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开“逃避实习”学生内心的结

2018-05-14林晓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期
关键词:休学辅导员内心

林晓兰

[摘 要]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教师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是教师,又是一线管理者,是学校与学生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在学生事件的发生和处理中,辅导员往往是一线的目击者和处理者,需要迅速洞察学生事件的本质,从而做出正确和有效的处理。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方法是否有成效将直接影响到事件能否妥善地处理。就一例“逃避实习”学生事件的处理和分析,对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辅导员;案例;学生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 G8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236-02

辅导员工作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辅导员接触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学生与学生之间家庭背景、个人成长经历、性格、学习能力更是天差地别。正因为差异性的存在,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以个性化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教育学生,学生工作方式、方法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艺术性、有效性。因此,作为高校的辅导员,学生工作方法一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案例探讨的形式分析一例大四学生“逃避实习” 欲休学的事件,从而探讨学生工作的方法。

一、案例概述

小陈(化名),男,大四学生,广州本地人,高高瘦瘦,不善言辞。大三学年的第二个学期,当所有大三学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学期末考试时,护理系的学生已经开始了大四学年的临床实习。7月初,小陈在QQ上询问教学秘书:“能否结束临床实习,直接申请休学?”据小陈反映,其不适合在医院工作,实习了几天下来,觉得自己实在是与医院的环境格格不入,不喜欢在医院实习的节奏。收到教秘反馈的信息后,由于学生在广州的医院实习,无法与其进行当面谈话。因此,辅导员采用了电话沟通的方式,从电话中了解到:小陈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太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医院的实习要求学生经常与带教老师、病人沟通,这种频繁的一对一沟通,让小陈感觉工作压力很大,这种与人沟通不畅带来的不适比起临床实习的辛苦更加让小陈难受。而且,小陈反映“自己怕血”。辅导员进一步了解到,小陈想以休学的方式去逃避实习,对自己的临床实习缺乏信心,从心底否定自身的能力。而且,在谈话中,辅导员发现,小陈对自身的发展显得很迷茫,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定位在哪里,甚至提及自己报考护理学专业都是因为父母喜欢他学医才报考的,对自己大学的学习、工作也没有明确的规划。询问其休学后的打算,小陈也只是含糊地回答“想在家看些其他专业的书”。

与小陈谈完话后,辅导员致电小陈的母亲,其母亲对其打算休学的事情并不知情。据小陈母亲反映,小陈平时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在家较少与父母沟通其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偶尔了解一些基本情况也是父母问小陈得知的。对小陈在哪家医院实习,也是前不久才得知的,孩子对医院实习的情况经常都是闭口不提的,唯一有一次是小陈自己说起:“前段时间,老师带我们去了医院见习,经历过见习,才知道原来理想与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医院实际工作场景与想象的还是差别很大”。其母亲还反映到,近期小陈的作息很正常,实习开始的前两天都是自己调好闹钟早早去医院上班的。

二、案例分析

根据小陈情况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一)与人沟通能力差、自信心不足

在辅导员的印象中,小陈一直都是一个很内向不善于沟通的学生,也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身的想法、意见,但对院系活动参与度还是很高的,但就是常常会被人忽略其存在。印象很深的是一次抽血操作,当身边的同学都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积极投入抽血实践中,小陈则是默默地站在一旁观看,全程都是很认真地看就是不下去实践。一直到快结束的时候,在带教老师催促下,小陈才不得不进行操作。实际上,小陈的操作是很娴熟和规范的,他一直默默在一旁观看同学的操作,对同学出现失误的地方都关注到了,但他又从内心给自己设限了,自信心不足,又觉得自己晕血,就一直不敢操作。由此可见,内心的自我设限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更加在意旁边人对他们的看法,往往一句鼓励和肯定的话语就能帮助其突破内心的障碍,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而这种自信心不足、缺乏主动性往往靠单一的谈话工作起不到明显效果,需真正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成功的感觉。另外,沟通能力的培养也是需要学生投入一定的精力、时間才能有所进步的,而无法通过一次谈话就使学生从一个不善沟通的人变成滔滔不绝、侃侃而谈的话痨。

(二)对自身学业缺乏规划

小陈一直处于比较迷茫的状态。大学所读的专业是家人为其选择的,而他对护理专业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家人的安排下懵懵懂懂进入了大学。进入大学后,又没有及时挖掘自身的兴趣,对待专业学习总是马虎应付,虽没有成绩很差,但也做不到优秀。直到进入大四,要真正凭借大学前三年所学的知识去拼搏了,小陈才开始体会到自己对专业的不适感,试图通过休学逃避实习,而对休学后的工作、学习又缺乏明确的规划。

(三)家庭给予的关爱不足

在小陈的家庭关系中,父母的教育是存在着缺失的。小陈的母亲在与辅导员多次谈话中,都提及自己工作很忙,没空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觉得自己将他送入大学就是完成自身的责任了。平时也很少主动关心小陈的学习、工作、生活,包括对小陈实习的情况,母亲也是知之甚少。其母亲得知小陈有休学的打算时,内心是焦躁的,她只是一味地质问小陈为什么不好好完成学业,却没有真正从内心关心小陈想要的是什么,只是告知他坚持到实习完,顺利拿到毕业证就好了。小陈从小习惯了被母亲安排的生活,纵然自己不想继续实习了,在母亲的劝说下,还是会口头答应继续下去,但其内心是百般不愿意的,而这种不愿意在于他找不到生活、学习的意义。

三、解决方案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主动关心平时表现一般、较少主动与老师沟通的学生

辅导员要主动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与不善于沟通的学生交流时,辅导员要保持倾听的态度,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多听少说,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闪光点,平时院系活动多布置相关任务给这部分学生,使其找到自身的价值、成就感。鼓励学生多与身边的人沟通交流。同时,发挥班级干部、学生、班主任的作用,多组织开展一些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活动,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环境,让这部分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主动融入集体生活。

(二)正确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对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明确目标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身边的人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辅导员要主动帮助这些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寻找自身学习的兴趣点、自身的优点,使学生根据自身探索的结果,有组织、有条理地制定学习的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完成实习)和长期目标(从事何种职业)。在对自我有一定认知的条件下,辅导员再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做个性化的指导,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发展作出选择。

(三)关注“迷茫”学生背后家庭的影响

辅导员要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告知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情况,同时告知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影响,引导学生家长主动关心、关注自己的孩子,正确履行家庭的责任。

四、工作启示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

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踏入临床陌生的环境,是一种挑战,学生或多或少会出现不适应的心理。尤其是对平时不善于言语、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这种冲击更是巨大。因此,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医院实习的情况,对出现实习不适应的学生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走出实习困境,顺利度过实习期。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持续性开展

像小陈这种大一至大四都处于迷茫状态的学生不在少数。这部分学生往往大一时选择了将就,在不喜欢或是不了解的专业懵懵懂懂学习着,大二、大三一直在纠结要不要转专业,当大三匆匆而过,迅速进入大四实习的生活,学生开始出现一种特别不适应的心理,特别想逃避和退出,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选择休学。这启示辅导员要从大一开始关注学生专业选择的意愿以及学习的情况,要长期性、持续性地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给予咨询、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职业困惑。

(三)学习与学生谈话的技巧,锻炼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辅导员的工作千丝万缕,很多时候都涉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因此,辅导员要主动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对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知识要有所涉猎,同时对时事要闻都要主动关注、了解,才能与学生更加顺畅地交流,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真正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总之,学生工作涉及大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内完成的。因此,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的辅导员,更应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恒心,兢兢业业为学生服务;不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积极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新.大学生常見心理问题及疏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2]钱欣欣.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探讨[J].才智,2016(24):122-124.

[3]向麟海.关于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书育人,2013(5):18-19.

猜你喜欢

休学辅导员内心
高校辅导员所需素质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晶莹的泪珠
教育部:允许大学在校生休学创业
大学生休学创业切忌盲目“跟进”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一块生锈的铁
“有为”也应“有位”
晶莹的泪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