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老龄化视角下对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发展研究①

2018-05-14刘文成王晓方刘彩闫早兴袁红霞张佳惠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机构

刘文成 王晓方 刘彩 闫早兴 袁红霞 张佳惠

[摘           要]  目的:为了解老龄化视角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发展现状,实证探寻天津市津南区开元东方养老院医养结合,找出其医养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困境,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问卷法及访谈法结合的形式调查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29人。结果:对目前养老机构状况满意度表示满意、一般、不满意的老年人分别为16人(57.1%)、9人(32.2%)、3人(10.7%)。 96.3%的老年人认为“医养结合”的模式应该在社会推广。结论:通过加大政府养老补助以及加强专业医护团队培训,减轻老年人养老经济负担,提高医疗照护水平。发挥政府主导完善医养结合制度,优化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业的资源配置。

[关    键   词]  老龄化;养老机构;医养结合

[中图分类号]  TU24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29-03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养老问题面临巨大压力[1]。在居家养老难以满足当前养老需求的背景下,医养结合成为解决老年人养老与医疗问题的主要发展方向。“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是指由“医养结合”机构为患病失能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健康监护、疾病治疗、临终关怀等综合性服务[2]。本研究基于实证调查天津市津南区开元东方养老院,以供需双方为切入点,分析养老机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其医养结合模式面临的困境,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提供现实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6年10月~2017年12月,以天津市津南区开元东方养老院入住老年人以及养老机构服务人员为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9份,回收29份,回收率为100%。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法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问卷[3-6],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别对入住老年人和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进行调研。问卷内容包括:(1)社会人口学信息: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人数、子女每年探望次数、入住养老机构是否具有补贴、入住养老机构经费来源、身体健康状况、患病状况共10个条目;(2)养老机构服务满意度以及医养结合意愿:选择该养老机构原因、对该机构医疗状况满意度、对该机构满意原因、对该机构不满意原因、医养结合需求共5个条目。

(三)分析方法

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的录入与核查,使用STATA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述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入住机构健康状况以及医养结合需求现状。

二、结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调查结果显示,居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平均年龄为(80.4±6.7)岁,最小66岁,最大95岁。老年人子女人数平均为(2.7±0.9)人,最少1个子女,最多5个子女。子女每年探望次数处于每年6次及以下的有9人,7~12次的有5人,每天探望的有1人,其余9人均在每年40~90次,缺失值5人。男性13人,占44.8%,女性16人,占55.2%。老年人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9人,占31.0%,初中7人,占24.1%,高中及中专3人,占10.3%,本科及大专10人,占34.5%。调查对象中已婚有偶10人,占34.5%,离异2人,占6.9%,丧偶17人,占58.6%。

(二)入住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医养结合需求状况

1.老年人健康状况

结果表示,老年人较健康无疾病困扰有9人(31.0%),患有慢性病的有19人(65.5%),长期卧床不起的有1人(3.5%)。老年人患病病种为患有五官科疾病:如白内障、听力下降;此外,还有高血压、气管炎、脑梗死、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以及半身不遂等疾病。见表1。

2.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费用来源

老年人表示入住养老机构没有政府的养老补贴,71.4%的老年人明确表示没有享受政府补贴,28.6%的老年人表示不知道。老年人的入住费用由子女支付的有6人,占22.2%;由个人储蓄支付的有8人,占29.6%;由退休金和子女共同支付的有13人,占48.2%,被调查的老年人均表示没有享受政府全额拨款。见表2。

3.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服务满意度和医养结合需求

选择居住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因为其位置不偏远有7人(28.0%),由于子女意愿的有12人(48.0%),考虑机构临近医院有专业医护团队的有3人(12.0%),还有12.0%因其他原因入住。对目前养老机构状况满意度的调查中,16人表示满意,占57.1%,9人表示一般,占32.2%,3人表示不满意,占10.7%。其中,67.9%的老年人对医护人员专业性满意,32.1%的老年人表示不满意。仅有39.3%的老年人对收费满意,60.7%的老年人表示对收费不满意。67.9%的老年人對机构环境满意,对机构环境不满意的占32.1%。对服务满意的老年人有71.4%,不满意的占28.6%。此外,老年人还表示对该机构饮食卫生条件、日常娱乐活动、日常检查及时服务表示满意,对购药取药不便、电视等硬件设施差表示不满意。老年人表示“医养结合”的模式应该在社会推广的有26人(96.3%),表示没想过的有1人(3.7%)。见表3。

4.养老机构服务人员

访谈结果显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平均年龄为(40.9±8.9)岁,最小25岁,最大49岁。月收入平均(2433.3±524.1)元,最少1900元,最多3000元。服务人员高学历人才较少,学历多集中在初中高中阶段且服务人员多为养老机构周围已婚妇女,未婚护工较少。此外,服务人员在入职之前均经过养老机构专门的护理培训且绝大多数服务人员表示在工作过程中有自己的服务理念。访谈中服务人员均表示未与老年人及其家属发生过法律纠纷。此外还了解到服务人员与老人有娱乐活动,且养老机构有长期合作的志愿者。

三、讨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的养老机构尚未实行完善医养结合模式以及未纳入医保范围,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表示养老机构虽有设立医务室,但医疗水平偏低,备用药物无法满足自己的用药需求,医疗专业人员不足且外出看病就医困难,因无法使用医保报销,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自己的养老成本。此外,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现象比较严重。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政府养老补助,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减轻老年人养老经济负担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费用均为自己退休金或是子女支付的自付形式,没有享受政府拨款,且大多数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收费不满,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养老负担过重,对服务需求较高,而当前养老机构仅能提供较单一的护理服务,因此产生不满情绪。黄佳豪[7]等人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研究中也表示当前大多数养老机构存在服务收费水平偏高、服务内容单一僵化的问题。因此,政府应通过加大养老服务补贴额度,制定并完善养老补贴分级制度及标准,完善养老机构医保政策制度降低老年人用药费用,确保将各项政策协调一致,最大限度地减轻老年人养老经济负担。此外,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易复发性疾病或失能失智,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更多是对长期专业的医疗护理需求较高,因此,政府应全面实施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大力倡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护理、意外伤害等保险业务[8]。

(二)加强专业医护团队建设,提高医疗照护水平

当前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和服务人员缺乏是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对该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访谈中了解到,该机构服务人员流失量大,且从事护工工作的多为已婚妇女,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护理专业人员较少。民营养老机构相关调查表示,有80%~90%的养老机构服务人员不是专业护理人员或未经过专业培训直接上岗[9]。这是由于护工福利待遇与其劳动强度不成正比,且因工作原因容易被老年人及其家属误解,就业吸引力有限,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管理制度不完善,绩效薪资等制度存在问题导致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缺乏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应制定相关政策,例如,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薪酬管理制度,建立职称评定体系等改善并提高护工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此外,通过与医疗机构及高校签订相关合同,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对服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护理专业化水平。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及培训,在增强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的同时提高护工的业务素质,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10]。

(三)健全医养结合制度,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业的资源配置

老年人对医疗服务需求较高,这与季红莉[11]等人和张河川[12]等人在研究提出的养老机构老年人对医疗服务需求较高一致,且老年人明确表示养老机构中缺乏规范的医疗治疗,患病时外出就医十分不便且延误病情,迫切希望养老机构实施医养结合模式。在访谈服务人员时了解到,该医疗机构“医养结合”因没有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相关政策支持而无法进行。黄佳豪[7]等人在研究中也曾表明由于政府多头管理,政策扶持落实难,阻碍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的实施。综上所述,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各组织机构分工协作,建立一个完整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审核制度。同时,完善和落实养老机构各项优惠政策,通过设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基金组织鼓励养老机构积极开展医养结合模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医养结合”模式的构建中。对此,可以建立一个养老基地,协调各养老机构进入一个特点范围的区域,引进医疗卫生资源,形成一个医疗共享的养老产业。此外,利用政府干预优化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资源配置,建立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模式进而形成“医养结合”模式,以此提高老龄化人口对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13]。

参考文献:

[1]邱大石,张倩,陈群.“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满意度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5):821-823.

[2]李丽珠,郝伟平,袁国萍.“医养融合”老年护理改革的实践与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6):656-658.

[3]侯汉锋.聊城市城镇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究[D].山东大学,2015.

[4]费秦茹.合肥市公立医院推进医养结合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5.

[5]伍国铭.福建省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研究:基于永安、厦门两地的调查[D].福建师范大学,2013.

[6]张维嘉.“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模式研究:以武汉市城区为例[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

[7]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6):63-68.

[8]扬帆.深化“医养融合”创新养老模式:以上海市为例[J].江南论坛,2014(9):7-9.

[9]李盛.合肥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构建[D].安徽大学,2010.

[10]周海旺.上海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完善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4):37-49.

[11]季红莉,路孝琴.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求调查[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763-1764.

[12]张河川,岑曉钰,郭良骥.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服务需求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4):411-412.

[13]王元元,朱霖,牛丽娟,等. 安徽省“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实施路径探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6):129-131.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机构
养老生活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作用
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居家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场景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加快疏通医疗体制梗阻
养老更无忧了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