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乡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2018-05-14何维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双师职教师资队伍

何维英

[摘           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先。教师在教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力军,没有合格的教师就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没有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就不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大力发展乡村职业教育,加大对乡村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乡村职业教育的关键。对当前乡村职业教育师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满足不断提升乡村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关    键   词]  乡村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208-02

乡村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职业教育以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指出: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碍贫困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秋千的大事。发展乡村教育,发展乡村职业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乡村教育,尤其是乡村职业教育,由于受各种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的乡村职业教育是最为薄弱的环节,乡村职教师资队伍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振兴乡村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加强乡村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一、乡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职教师资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规模快速扩张,使职教师资的问题更加凸显,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师比从2004—2010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为25.73:1,达到最高,随后,从2011年起生师比开始逐年下降,到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师比仍然达到22.97:1,仍然高出我国教育部规定的中高职业学校的生师比18:1的合格标准。而乡村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最薄弱的部分,对教师的大量需求和师资不足的矛盾长期存在,这就使乡村职教师资需求数量还要继续增加。

(二)乡村职业学校的教师学历水平相对偏低

据《2015年中国职业教育年鉴》统计,我国中职院校的专任教师中,博士研究生占0.14%,硕士研究生占5.59%,大学本科生占82.81%,专科生占11.50%,高中及其以下占0.56%。虽然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的学历层次有了很大的提升,学历达标率符合《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规定平均80%,但总体来说,研究生的比例仍然偏低,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总体比例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全部教师的30%,并且学校内在职攻读研究生的教师人数很少,导致职业教师的学历仍然跟不上社会、学校和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尤其在偏远的乡村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更低,根本没有硕士或博士愿意在乡村职业学校任教。

(三)教师结构不合理

教师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职称结构和师资结构两个方面:(1)在职称结构方面,乡村职业学校的专任教师的职称水平偏低。据有关统计,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中职教师人数所占比例最小;从正高级到副高级再到中级,所占比例分别为0.51%、23.25%和40.17%,初级职称教师占比重超过1/4,未定职称人数占8.78%。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高级职称的中职教师比较短缺,骨干教师数量少。(2)在师资结构方面,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职业学校的教师既要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要具备实践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是集理论和技能为一体的“双师型”教师。但是在现实中,乡村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要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缺乏操作技能;要么实践知识丰富,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据《2013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统计,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有668754人,“双师型”教师有175955名,“双师型”教师占比26.30%,比2006年中等职业教师“双师型”的比例增加了12.04%,但与《“十二五”规划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中提出的“双师型”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50%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的师资结构还不合理,仍需加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二、乡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乡村职教师资政策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乡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直是国家重视和关注的问题。而其师资建设更是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加强乡村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乡村职业教育的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振兴乡村经济,政府部门先后针对乡村职教师资发展方面出台一系列文件。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强调: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和民族地區教师队伍建设。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县(市、区)人民政府都没有召开会议来落实这一政策。针对改善乡村职教师资问题,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在一定程度是能解决现存的部分问题的,但是由于中央政府和基层政府部门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致使这些政策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实际流于形式。

(二)乡村职校教师职业环境欠佳,职业认同感低

尽管国家一直在加大力度优化乡村职校教师的职业环境,但与经济发达地区仍存在很大的差距。首先表现在工资待遇问题方面,这也是乡村职校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乡村职校教师的工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国家虽然对在乡村工作的教师进行“人才津贴”补贴,但这对年轻和优秀的教师的吸引力是十分有限的。其次,职业荣誉感不强,职位归属感缺乏。乡村职业学校一般是差生聚集地,导致社会对职校教师也低看一眼,乡村职校教师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从而对部分职教教师心理造成冲击,使教师对自身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身职业缺乏幸福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缺乏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意志。

三、乡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改善乡村职业教育环境,提高乡村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吸引力

改善乡村职业教育的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地政府、学校对乡村职业教育要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和政策留人。首先,要加大对乡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切实解决乡村职业教师的生活和待遇问题,增加乡村职业教师的各种津贴,提高乡村职业教师的工资待遇,做到待遇留人。其次,坚持和完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定期开展“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提高乡村职业教师在全社会的认可度,从而逐步提高乡村职业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和荣誉感。最后,增加乡村职业学校教师编制,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提高。通过提高社会地位和推行相关优惠政策,从而稳定教师队伍,提高乡村职业教育教师的吸引力。

(二)加大实施职业教育师范生免费定向培养计划,稳定乡村职教师资来源

为了充实乡村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乡村职教师资的质量,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实施乡村职教师资免费培养计划,加大对职教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宣传,让社会、家长、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政策。每年定期向高中毕业生招生,招生对象是成绩优秀、身体合格,毕业后愿意长期从事乡村职业教育的学生。并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后要返回生源所在地的中等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为鼓励更多的高考毕业生报名职业教育免费师范生,规定职业教育免费师范生享有和普通免费师范生同等的待遇,让其享受“两免一补”的待遇,免除其读书期间的学杂费和住宿费,并可领取生活补助,同时可以参加国家奖学金或省级奖学金评选,免除家境贫寒学子求学的后顾之忧。

(三)加强完善乡村职业教育在职教师的培训、进修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针对在职教师学历偏低的情况,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学历教育,鼓励在职教师带薪进修或读研,提高自身学历后返回原学校继续任教,从根本上改善乡村职教师资队伍。

针对学历达标的在职教师,学校要规定每位教师每年都有培训的义务,在政府和学校的组织下,教师进行带薪培训,包括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校内培训的方法可以是校内教师互学式或者远程网络教育式。互学式是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师资源,让教师互教互学,相互取长补短,如操作技能占优势的教师可以教授其他教师如何上好操作课,同时向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在学校内随时接受教育,随时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教学上来,随时检验成果。这种培训方便、省时,低成本,还能产生1+1>2的效果。另一种校内培训就是远程网络教育式。乡村职业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借助网络教学让本校的教师接触更多的职业教育信息,从而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改进教学方法。远程网络教育不受时空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来学习系统的知识,非常适合乡村职业学校的校内培训。校外培训,学校教师要在政府和学校的组织领导下,利用时间分批到与学校合作的工厂企业进行学习,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生产制造的新技术,加强职业技术技能的操作、示范能力,确保教师的知识、学校的专业满足社会、企业和学校的发展需要。无论是校内培训还是校外培训,学校在教师培训学习过程中都要实行学分制管理,并对教师的培训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发放合格证书,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乡村职教师资队伍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学校,需要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专业课教师上岗前要进行考核,要求不合格者到与学校合作的生产单位进行一定时间的实习培训,经过测试,专业知识达标后再进课堂任教。因此,在他们上岗之前,学校也要对他们进行理论知识的辅导,使他们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考核,以确保他们具有任课教师的素质。最后,学校要定期安排教师去企事业单位、职业学校、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进修和培训,使他们了解科技最新动态,生产过程、工艺和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同时要把教师的进修和职务晋升相结合,保证师资培训的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

参考文献:

[1]邬志辉,秦玉友.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3-2014[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5:169.

[2]李少元.农村教育论[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3]高涵,周先进,周明星.乡村职教师资建设的“五难”与“五解”[J].中国教育报,2016(5).

[4]陈工孟.中国职业教育年鉴2015[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49.

猜你喜欢

双师职教师资队伍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