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2018-05-14侯可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育人环境时代

侯可

[摘           要]  互联网时代青年的成长环境与发展路径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互联网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的育人方向,在此过程中,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在发生变化,立足新时代青年定位和培养方向,着眼于青年成长环境,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与网络新时代青年培育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

[关    键   词]  新时代;网络新青年;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8)25-023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青年群体提出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要求,从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高度对青年一代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圆梦新一代成为当前育人工作的责任和使命。

立足于网络社会基本特征和当代青年成长特点,我们以全环境育人理念作为工作指导,在准确把握时代精神本质和青年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以“网络新青年”作为具体目标和指标的人才培育方针;网络时代创新人才的核心特征和网络新青年的指标理念本质上是相通的,在通过对互联网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共同默契、融汇和吸收的基础上,网络新青年培育养成之路成为培养网络时代青年理想、青年本领和青年担当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时代新人和圆梦新一代的创新探索之路。

一、新时代与新青年:圆梦新一代

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接班人,是将来社会的主人,是时代发展的生力军。“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新青年”标准是: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1]。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寄语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2],指明了青年一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新时代的青年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并对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内容作出部署。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从体制机制、育人理念、教育方式、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提出了包括“网络育人”在内的十大育人体系,体现了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新思路。

二、互联网与新青年:网络“原住民”

自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一跃成为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网民群体的国家。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手机网民占比达97.5%,移动网络促进“万物互联”。当代青年群体亲历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历程,成为中国第一批“网络原住民”群体。

从器物层面而言,互联网推动了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革新与进步。网络信息产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增高,以共享经济、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等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事物,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解放社会生产力等方面前景可观。无论是个人电脑还是智能手机,“网络原住民”一代始终是首批用户兼深度用户。对于各类互联网新兴事物,青年网民既是使用者,也是创造者与传播者,“双创”文化的发展及各类资源的支持赋予了青年学生强大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网络知识素养的重要性。

从行为层面而言,互联网的发展全面改变了青年群体在社交、学习、娱乐等方面的行为模式。网络首先扩展了人们社会关系的边界,突破了社交互动的时空间限制。因此,青年群体更加习惯于在网络中寻找具有相同志趣的网友,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与表达,利用网络发展并维护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同样突破了时空间限制,知识的普及完全可以跨越课堂或书本的界限,这种变化极大地赋予了青年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传统的二元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挑战。

从理念层面而言,互联网时代展现的时代精神全面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思想市场的繁荣与混乱同样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开放、平等、多元、共享是互联网的本质精神,在互联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思想的开放和文化的多元是基本特征,开放的互联网环境和平等的互联网赋权一起,推动了教育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深刻变化,青年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教育的一方转变为主动自我教育的一方。

三、创新人才培养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青年

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础环境和目标指向有了新的变化,由此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式随之发生改变,综合互联网时代青年思想行为特征和时代发展方向,网络新青年成为新的培养目标和理念。

(一)创新人才的基础环境与基本能力

网络社会是新时代创新人才成长的基础环境,其基本特征是开放、包容、传承、共享。开放是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公共互联网信息对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和开放的,青年学生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拥有技术和思维优势,能够充分获取互联网信息,把握时代方向,提高自身能力;同时开放环境有助于培养开放心态,青年能够融会中西文化,培养全球化人才。

互联网信息纷繁复杂,不同内容的碰撞和交融成为常态,逐渐发展出包容的社会环境,而充分包容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态有助于保护创新人才的创新勇气、激发创新人才的创新意识;同时,面对互联網时代的多样文化,包容心态使得青年能够以更加多元的立场看待问题。

传承精神是中华文化延绵不绝的重要原因,一直以来,中华文化都是在以传承优秀传统为基础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也应当在传承的社会环境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传统智慧推动时代创新。

共享是互联网的核心精神,是互联网得以全球应用和发展升级的驱动力。伴随着互联网与现实的深度融合,共享和开放精神也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准则,要求每一个参与者以客观、公允的视角和持平、协调的方法去看待世界、解决问题,以推动各方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世界大同。

互联网的深入发展降低了发声门槛,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能否快速、有效地传播信息决定了表达的效果,因此对青年的口头和书面以及网络表达能力,包括吸引他人注意力、调动听者情绪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青年只有全方位地利用表达工具,展示自身的思想观念,才能进而掌握信息传播中的主动性,掌握社会话语权。

对青年学生而言,只有掌握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才能对现实世界的真假、善恶与美丑做出正确的认识,进行有益的思考,进而发挥自身主体性。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完善和历史进程的推进都依靠于转化创造能力。网络时代庞大的信息量和强大的信息革新能力,使得保持批判转化的意识和能力成为互联网时代人才的必备素养。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环境与突围方向

在全球化与网络化的时代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新的环境特征:开放、平等、虚拟、共享。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发展将教育过程置于开放环境中,外部信息的影响更为显著;网络赋权的特质则推动网络平权的发展,从而改变了教育过程中的关系格局;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下环境,青年对互联网的依赖也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和提供了新的虚拟环境,同样也对线上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出了新要求;教育是知识共享的过程,而互联网共享、开放的特征使得知识共享不仅发生在师生之间,而同样也发生在同辈之间,甚至实现由学生向老师的逆转过程。

传统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关注到了育人主体、育人过程和育人载体,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场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更加凸显,除传统的现实教育场域外,网络虚拟空间也成为重要的教育场域,带来了育人主体的多元化和“传道”途径的多样化。在传统的“三全”育人之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高度注重育人环境的前置性地位,努力实现植根有形物质世界的现实教育场域与依托无形网络社会的虚拟教育场域相贯通的全环境育人。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分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而网络赋权则颠覆了传统教育过程中的主客观关系,青年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和信息,并且进行逆向反馈,成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主体,青年主体性得以激发和确立。

(三)网络新青年的基本内涵与培养目标

网络新青年的基本内涵通过三个基本维度得以确立,即历史与未来、本土与全球、虚拟与现实。网络新青年不是网络时代凭空产生的概念,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培育网络新青年的基础首先在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免创新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网络新青年作为创新人才,也应当放眼未来,以时代发展为导向,成为时代的引领者。

网络新青年以互联网的发展作为基本成长背景,与传统人才培养不同,互联网虚拟环境是网络新青年成长的主要环境,虚拟环境的熏陶成为青年价值观念和能力素养的重要来源;而青年成长离不开现实环境,从现实环境中真实感知、获取灵感、树立理念,则是网络新青年的成长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陈独秀.新青年[J].新青年,1916(1).

[2]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猜你喜欢

育人环境时代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环境清洁工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