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探析

2018-05-14徐湫恒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环境政治

徐湫恒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技术亦不断推陈出新,信息化浪潮正在掀起。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机遇也面临挑战。分析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进而探析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以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最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002-01

高校学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他们正处于各种文化和信息相互交融的环境中,新媒体因其自身所具备的交互性、便捷性和即时性等特征,极大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一方面,新媒体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使显隐性教育相结合,且强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减少教育主体和客体的距离感,同时也为思政教育提供海量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基于新媒体信息的复杂性,高校学生容易产生认知疲倦,而新媒体的开放性又使得各种意识形态的思潮涌入,高校学生难免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和冲击,这亦对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1]。在新媒体环境下,若坚持传统的教育方法而不进行优化,则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创新,开启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篇章。

一、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革新

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该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首先,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理念。高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坚定理想和信念。其次,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单向教学”的思维,并利用微博等载体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实行细致化的教学,树立“因材施教”理念。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更强,“因材施教”既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和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主要包含两个层次:其一,内容上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加入时政新闻、社会热点等国计民生问题,使新媒体的即时性和时效性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丰富教育内容[2]。其二,利用新媒体技术,一方面,更新思想和政治教育的模式,在传统课堂授课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新媒体,可以通过开设网络公开课、在线座谈会等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进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在课堂外建立网络答疑机制,鼓励教育者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与学生加强互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实现课堂内外的全线贯通和互动。

三、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完善

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由各方通力合作才能收获实效。从社会角度来说,首先要完善新媒体的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亦是其保障。完善法律法规能够提高教育主客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增强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和执行能力,另外,也能够规范新媒体的行为,营造健康的新媒体环境。其次,应该建立网络信息监管部门,加强对信息的监管,过滤低俗信息,惩处不良行为,净化新媒体环境。从高校角度而言,一则要建立并完善学校的新媒体管理制度,提高自身处理舆论的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应急公关队伍,并与优秀学生干部保持紧密联系,发挥其榜样作用;二则应该根据立法机关制定的新媒体法律法规,制定契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管理规范;三则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论坛或是网站,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话题或舆论引导。

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媒介素养

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媒介素养要求。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性,提高自己在新媒体环境中甄别信息的能力,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新媒体技术以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意识,对此,高校可以开设媒介素养选修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与媒体、记者等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其能够辩证地分析和选择新媒体环境中所获取的信息。

综上所述,在信息网络迅猛发展的现代化背景下,新媒体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促进作用,又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为了保障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必须投入精力和成本加强创新。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该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完善教育环境并提高教育者和学生的媒介素养,最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期、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毕红梅,付林溪.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5):12-15.

[2]蔡静宜.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分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3(3):25-28.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环境政治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环境清洁工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漫观环境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