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析
2018-05-14姜华
姜华
随着数据库技术全球化的发展,各大企业需要面临数据应用所带来的压力,相继导致其财务部分工作量的加大,其中压力最大的是企业管理会计人员。在全球化经济竞争的大背景下,各类管理会计高校在教学中也势必要做出适当的改革。《管理会计》虽已是各高校财会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然其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存在较多现实问题。本文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基于更好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目的,针对高校《管理会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探析,并尝试性地提出课程改革的建议。
自2013年始,财政部将管理会计列为未来会计改革发展的重点,为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我国管理会计迎来发展机遇期。然而目前很多院校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其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出现了颇多现实问题,《管理会计》的教育教学已远不能满足与社会发展、企业管理的现实需要。为顺应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新的发展浪潮,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高校《管理会计》的教学应做相应的改革。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较低的学科定位
从课程设置上,管理会计与会计专业其他主干课程相比,其地位明显偏低,《管理会计》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远不及财务会计。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财务会计类专业都设置了手工会计实训、电算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审计实训等相关实践类课程,但很少有高校设置与管理会计相关的实训课程。此外,在课时安排上,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一般都比《管理会计》课程的课时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教师和学生对《管理会计》课程认识上的偏差,思想上没有对其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
(二)冗杂的教学内容
一方面,管理会计是一门集多学科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在教学内容上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有诸多重复之处。传统的管理会计教学普遍将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及预测分析、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管理等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由于这些内容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存在交叉重复,不仅浪费教学资源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离。教学内容却一直没有发生与时俱进的更新,即便在授课内容中安排了学科前沿发展的内容,但一般都是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完成和有教学课时剩余的前提下才作简单的介绍。这导致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无法与时俱进,也无法把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实务问题融会贯通,导致教授的许多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在我国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传统的教学方式
当前,各大高校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上,主要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的单向传输式课堂讲授方式,各高校普遍使用的多媒体工具也仅仅是粉笔与黑板的代替。教师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进行讲解,主要着眼于课堂讲授和习题练习,基本上是围着“课程理论知识讲授——例题演示分析——布置习题作业”来进行,实践教学环节更是几乎没有。这种单一的“填鸭式”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缺少开放性、自主性、讨论性、互动性,学生只会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对公式模型生搬硬套,不能深刻理解其内涵,更谈不上实际应用。
(四)单一的考核方法
一般的教学效果评价形式——闭卷标准化考试仍是目前高校《管理会计》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以能给出标准答案的客观题、计算分析题为主,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和公式模型的掌握情况。内容以识记内容为主,评判的标准是依据统一的标准答案。相对来说,这是一种较为客观的评价方法,也便于从量的角度对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进行评价。然而,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管理会计是需要借助于大量的计算数据,依赖于社会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基本原理,才能发挥其组织规划、预测决策、控制评价等职能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这种考核方式不仅不能很好地评价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反而加剧了学生学习的应试心态,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及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目前《管理会计》课程在学科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之处,这就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绩考核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全面改革。基于此,对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设置一门课程的意义主要是能有效运用于工作实践中。若《管理会计》的教学仅教授基础理论、公式等内容,只停留于课堂教育,就失去了这门课程原有的意义。所以,要对应用型高校《管理会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本学科教学理念的革新,转变培养目标,提升管理会计教学地位,逐步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方面,针对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学科在教学内容上有部分重叠的情况,应根据相关学科的立足定、侧重点进行重新整合,规范教学内容,突出管理会计的重点和难点,减少教学资源浪费,并体现其特色。建议成本核算、成本报表、成本分析等纳入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货币时间价值、财务预算控制、资金需求量预测、存货管理等内容纳入财务管理课程;而成本预测、成本预算、成本控制与成本考核等内容纳入管理会计范畴。同时,根据内容的交叉程度,对课时安排进行相应的调整。整合后各课程互不交叉重复,节约了教学资源,又有助于提供教学效果。这样就可充分利用节约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加对课程理论、方法等最新研究成果的讲解并精选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对学生有启发性的教学案例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科的应用性。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培养应用型的管理会计人才,必须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采用多种模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应采用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把企业和生活中的事件转化为与教学相关联的案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或选取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和代表性的案例,结合启发式等互动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搜集相关资料,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建议各高校建设管理会计实训室,引进管理会计实训软件,可利用暑期的小学期的时间用Excel、SPSS统计软件等教学工具进行实训教育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之处。
(四)创新教学考核
基于上述《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结合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其考核应与之相匹配,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比如,考试内容中可增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应用性内容;考核方式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闭卷考试和平时成绩外,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的表现、各学习小组的发言和小组之间的辩论、课外调研的过程和结果、课程实训的情况、提交的课程学习报告等方面都可以作为考核的内容,对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三、结语
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我们应顺应其发展并积极推动管理会计的教育教学改革,将管理会计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的改革进行系统整合,并将对其教学改革的探索成果逐步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以助力高校培养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使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得到充分应用。(作者单位为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项目名称:财务管理特色专业,项目编号:TSZY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