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路径分析
2018-05-14陈光会苏兵
陈光会 苏兵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建立在农产品贸易内容多样性基础上而自然产生的产业结构链。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已经经过了短时间的融合成型,基本形成了一个可供长期运作的链条形态。但从目前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来看,该链条内部的各项活动因素似乎并未完全成型,换句话说就是在冷链物流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危险因素。因此文章将从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现存的危险因素开始,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一、以农产品冷链物流内部市场运作为主参考点,分析其风险内容
(一)投资方向存在的风险选项
目前国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环境综合而言还不是很稳定。首先该行业起步较晚,投资结构并未形成一个稳定的局面。但以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前景是极为乐观的,因此许多投资方都会选择将手中的资源尽可能投放到其发展路径中。但出于实际的考虑,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点并不在于物流,其更多的核心风险实际上是围绕在“冷链”环节中的。物流过程中冷藏技术的选择、冷藏车的购置、天气变动的不安定选项等,都是围绕在物流过程中可能会干预商品价值属性的因素。因此一旦出现在多方因素都加以投资,而基本的硬件技术却始终处在不稳定的情况时,整个投资氛围就会崩溃。故在投资方向中,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确存在着高投资就高风险的陷阱选项。
(二)信用方向存在的风险选项
目前围绕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周边的各种约束选项实际上也并未被完善。例如针对冷链物流的法律监管制度、供应量信息等。同时在国内现有的可以负担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间,也并未以自身的服务内容为主进行经验的交流。于是整个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状态就呈现出战略不一的现象,而这会使得整个供应链产生节点断裂,直接降低整个行业的发展效率。同时各个企业不产生接触、不进行交流还会使得企业间产生抵触和不信任情绪,这种情绪在小范围内能够减少链条关联的畅通点,而从大范围进行考虑,这种抵触情绪会直接影响企业自身的业务流通状态。例如个别企业想要在行业中独揽农产品冷链物流,于是就通过增加时间配给等正常手段,加上一些泼污等负面手段获取了唯一的供货渠道。而这种手段无疑会降低该物流企业在其他物流供给方面的资源渠道,因此一旦农产品冷链物流处于淡季或产生停业现象,那么这种独揽行为就必然会对企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三)技术方向存在的风险选项
需要冷链运输的农产品都具有一个特性,那就是这类农产品一旦在保鲜的过程中产生纰漏,就会出现无法挽回的质量损失问题。而若要在物流运送途中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频率,就需要物流企业对运输过程和短期保存过程进行充分的技术能度提升。但目前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所包含的技术选项中,例如制冷技术、保温技术、温度控制技术等,以国内的相关技术能度而言,甚至都不能将物流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的概率降低到7%。尤其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因为所运输的物质必然都需要转移到几个站点中,最难以控制的就是温度的持续监管。因此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技术发展,仍然有极长的一段升级路途。
(四)设备方向存在的风险选项
研究当前国内物流企业所配备的冷库、运输车厢等设备后可发现,目前国内可用的冷链物流硬件明显处在功能单一、形式陈旧的状态中。功能单一是指,国内冷库的综合可用面积基本可达到800万立方米,但其内部能够供给冷藏和冷冻的物质分类却都仅限于鱼、肉等对温度没有过多精细要求的物质。能够供给于需要冷藏的水果等物质的冷库面积不达总面积的3%。这种设备的过度单一状况必然会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应有的发展效率,久而久之不但会降低南北食品运输的交流广度,还会令国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能度远落后于其他国家,造成我国在物流技术能力上的片面落后。
(五)衔接节点方面存在的风险选项
物流结构的确属于一个成熟的运输结构,但物流行业无论其技术能度多高,也无法脱离供货点和到货点和转运点这三个地点。而目前在国内,物流行业和其他商储行业的发展水平还并未到达一个平衡的状态,因此当物流公司在使用冷冻技术进行运送时,就必然会面对着某一个节点内的冷藏或冷冻衔接技术无法吻合、无法稳定的现象。在笔者对国内现有转运点进行调查后发现,几乎只有70%的站点中带有可供临时冷冻保存的配置,而剩下的30%则要么出现了设备无法使用,要么就是冷冻装置忽冷忽热。因此这类在衔接节点中长期出现的技术风险选项,就是增加农产品冷链运输出现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而一旦这种风险选项未能被及时清除,那么无论运输企业的冷却保存技术多领先,都无法避免在路程中出现运输质量问题。
(六)社会节点方面存在的风险选项
无论是物流行业这种泛化的定义内容,还是物流企业这种确定的社会组成,其主要的形态内容都是包含在社会范围以内的。而社会的组成形态是极为复杂的,其可以包含各種微小的变动条件。例如目前世界上都在积极响应的“节能减排”,部分地区为了配合这种节能环保的思想,就会在本地区间的固定时间阶段中统一停电。同时这种行为从社会角度而言是具有实际公益价值的,因此这种形态的断电是社会所倡导,物流企业和行业都无法对其进行干预的。但返回到冷链物流的视角,断电行为也无疑是对整个运输过程的负面压制,断电即意味着在几个小时内,所有需要冷冻仓储的农产品都会失去低温的质量保护。因此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因素也是不得不进行考虑的风险选项。
二、以风险视角为对比,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未来发展路径
(一)物流企业需申请政府的支持
为了在宏观角度上稳定整个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状态,各个物流企业就必然要从宏观的角度入手,将视角转向整个社会中拥有最大权力能力的官方机构——政府。企业需要让政府意识到农产品冷链物流在未来的发展能度和市场潜在能力,要充分调动政府对于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从官方角度上直接拓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可发展渠道。当政府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实际业务内容发布具有专对性的政策内容后,各个物流企业就能够利用政府的宏观影响力,直接朝着增强产业业务覆盖面、产业内技术研发能力、产业节点衔接技术平衡等方面高速发展。同时政府也要在推动产业结构集约化的方向不断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内容进行整合,以减少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结构过于分散降低效率的现象。
为了减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违法或不合理现象,政府方面要及时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内容进行研究。尽快设定以行业活动规律为参考的对应监管制度,同时制度要充分落实到整个行业中。要保证在农产品冷链物流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能够通过内容监管、责任监管、法律监管等有效手段,尽可能在其成熟成型的过程中,建立多元化、平行化、平衡化的产业结构。
(二)物流企业需要谋求稳定和技术平衡的物流对接模式
為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能够真正拥有长效发展的能力,各个物流企业必然要在现有程度上加深对稳定形态的建设力度。而目前能够真正达到长效稳定形态的物流模式,就必然要属于具有专项特征的物流对接模式。例如物流企业可以与供货方达成物流协议,要求形成专一的,都归属在各自企业职权范围内的物流渠道。也就是说除了配送点和收货点以外,整个物流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转接站点也必须都包含在可控的范围内。如此一来,各个企业就能最大限度的将物流运送过程的技术能力规范到平衡状态,减少农产品冷链物流中产生的无法冷藏/冷冻等被动现象。
而除了在合作方的方向谋求稳定外,各个企业也可以针对行业内其他的企业,进行友好的交流沟通。物流业内的有效沟通实际上并不会对自身的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反,对于一些固定的设备需求,例如托盘、冷库等基础设施。一旦各个企业间能够达成友好的交流协议,就能够根据这些基础设施形成行业内的循环链条,有效减少基础物资的排废概率,也能够提升行业内的沟通交流信任度,从另一方面促进行业的切实发展。
(三)业内应构建全面有效的监控系统
除了业内合作等保证质量的方式外,农产品冷链物流负责方若想要在实际运输的过程中充分保证整个物流环节的价值维护特征,就必须要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完善整个运输过程中的监控技术。监控技术可以选用常规的GPS监控技术,也可以装置TM.S和市面上的感温装置。整套监控系统不但要做到可实时监控,还要具有短期内记忆存储和信息调取等功能。要保证在农产品的运送过程中,每一个运输过程和停靠节点的时间、温度、地点等内容都能有着明确记录。在保证监控可记录的同时,各个企业也应该在技术的选用过程中,加入一些温度预警装置,要求一旦温度活动的幅度超出既定范围,就直接通知运输管理人员、司机和总控制方。要尽可能利用监控装置和预警装置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质量损失最小化。
(四)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结构
目前多数冷链企业至今仍然采取直线职能制、甚至分散式的物流网络结构,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流组织方式,这就导致企业成本高,反应速度慢,严重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物流网络的组织、协调和优化势在必行。同时在整个物流组织系统中,各个物流组织节点都是一个开放的主体,每个节点可以从外部获取信息和资源,也要与其他节点共享资源,从而使整个物流组织系统演变成为一个资源和信息充分共享的、可动态重组的、开放的多边网络。优化我国冷链物流网络结构,提升冷链物流网络整体运营水平的方法和策略。
三、结语
相信通过上文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和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分析,能够为产业人员提供一些运程状态上的改良思路。而文章下半部分也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未来发展做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畅想,路径内容基本可总结为三点。其一,发展需要依靠政府的全方位协助;其二,发展需要企业在产业内进行充分调节和优化;其三,要发展就必须要强化整体的监控结构。希望通过上文的内容描述,能够为相关物流人员起到一定发展层面的理论辅助作用。 (作者单位为西安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偶发性拥挤下城市道路交通流突变机理及控制研究”(项目编号:2017KRM171)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