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策略分析

2018-05-14杨毅

今日财富 2018年33期
关键词:欠发达经济区龙头企业

杨毅

作为中西部地区非中心城市的代表,川东北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受交通、龙头企业、在校大学生(高校资源)、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率等因素影响。针对川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及未来的经济发展策略,本文提出了发展配套企业对接发达地区龙头企业、就近城镇化、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中的特色产业的建议。

一、问题的由来

相对东南沿海,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可称之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四川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代表,在省内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省会成都汇聚了全省各项资源,经济相对繁荣发达,人口密度大,人均GDP相对较高,城镇化率高,政治、经济、企业、人才等各类资源富集;而远离省会的地市,经济活力渐弱,缺少各类资源,难以留住企业和人才。它们如何在未来获得持续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话题。本文以川东北地区为例,分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当前它们拟采取的发展策略的优劣,为中西部地区非中心城市未来的经济发展策略提出建议和参考。

二、发展现状

(一)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四川省发改委在《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发展规划》中将其分为五大经济区,即: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经济区。其中平原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经济区,丘陵和山地主要分布在川东北、川南经济区,川西经济区主要为少数民族地区,其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川省区域内部地形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规模差异很大,2016 年四川省常住人口 8262 万人,主要集中在地形条件较好的成都平原、川东北和川南经济区。从经济上看,经济总量较大的为成都平原、川南和攀西经济区,但人均GDP指标较高的为成都平原和攀西经济区。

川东北即指四川东北部,在1997年重庆直辖之后,通常指南充、遂寧、广元、达州市、巴中市、广安市六个地级市。共 37 个区县。多山多丘陵,以农业为主干产业,它是四川省人口数量较多、经济较为落后,但区位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重点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区域。川东北地区是四川北出甘陕,东进两湖的重要通道;也是四川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人口总量较多,经济发展情况较落后,与其传统的发达农耕地区的地位及重要的交通定位不相符合。

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基本情况(2016年)

从上面一系列图表中可以看出,除了川西经济区约占四川省面积一半以外,其他四个经济区面积接近,人口接近,但经济总量、人均GDP、在校大学生数量、卫生机构床位数、民营经济增加值等差距很大。其中川东北地区六城市以四川省30%的人口,占有卫生机构床位数26%,民营经济增加值19%,GDP总量16%,在校大学生8%。在民营经济增加值、人均GDP、在校大学生数量方面明显比全省平均值要低。

(二)川东北地区各地市“十三五”发展定位

川东北地区主要以南充、达州为两大核心城市。因地处四川、陕西、重庆三省市交界处,交通发展成为十三五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最关键的是铁路运输,川陕高速铁路、其次是高速公路,再其次是发展空运和水运。由于山地比例高,以及传统的革命根据地,发展红色旅游、特色旅游是一大方向。在工业方面,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等产业。在规模以上企业上以配套发达地区龙头企业为主。

三、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交通情况、龙头企业、在校大学生(高校资源)、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率是川东北地区较明显的短板。

造成川东北地区经济欠发达的重要原因是地理环境及交通情况。在2010年以前,川东北交通相对闭塞,北面隔着秦巴山区与汉中、关中相望,东面紧邻湖北的神龙架,南边为延伸至重庆的华蓥山脉。只有西面是浅丘,离省会成都相对较远。所在区域大致与西南地区两个特大城市圈成都、重庆构成一个三角型,但与成都的距离要比重庆更远。虽然政治上受成都管理,但经济上则受重庆的影响更深。随着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的大发展,交通情况有所好转。

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主要包括纺织、服装、化工、建材、电子、医药类,缺乏行业龙头企业;少数县域城市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大多数以农业为主。从对广元、广安、达州部分产业园区的调查来看,入驻园区的企业绝大多数属于沿海或重庆成都等地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比例明显偏低,而先进制造企业和高技术企业尤为匮乏。企业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较低,对承接地相关产业和企业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较小。相当部分企业属于加工贸易企业或者异地企业的加工制造车间,所从事的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而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集中于外地。产业的低层次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产业升级。

四川省城镇化率比全国城镇化率低8个百分点,川东北经济区还要低于全省约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川东北地区经济欠发达,高校偏少,在校大学生占比比人口占比低了11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比重来看,川东北地区各市不超过40%,比四川省平均值低10余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工业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因人均收入低,有较多外出务工人员,形成了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的情况。

(二)川东北地区各地市发展策略建议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产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地区的要素禀赋,发展川东北地区经济,以下几种资源禀赋最为重要:一是交通环境,这决定了物流成本的高低;二是政策环境,这决定了经营成本的高低;三是人才环境,这决定了人力成本的高低。尽管川东北地区目前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禀赋较之东部沿海及成都重庆具有相对优势,但这种要素禀赋优势并非一成不变,如果这些地区在承接产业的同时对产业升级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将很难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进而会进一步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1.发展配套企业对接发达地区龙头企业

经济欠发达地区和龙头企业到底哪一个为先决条件,这是一个蛋生鸡鸡生蛋的问题。为了快速弥补经济上的缺陷,川东北地区的最优选择是。与已建成的龙头企业积极配合。成为它的配套企业,或成为他产业链中的一员。利用龙头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克服自身资源禀赋的缺陷。目前来看川东北各市采用的发展上游企业、配套企业对接发达地区龙头企业的策略是正确的。产业配套和产业集聚是创造城市就业机会的重要基础。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下半场,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成为重要的经济术语的时代,在欠发达地区再发展出产业的龙头已经非常困难。因此,定位于成都、重庆机械、电子等龙头产业的经济腹地,多向大城市借力,是川东北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依赖经济中心城市的核心产业,做好产业配套,方可在分工更为细密的产业链上获得自己的发展空间。

2.就近城镇化是保证川东北地区经济持久发展的动力

川东北地区相对较低的城镇化率为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较长的发展空间。就近城镇化、故土难离是吸引周边农村人口流入本地区城市的重要优势,流动人口会不断地将流入地和流出地进行比较(如流动过程的成本与收益),以决定是否能够停留。如果经过权衡最终选择停留,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成员将会逐步来到流入城市,从而出现举家聚居流入地的情况。如果在临近地区有足够的生存及发展机会,基于相同的文化、口音、亲朋好友等因素,更多的人会选择就近城镇化。为更好地满足农村流动人口融入迁入地的意愿,并增强归属感,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要做到以人为本,拓宽服务范围,加大服务力度,将流动人口纳入失业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中,保障社会保险对流动人口的全覆盖,激励流入人口参保的积极性,简化户籍迁移的程序,转变管理理念,以服务推动管理,以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留在城市。

3. 教育、医疗、养老产业是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除了制造业,第三产业也是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于川东北地区来说,随着成都重庆乃至西安相对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发展,对服务业的需求将越发增加。适当的吸引服务业的对口支援,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加强对地方高校的投入、争取省会城市教育资源的对口支援,有助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的提升。川东北地区还面临着地方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在当地就业的困境,因此还需在地方高校内部加强一流专业建设,加强一流专业与配套产业的对接、与第三产业的对接,才能为本地企业需求提供留得住用得上的相关专业人才,增加发展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人力基础。医疗产业一般集中在省会城市,而对于川东北地区来说,其中心城市(南充、达州)依然需要大力发展医疗产业,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深,这是吸引人口留下的重要因素。在如何吸引相关资本方面,地方政府有非常丰富的政策经验。但在培养及留住相关人才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仍非常多。川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不要在制造业上重复竞争,扬长避短,是追赶其他经济区域的重要手段。(作者单位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广安职业技術学院2018年度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服务区域产业视角下高职一流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GAZYJG2018-11)

猜你喜欢

欠发达经济区龙头企业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浅析欠发达地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欠发达地区的认知重构:一个分析框架
海南橡胶被认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论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行为的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