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与训练一体化模式研究

2018-05-14张卫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田径高校学生体育

张卫东

[摘           要]  田径运动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还能提升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高校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随着我国升学率的不断提升,田径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的教学或是高强度的训练,这样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不利于高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此,应开展高校田径教学与训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高校田径教学与训练的情况,对两者之间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研究,进而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田径水平,并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关    键   词]  高校;田径教学与训练;一体化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152-02

当前,高校运动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它不仅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还能够帮助学生舒缓情绪,释放压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课程教学与一体化训练的开展是创新学习的一种方法。下面就针对实际情况,简要阐述一下如何实现课程教学与训练一体化模式。

一、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与训练现状分析

(一)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的现状

田径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養高校学生的耐力、速度、协调性,更是培养高校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国田径课程教学现状从生源层面分析是学生基础薄弱,目前,高校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由于父女的溺爱,严重缺乏吃苦精神,且体重超标者较多[1]。因此在田径教学中,部分学生摆臂等动作的规范性不达标,或是不能适应田径训练中的技术动作,大部分学生都是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应对。从田径教学内容层面上分析,目前,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注重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并以衡量学生的体育等级高低为教学目的[2]。长此以往,为了达到等级标准,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并偏离了田径教学的初衷,同时对高校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体能训练的提高有消极的影响,导致高校学生仅完成教师指导的田径技术动作,缺乏对田径运动理论知识的学习[3]。从课程教材层面上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田径课程教材老旧,不能给学生更多有关田径知识的指导。现阶段的田径教材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注重技术的教学,忽视田径这项体育教学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容易疲劳,消耗学生的大量体能,在课堂上容易出现各种意外状况,田径教材应以训练学生的素质为落脚点[4]。

(二)高校田径课程训练的现状

我国高校田径课程训练的模式是在老师指导学生热身之后,由学生自由训练,训练过程中缺乏老师的指导与纠正。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严重脱节,学生由于体能的消耗导致情绪低迷,积极性较低,训练时动作不标准。缺乏针对不同体质学生的不同训练方案,田径训练时,教师忽视学生的情绪变化。此外,田径训练的考核机制落后,阶段考核是体育成绩的唯一考核标准,这样的考核机制严重打击了高校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积极性,不利于我国田径教学的长远发展[5]。

二、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与训练一体化模式研究

(一)开展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与训练一体化模式的目的

高校为我国经济、技术与科技发展培养并输送大量人才,高校的教学质量与输出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有很大关系,为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高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品质、才能、美德的培养,还应加强对高校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走出校园后适应社会生活[6]。体育教学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体能与专业技术,强健体魄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并形成吃苦耐考的优良品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将田径课程教学与田径训练分开,由于两者之间缺乏紧密连接,学生在在田径运动的学习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教学中的相关技术动作有效地应用在训练中。开展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与训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有效针对每个技术动作进行专门训练、让每个高校学生能针对自身的兴趣与体能条件来进行田径课程的选择。针对体育特长生与其他学生,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预备运动员的体能,然而对于一般学生,应有针对性地适当减轻学生的训练强度,对于一般学生田径教学的目的是强健体魄并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

(二)高校田径课程教育与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与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训练中,充分实现“学”与“用”的有机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平衡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之间的关系,两者互相促进、补充、完善,将抽象的理论学习转化成具体的实际训练。

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与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增强高校体育教学效果以及提高训练水准的同时,还能为我国田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培养更多人才。

三、高校田径课程教育与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全能型人才

当前,社会需要全方位发展型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知识素养,更要具备强健的体魄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高素质人才更要体现在文化素养以及身体素质上,只有这样的综合性人才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开展田径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是能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有效地联系起来,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向全方位多才能型发展。

(二)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

田径运动的内涵符合当代大学生发展所必备的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此,应将田径运动精神融合到建设校园文化中去。好的校园文化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校内的每个学生,不仅能丰富高校学生的见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开展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与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一)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与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用于高校田径新教学模式的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高校田径新教学模式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新教学模式的补贴经费投入较少,为此,学生缺少参加高校田径比赛的机会,进行田径运动学习的学生缺少比赛经验,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体能的提升,并打击到学生对田径运动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田径运动的搁置或是训练停止。

2.高校田径教育与训练一体化模式教学的设备以及教材存在弊端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田径课程的新教学模式在设备的采购上存在较多问题,设备老旧以及不能及时购入信息设备,或是设备的数量以及质量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与训练的需求。对于部分需要设备辅助的专业动作,学生得不到充分练习,不利于高校学生田径技能的学习。

3.高校学生难以平衡田径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时间

田径课堂上包含了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此每个学生除了固定的上课时间,训练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同时要兼顾繁重的课程学习,高校学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同时,由于各高校注重文化课程,忽视了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各高校对田径课程持中立态度,难以均衡课程学习与训练时间是我国高校田径运动难以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实现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与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

1.创建社团组织来提升参与人员的专业水准

提升我国高校田径训练水准的关键之处是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参与到田径运动中,为了壮大高校田径运动的队伍,可以通过创办社团活动让更多高校学生接触到田径运动。加强社团引入资金来聘请专业教练以及支付日常训练场地的租赁费用,确保参加社团的学生能得到更全面、更专业的指导教学与训练。同时,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应将理论性与技术性作为出发点,日常课程不应该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田径运动的主要途径,更要通过社团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明白田径运动的内涵,并且通过社团等组织能及时对学习到的技术动作进行实验训练。

2.在高校中将田径课程作为选修课来进一步增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作用

高校应加强对田径运动的重视程度,将田径运动作为一门科目专门开设选修课去推广,让更多喜欢田径运动的学生可以有机会按照个人爱好去选择课程。在课上有充足的时间对技术动作進行讲解,并在课上及时对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训练,通过这样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新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将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激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广田径运动,让田径运动在高校中得到重视与发展。通过选修课等形式逐渐改变田径运动在高校中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是为了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与竞技水平,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3.通过专业团队与赛事来增强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招募并选拔专业运动员,组建学生运动员团队,进行集中教学、训练、培养,通过团队合作能更好地发展队员。并为团队提供参加专业赛事的机会,通过一定的竞技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达到提高运动员专业技能的目的,通过这样的良性竞争,学生之间彼此促进,最终提高我国高校田径运动水准。

五、总结

在高校中开展田径课程教育与训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将教学与日常训练紧密的连接起来,进而更好地推动高校田径运动的发展。尽管我国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田径运动在高校的重视会逐渐增强。为此,本文对高校田径课程教育与训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首先对两者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目的、内容与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现阶段我国高校田径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绍军.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3(16):297.

[2]李慧.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优化探索[J].体育科技,2016,37(2):149-150.

[3]李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以青岛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4(16):172-174.

[4]赵桂生,索艳军,陈其林,等.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1):22-24.

[5]赖锦松,余卫平.普通高校武术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5):96-98.

[6]杨一波.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220.

猜你喜欢

田径高校学生体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全国田径冠军赛
计数:田径小能手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我们的“体育梦”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