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的形成过程对期望价值理论的影响及其在外语学习行为选择中的应用①

2018-05-14赵文璐许睿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效能外语动机

赵文璐 许睿

[摘           要]  在现代动机研究中,期望价值理论一直是解释行为选择的重要理论之一。在期望价值理论的框架中,效能期望和对任务的主观价值判断是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重点讨论自我这一因子在期望价值理论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自我较能和自我身份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分析影响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提出动态循环的动机研究方法,为外语动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关    键   词]  期望价值理论;自我较能;自我身份;动机研究;外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26-03

动机理论一直是外语学习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对解释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选择以及指导教师的有效外语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期望价值理论是现代动机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近年来,随着对社会文化和社会认知作用的重视,自我与社会的交互关系也逐步成为期望价值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自我的形成是一个动态且循环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个体的外语学习行为选择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自我形成过程在動机理论框架下的影响机制,并应用到个体外语学习行为选择的分析中。

一、期望价值理论模型

期望价值作为一种动机理论,是研究动机与成就的重要理论模型之一。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对成功完成一项任务的期望以及对这项任务的主观价值判断决定了最终成就。Atkinson (1957)[1]提出了早期的期望价值模型。Atkinson 的期望价值理论模型对行为动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更为复杂和全面的分析角度。他将实现成就的动机、主观可能性预期和成就的诱因价值三个因素综合起来,构建了早期的期望价值理论模型。

Eccles et al. (1983) [2]在Atkinson的基础发展出了现代期望价值的理论模型,并应用到分析学生的数学成就结果中。不同于Atkinson 的模型,现代期望价值理论模型更加详细地分析了期望和价值的相关因素,并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加入理论模型中,完成了从对单纯个人内在信念的分析转化到对整个社会和文化对个人信念产生影响的分析,其中包含两个核心问题“我是否有能力完成这项任务”以及“我是否愿意完成这项任务”。这两个问题决定了个体的信念,指导个体对一项任务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量,完成困难任务时的持久度以及当两项任务冲突时如何做出选择。Eccles(2009)[3]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期望价值理论模型,提出了自我这个因子。她认为无论是个体自我还是集体自我,都会影响塑造个体对任务成功的期待和对任务价值的判断。在她的理论框架中,一共包含了五个部分。这五部分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第一部分由四个因素组成,分别是顶端文化环境(比如社会角色系统、社会活动评判,文化标准)、关键社交者的信念和行为(比如父母、老师、兄弟姐妹、同伴)、个人及家庭的特点(如才能、性别、种族、家庭人口)以及个人过往经验。这四大因素是个人与现实世界形成交互的最主要来源。第二部分包括个人对第一部分的认知和解读以及对第一部分经历的记忆和情感反应。第三部分包括两个因素,形成的个人知识和未来目标、形成的个人和集体自我。第三部分的两个因素分别对应影响并形成了第四部分的两个动机信念,也是期望价值理论中两个最核心的理论组成,即效能期望和对任务的主观价值判断。第四部分的任务主观价值判断中,有四个组成因子,分别是兴趣—娱乐价值,成就价值、实用价值、相对成本。第五部分是最终的任务,活动和行为选择结果。

这一动态的自我形成过程还与Marcia(1993)[4]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根据探索和程度高低,Marcia提出了四种同一性的状态:同一完成型,即形成了相对的自我;延缓型,即仍然处在探索自我的过程,还未形成稳定的自我;早闭型,即没有经历探索就形成了稳定自我,大多源于家庭或核心社交者的影响;弥散型,即消极对待自我形成,不探索也不寻求稳定自我。Marcia理论中的延缓型对讨论在大学生所经历的自我动态探索过程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Wen(1997)[5]对美国的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进行了实证研究,将期望价值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框架,使用了“动机=价值×期待值×预期学习能力”这一测量公式,证明了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有正相关的关系。赵咏(2006)[6]在其实证研究中,对学生在期望价值理论中的英语学习目标和努力程度进行了测量,得出了二者正相关的关系,同时测量出焦虑感与学生的努力程度无关。

在这个期望价值理论模型中,本文重点要分析的部分是自我和自我的形成作为核心的中介部分,是如何连接动机信念、行为选择和行为选择结果的。在这个相互关系模型中,由于自我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为理解个体在行为选择上产生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动态视角,并且充分解释个体在面临任务冲突时采取解决方法。

二、自我效能信念、期望值及其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

对于行为的选择,Eccles et al.(1998) 在其所提出的期望价值理论中,将期望值作为直接影响行为选择的两大变量之一。在Eccles(2009)的文章中,她进一步地探讨了“自我”的效能信念并提出了其对期望值的决定性作用。Eccles 提出了四种自我效能信念形成的来源:(1)外在和内在的对比过程,主要指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与最终成就比率方面,自我与他人的比较;(2)自我对学习成功或失败原因的认知;(3)社会影响,包括父母、教师及同伴的评价,(4)个体主动的自我建设。通过内在和外在的对比,个体会分析自我在某一特定任务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投入与产出是否有合理的对应关系。而在这一分析的过程中,与他人的对比成为判定自我效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Weiner(1974)提出的归因理论,当个体评估一项任务的失败原因时,如果归因于自我的能力和努力,将会对自我效能信念的建立产生影响,积极的影响可能是激励自我投入更多的时间,消极的影响可能是否定自我完成这一任务中的能力,从而放弃投入。在社会影响的方面,来自于他人的评价对个体自我效能信念的建立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一自我效能信念建立的来源对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对学生能力正面和积极的评价可以很大程度提升学生对某一任务的动机,促进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个体主动的自我建设体现了个体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身份探索过程中有意的行为,最终建立合理的自我信念。

Eccles 对自我能力信念的分析呼应了20世纪末的社会认知过程研究趋势。Erikson(1968)将社会认知引入研究自我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将其作为自我,尤其是年轻人自我的重要理论基础。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本文认为Eccles 所提出的四种自我效能信念来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个体与外部世界的交互,一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内在解读。从这个角度分析,可以将自我效能期望的动态发展过程与成就相关的行为选择之间建立起相互的循环关系,打破单一影响关系。因为个体的行为选择为自我效能的发展提供了社会交互的来源,而自我通过与社会交互以及内化后形成认知,会形成新的自我效能价值,最终与行为选择形成循环的关系。

通过自我效能信念的动态演变,可以对自我,动机和行为选择之间的循环关系进行分析,并将其应用到外语学习的个案分析中。为了更好地分析自我效能信念与期望价值理论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本文作者对非英语专业大一的一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在全班53名学生中,该学生对自我英语水平的评价非常高,同时其自我预估的英语作业任务可完成度在全班学生中是最高的。根据高考英语分数,该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在班级排名为前20%。这说明该学生的英语自我效能信念建立得很好。在与该学生的访谈过程中,本文作者了解到该学生加入了英语社团,并担任了一定的职务,甚至有时会牺牲自己的专业学习时间来参加社团活动。通过这些社团活动,该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使用英语与高年级的同学交流。而这些交流作为他与社会的接触,为他提供了建设自我效能信念的来源。他对自己参与英语社团活动以及使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所做出的内在解读是对自我英语能力的较高评估,因此建立起了正面的英语自我效能信念。这样的自我效能信念反过来又会对他在行为选择上产生影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该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课下投入时间和精力完成作业,并且在访谈中表示,他认为自己可以很高效地完成英语任务,所以会选择优先完成英语任务。而这些行为选择再一次对他自我效能信念的建立产生了循环作用。由于他在英语课堂的活跃表现以及良好的作业完成,教师和同学对他的英语能力有很多正面的评价。这些评价和鼓励不一定是基于他真实的英语水平,部分原因是他积极和活跃的表现。然而,该学生对这些评价进行了内化解读之后会再一次形成更为正面的英语自我效能信念。在访谈中,该学生表示他会有意识地与其他同学做比较,可是他比较的主要是课堂的口语表达频率和流利度,这也是他的优势。而对发音的标准度和语法的正确度,他并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比较,这两方面是他的弱势。在对这位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本文作者发现该学生在对社会接触提供的资源进行的自我解读是建立其英语自我效能信念的核心环节。該学生选择了忽视对自我弱势方面的资源进行解读,仅对自我优势的方面进行解读,并基于此建立起较高的自我较能信念,从而提升自己英语学习的动机,在行为上优先选择英语学习,形成了良性的动机循环关系。

三、自我身份,主观价值判断及其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

Atkinson(1957)将价值解释为成功或失败的相应诱因。价值的测量依托于回报或惩罚的数量。在Atkinson之后,许多研究者继续扩充了对任务价值的测量标准,将影响价值判断的因素定义为任务自身的特点以及个人的需求。Eccles及其同事(1983)提出了任务价值的四个组成部分:(1)对任务的内在兴趣及情感享受,(2)实用性,(3)成就价值,(4)成本代价。根据Eccles(2009)的理论分析,成就价值和成本代价是影响个体身份和身份建立的主要因素,而个体身份会直接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个体身份,无论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都会影响个体趋向于选择与个人身份相一致的活动,降低参与与个人身份及核心价值相悖的活动概率。这一理论与Wigfield et al. (2009)对任务的重要性和个人身份之间关系的描述十分类似。Eccles也将个人时间和精力的代价作为判断此项任务与个人身份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

基于此理论基础,本文作者认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自我身份的认知和建立会对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选择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英语在学生的自我身份中占有一定或重要的比重,在面临需要选择英语学习活动时,该学生会趋向于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英语成就价值与其个人身份关系更加紧密。这一理论框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英语教学实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够将英语学习加入学生个人的自我身份建立中,并在学生行为选择上做出鼓励和积极引导,会逐步帮助学生将英语的成就价值提升,并且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愿意付出更多的成本代价。

与自我效能信念的形成过程类似,学生的自我身份建立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做出的行为选择会进一步影响自我身份的确认、修改和增加。

期望价值理论可以有效地分析个体的行为选择的内在动机和影响因素。通过对自我形成过程的分析,发现学生的自我效能和自我身份对外语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一旦确立积极的自我效能观念,找到外语对自我身份的重要影响作用,就会被激发出外语学习的动机,并且在面对选择时,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投入外语学习中。外语教师在面对高校大学生的动态自我身份建立这一特点时,如果可以找到外语与学生自我效能及自我身份的结合点,就可以有效地将外语引入学生自我形成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外语自我效能观念,同时将外语融入学生的自我身份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使学生形成自主的外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Atkinson. J.W. Motivational determinants of risk taking behavior [J]. Psychology Review,1957(6):359-372.

[2] Eccles, J. S. Expectancies, values, and academic behavior. [M].In J. T.Spence (Ed.),Achievement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San Francisco, CA: Freeman, 1983.

[3]Eccles, J. S. Who am I and what am I going to do with my life Personal and collective identities as motivators of action. [J] EducationalPsychologist, 2009(44):78-89.

[4] Marcia, J. E.The status of the statuses: Research review[M].  In J. E,1993.

[5]We,X. H. Motiv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with students of Chinese [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7(2):235-236.

[6] 趙咏.期望价值理论及其在外语学习动机中的应用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132-135.

Influence of Self-Construction Process in Expectancy-Valu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Behavior Choices

Zhao Wen-lu,Xu Rui

Abstract:In modern motivation researches, Expectancy-Value theory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ories in explaining behavior choices. In Expectancy-Value model, expectation of success and subjective task value are two major factors in influencing individuals behavior choic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factor of self-construction and its role in Expectancy-Value model. Through application of self-concept and identit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factors and influencing schema in students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By proposing the dynamic and reciprocal self-construction process,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a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in studying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Keywords:expectancy-value theory;self-concept;identity;motivation study;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猜你喜欢

效能外语动机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