是一种浪费。虽然不同地区探索建立中高职衔接、中职与本科衔接、高职与本科衔接的路径,但毕竟不是体系和制度框架下的真正改变和完善,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通和衔接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职业教育学习者继续学习以及普通教育学生职业体验学习的需求。
从这些现状中我们不难发现,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困难要从思想意识和体制建设两个方面着手解决。而其根本就是进行新一轮的体制建设改革,体制上的改变自然会带动思想意识的转变。
四、政策上的解决
(一)创业培训
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普遍存在的规律。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存在天然的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更加能够按照企业岗位的要求培养人才。而技校的毕业生更加懂得如何跟技术院校进行合作,也更加清楚如何更加快速地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可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践,在相同的时间里,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课本上的书面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合适的领域中。所以说创业对于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方向,更是一个机遇。
(二)技艺传承人培训
近年来,“工匠精神”响遍了我国的大江南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国家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传统手工技艺。而在当代,随着电子商被品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的缺失,导致大量的传统手工艺术失传。在此背景下,技艺的传承变得尤为重要。所以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淡化和消亡的局面,可以开办高级研习班等,聘请知名艺术家、知名设计师、院校艺术教授等担任培训师,着力培养传承人,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弘扬。另一方面,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很多外国友人的认可,我们仍然可以将此类技术发扬到国外,不仅弘扬了中国文化,而且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
(三)职业院校的继续教育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就业岗位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很多技术工人都频繁下岗;互联网的普遍使用,让每个人都学会了打字,打字员失业;线上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银行职员失业。如此大规模的失业人数不得不转向新的岗位,所以需要学习新的技能,比如,淘宝直播人员、快递物流等,而职业技术院校将在继续教育方面提供各种机会,让同一个学校,家长和孩子学习不同的技能而成为同学便为可能。因为继续教育不仅帮助各组家庭重新找到了工作,也可以通过增加该模块而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自身行动不便的儿童或成人来说,在特殊学校学习了基本知识之后,他们更需要学习一门技术来自立,这样的继续教育不仅促进了残疾人士自身的发展,更大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这些方法与建议来自于对于职业教育现状和面临的困难的思考,但是制度的改革并不是最终的目的,作为一个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的国家,中国更需要多参考国外的成果,借鉴和学习外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其中德国制造业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普通教育体系的融合,为当前中国所需改善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程度不高的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实践方案。在结合我国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及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政府、学校和企业三者的联合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2]唐松林,徐厚道.教师素质的实然分析与应然分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6).
[3]Marko M,Skooaj D.A Visualization and User Interface Fram-ework for Heterogeneous Distributed Environments[J].MIPRO, 2012,
483-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