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融资及其风险控制
2018-05-14张歆辰
张歆辰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体育赛事由我国负责承办。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一项关键环节就是建设大型体育场馆。以往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多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2008年奥运会场馆的建设属于国内首次采取了在金融市场上进行PDP融资和管理的全新模式,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本文通过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融资及其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和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成功案例数据分析,对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融资及其风险控制方法进行了分阶段研究。
兴建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通常都是作为国家完善体育事业的一个福利项目进行的,建设初期,是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现金流最密集期,也是构建资金架构期,仅由单一的财政政策支持极易引发比赛前后一国经济的巨大波动,甚至形成通货膨胀。例如1998年日本的长野冬奥运中,日本政府在高速火车和滑雪跑道设施的建设上花费高达200亿美元,赛后高额场馆维修费直接拖垮了长野的经济。可见大型体育体育馆建设融资及其风险控制必然要做出进一步的优化。
一、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融资及其风险控制必要性
(一)拓展体育投融资渠道,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我国体育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飞速发展,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为我国体育事业持续、快速地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仅仅依靠国家的财政等收入进行投资会给国家财政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同时,由于和市场契合度不高,难以准确反映市场需求,因此极其容易被市场所淘汰,难以为继。
(二)充分发挥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功能,提高经济效益
大型体育赛事需要的场馆众多,如北京奥运会有37个比赛场馆、广州亚运会有88个比赛和训练场馆。体育大赛结束后政府往往会面临大量场馆闲置的难题。这种管理模式无异于在增加政府压力的同时也浪费了社会资源。因此在建设大型体育场馆的融资过程中,应该考虑得更长远,如何提高场馆的使用率,如何维持支付高额的维修费用,如何运营回收资金,都是在建造大型体育场馆之前就应该被予以重视,充分考虑的部分。
二、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融资及其风险控制方法研究
(一)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初期融资模型分析
从奥运会的成功申办、筹办、举办到举办后的后续活动,其周期大约为10-12年。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并于同年进入筹办过程。2003年12月24日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中心开工奠基。2006年09月17日鸟巢正式竣工,2008年1月28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正式竣工。此次国家体育馆的建设是国内首次根据国外PDP项目模式进行修建的大型建筑物。
PDP模式即国家与社会公共关系合资创建,即相应放松国家兴建大型土木工程的财政压力又为创新创建相关产业投资基金蓬勃发展的注入新动力。经过投标,最终决定,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北京中信联合体体育场运营有限公司共同组成项目公司,成立项目团队,负责国家体育馆的前期建设和运营。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代表国家,占有58%的股份,北京中信联合体,占有42%的股份,并且,有25%是外国投资。从数据上不难看出国家体育馆的建设也属于国家批准的中外合资项目。中信联合体为项目法人,一共投资34.65亿,根据其与北京市政府的《特约规定》,中信联合体有限公司,将会有国家体育馆30年的运营权。
而国家体育馆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则预期为100年,我国国家体育馆建设采用国民合资使其建成的前后首先有效的缓解了建设初期及后续资金链的紧张度,奥运经济得到更为稳健的发展的同时使得我国GDP的增长率、就业率、第三产业发展空间等得到强势提升,外资股的注入也促进了了本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共赢。在我国国家体育馆建设初期融资建设显有成果的前提下,因此,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初期,可综其建设背景和对整体建设资本的预期,引入金融理念,融入社会上信用度高的资金源,并且依靠专业的金融技术发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投资基金的融资功能、金融市场分散投资风险的功能。
(二)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周期的缓冲机制
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在一定期间内可以带动建筑业、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但由于其建设周期相对漫长,市场供求关系带来的价格平衡点有悖市场规律,致使相关产业引发经济问题,另外,大型体育场馆具有建设规模大,资金密集,投资回收期较长的特点,并且以典型的奥运会场馆为例,其使用价值体现范围局限在特定的区域,特定时间。因此建设过程中紧密的现金流,对成本的控制以及对该建筑今后的利用率、发展空间、升值空间应综合考虑,进一步丰富融资环境,分散融资风险。
在2022中国举办完冬奥会后,中国将成为第一个实现奥运“全满贯”的国家,显然仅依托传统的财政当期投入和企业自有资金,是难以开发和提高我国的奥运经济及奥运水平的。由我国2022年张家界冬奥会准备阶段可以看出,融资环境较2008年的奥运会相比,更加层次化和系统化。内在的合约压力和外在的竞争体系,有效降低了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中的周期风险,并且结合2013年以后互聯网金融爆发性的发展模式,现代金融与大型体育馆建设势必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平台。
(三)大型体育场馆建成后利用与经营
大型体育馆建成后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场馆的管理,维护等工作所花费的巨资也将成为是该体育馆未来发展空间和价值走势的决定性因素。负责我国2022年冬奥会项目实施的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达明介绍说,冬奥组委即将进驻这块办公区域,实际上是首钢规划改造的西十筒仓项目,是由炼铁原料区改造而成的工业遗存项目。项目以工业风貌再现为设计理念,集创意办公、配套商业于一体,外部传承、内部焕新,对原有结构进行修缮和维护,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筒仓的建筑风貌。
我国2006年建成的鸟巢,使用年限预期为100年,中国中信联合体有限公司,将会有国家体育馆30年期的运营权,在使用年限上则初步确定了其前30年完全的商用价值。目前,国家体育场用于举办主要的国际、区域和中国的国内大赛事,另外也包括一些非传统体育赛事,为体育迷们提供一个感受新鲜体育文化的机会;除了体育赛事,其他一些大型活动,如:文艺演出、非商业性质的政府主办的大型活动以及私营企业的大型活动也将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国家体育场将创造其自己的文化和人文氛围,通过吸引最好的中国国内和国际体育活动和表演艺术机构、优秀的服务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使国家体育场成为全国范围内最优秀的大型体育活动和表演场所,在未来国家如若能有效的利用好大型体育场馆的综合价值,确定好各方应付责任,那么在体育馆建刚成后乃至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都将会大大降低体育馆的折旧风险。(作者单位为吉林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