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模式在高校基础医学研究生基础课程教学中作用的探讨①

2018-05-14廖沁园曾思恩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研究生教学模式

廖沁园 曾思恩

[摘           要]  全球医学教育正处于不断变革当中,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深化研究生的教学改革,可以培养高质量的基础医学高层次人才,并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医学类高校在结合自身办学特点的前提下,在基础医学研究生基础课程教学中引进以科研课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对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培养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关    键   词]   PBL;研究生培养;基础医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86-02

基础医学立足于生理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研究生命和疾病的本质及规律,是现代医学的基础,是解决临床问题的关键。医学类高校肩负着输出研究型医学人才的重任,其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调整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对研究生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我国基础医学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以PBL教学模式为基础医学研究生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意义,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高校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关键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流程是基于导师制的,研究生最初经過1年左右基础课程的学习后,进入导师实验室或团队进行专业技能和科研思维培训,以成为具有科研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发现和解决科研问题、开展科研课题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在较短时间内从本科生时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研究生时期的主动学习方式,因此,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阶段至关重要。

然而,在高校研究生逐年扩招的背景下,导师精力往往有限,在研究生尚未进入实验室前很少对其进行指导,同时高校对研究生基础课程的安排也是以课堂授课为主[1]。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形式往往缺乏科学性和创造性,与本科生课程分层不明显,导致很大一部分研究生在正式进入实验室后很难转换角色,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难以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乐趣,更难以激发科研兴趣,进而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是被动等待导师和实验室的安排,经过努力也许能成为做实验的熟练技工,却难以成为具有独立科研思维的医学人才。重视基础教育、培养科研思维,除了改善办学设施、加强教学硬件设施建设、优化导师队伍等措施外,找到适合当前研究生教育形式的教学模式和办法,构建适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医学研究生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培养模式,是未来高校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正是我国当前研究生教改的切入点。

二、PBL在我国基础医学课程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在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相关知识储备的前提下,PBL教学模式强调从问题出发,通过设置真实性任务,使学生处于复杂的、符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中,学生必须要通过团队合作进行自主探索,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这一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潜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深刻领会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并增强对多学科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同时能快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国际上广受推崇。

在我国逐步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PBL在个学科的教改中也广泛涉及。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整体数量相对较少,对专业知识储备和理解也更为丰富和深刻,刚入学时研究生的时间相对充足,更具备开展PBL教学的条件。PBL这一教学模式本身就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性,研究生的教育具有比本科生更大的预期效应,部分院校已试点开展针对研究生教育的PBL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效果,也说明了这一点[3]。总结各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开展PBL教学的经验,基础医学研究生而言,开展PBL的主要问题集中于:(1)医学院校开展PBL,内容一般是围绕临床病例,对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来说,更需要培养的是科研思维,且部分基础医学研究生没有临床医学的本科学习背景,因此,在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应该推广以科研课题为中心的PBL教育模式。(2)PBL案例库资源不足以及相对陈旧,且教师在设置题目时未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相应导师的研究背景,无法充分根据每组学生的特性制定个性化教学。(3)PBL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导致相应的教学工作无法有效开展。高校应该加强对相应师资的培训和建设力度,完善相应PBL案例库和网络资源的建设,以保证PBL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推行适合基础医学研究生基础医学课程的PBL教学模式

以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指导,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实现知识—实践技能—科研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更加符合社会要求的基础医学人才。这要求高校结合研究生培养已有的经验和现实情况,提出改革方案并实施、调整PBL教学模式和内容,使得其和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更为契合。在内容上,PBL教学模式应该以科研课题中心来设置问题;在教学条件上,高校应建立充足的PBL案例库和教学资源库;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引导时也应注意以科研思维培养为方向,建立对基础医学研究生科学和客观的评价方法与质量控制方法。

PBL教学模式的标准操作流程在学生分组后从选定项目开始,依次经历制订计划、查阅资料和实践操作、总结成果、成果交流、成果评价这些步骤。在完成这些步骤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涉及多个学科,并能很好地培养自我学习、查阅文献资料、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科研思维、团队合作的综合能力。

在具体操作中,应突出PBL教学的精髓,即充分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在建立6~8人的学习小组后,根据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地分析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并且通过查阅文献和设计相关实验来推理和验证该问题,得出结果并分析结论。成果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以PPT报告形式呈现,由各小组排除代表进行讲解和阐述,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学生是成果的实施者和完成者,教师只是研究小组的指引者。

四、总结和展望

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核心是提高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医学院校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和研究生生源质量偏低的背景下,如何能够培养具有主动学习能力和科研思维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对保证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临床关键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研究生课堂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缺乏科学性和创造性。对现行研究生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素质的有效教改途径就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研究和实施新型的教学模式。以科研课题为中心,PBL教学模式增进了知识的交流,能很好地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其团队合作精神,且构成要素非常符合现阶段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要求,很好地被应用于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之中,可以在广大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基础医学教育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俊普,罗婷,吴晓英,等.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2):193-195.

[2]李丽.PBL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83(2):212-213.

[3]裴方.关于PBL教学模式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应用的思考[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32(4):6319-6320.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研究生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基础医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TBL教学在基础医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总结
网络考试系统在基础医学综合考试中应用探究
基础医学自选实验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