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工业遗产的历史形成和基本特征
2018-05-14张丽
抚顺是一座拥有百余年工业史的重工业城市,更曾经以“煤都”闻名中外,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之一。抚顺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转型,许多工厂、矿区将成为具有开发潜力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本文梳理抚顺工业遗产形成的历史脉络及现实分布,分析抚顺工业遗产的基本特征,为发掘抚顺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和价值,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做借鉴。
一、抚顺工业遗产的历史形成
在抚顺一百多年的工业发展史上,抚顺工业主要经历了清末民初、日俄战
争后、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四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抚顺工业从艰难中起步、逐步形成工业格局、在前进与曲折中发展,稳步与快速中前进,形成众多工业企业,凝聚了抚顺人民自豪与痛苦的记忆,并创造出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工业文明。
(一)清末民初,抚顺工业在艰难中初步建立(1901-1910)
20世纪初期,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出让了辽东半岛和东清铁路、南蛮铁路的修筑权;与此同时,沙俄同日本列强勾结,在占领吉林、黑龙江两省的部分煤矿以后,又虎视眈眈地逼近了抚顺煤田。
1901年,清政府正式批准中国官商王承尧、翁寿分别开办“华兴利公司”和“抚顺煤矿公司”,以此为标志,真正意义上的抚顺工业开始于此。从此,奠定了一个以煤炭为基业的新兴重工业城市的基础,从而拉开了抚顺近代史的帷幕。
清政府对抚顺煤田解禁以后,开采煤田之风日盛,除王承尧、翁寿开办的2个煤矿公司外,还有一些乡绅或小业主陆续开办了数家小煤矿公司及小煤窑,从1901至1910,私人开办的小煤窑有37座,抚顺以煤矿开采为主的工业在艰难中开始起步。
(二)日俄战争后,抚顺工业在殖民统治下形成一定的工业格局(1904-1948)
抚顺煤炭工业起步之际,正值日俄以武力争夺我国东北的经济利益之时,抚顺也不例外。因此,致使刚刚兴起的民族工业很快夭折。1903年起,日俄霸占抚顺煤田后,千方百计掠夺抚顺煤炭资源。截止1934年,完全占领并控制了抚顺煤田所有煤矿的开采权和经营权;拒不完全统计,满铁抚顺炭矿在霸占抚顺煤田的40年中,占据原有矿井和新扩建矿井(坑)共计有16个,掠夺抚顺煤炭20270万吨,占掠夺东北煤炭产量的70%,攫取了巨额利润,抚顺工业沦为殖民地经济。
在其霸占抚顺煤田后逐步建立了机械、电力、石油、冶金、化工等附属工厂和工业企业,同时修建了铁路和电铁,医院及新市住宅和学校等附属设施,形成了一定的工业格局。
(三)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抚顺工业在顺利与曲折交替中发展前进(1949-1975)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1949-1952年),抚顺的工业在战后的废墟上恢复生产,抚顺的煤炭产量一直居于全国首位,成为享誉世界的“煤都”。到50年代中期(1953-1957年),由于国家进行了重點投入,以抚顺煤矿的总体改造为重点,用于抚顺煤炭电力、石油、有色金属、特殊钢、机械等重点行业的扩建和新建;在由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中,抚顺列有8项,初步奠定了抚顺挖掘机、电瓷、水泥生产在同行业中的大型骨干企业地位。这一时期,抚顺工业发展较快,平均每年增长24%,是抚顺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之一。
但抚顺工业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1958-1962),由于受“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抚顺的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生产连续两年大幅度下降,工业经济出现了一个低潮,直到三年调整时期(1963-1965年)才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进入60年代中期(1966-1976)以后,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工业持续放缓,再度陷入低潮。“文革”结束后,抚顺工业开始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空前旺盛时期。所以说,这一阶段抚顺的工业生产是在顺利与曲折的交替中前进和发展的。
(四)改革开放后,抚顺工业进入稳步和快速发展的历史新时期(1976-1985)
改革开放以后,抚顺工业逐步改变了大起大落的发展态势,平稳增长成为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主旋律,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五五”计划期间(1976-1980年),抚顺工业在正本清源的基础上振兴和发展,1980年以后,进入了一个比较稳步、快速的发展时期。1980年,全市工业企业发展到3300余个,初步形成了以国有经济和大中型企业为主导,其他非国有经济和中小型企业开始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六五”计划期间(1981-1985年),抚顺工业呈现空前的发展局面,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在全国50个大中型城市中居第19位,全省第四位;有10多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石化行业在工业机构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明显,与初露萎缩端倪的煤炭工业相反,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煤炭、石油行业的主导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抚顺工业遗产的现实分布
在抚顺工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曾经创造过诸多辉煌,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有些工业企业还留下了大量的珍贵历史遗存,这些工业遗产与工业布局相适应,在调研分析1901年至1985年的156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情况中发现,这些企业大部分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呈现相对集中的特点。
(一)抚顺工业遗产的时间分布
抚顺工业在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起步、形成、发展、衰退、振兴等过程,在此期间抚顺工业创办过数不胜数的工业企业,笔者从抚顺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研究需要出发,根据《抚顺五十年》、《抚顺经济概览》等提供的资料,仅对1901年开始,到1985年创办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按行业划分进行初步统计和调查,约为156处,其中清末民初(1901-1910))9处,日俄战争后(1911-1948)18处,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5)82处,改革开放以后(1976-1985)47处,具体分布时间和所属行业如(表1)所示。从表1中所列的156所大中型工业企业可以看出,抚顺工业起步较早,逐步完善了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计划建设的情况下,成立大批工业企业,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发生了重大变化,有的已经转产改制,有的已经整体搬迁,有的已经破产、倒闭、重组等等。
(二)抚顺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
抚顺是一带状城市,一条美丽的浑河从城市中心穿过,抚顺的工业遗产受自然原因和历史沿革,受矿产资源分布和开采的限制,形成了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相互毗邻,独立且又分散的特点。截至2016年底,抚顺市下辖四区、三县。四区为新抚区、望花区、东洲区、顺城区。三县包括: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和清原满族自治县。抚顺工业遗产分布在这四区三县之中,尤其以新抚区,望花区和东洲区为主,形成了3个相对集中的工业遗产聚集区(见表1)。
三、抚顺工业遗产的基本特征
抚顺因煤而兴,工业序列完整,重工业比重大,工业遗产具有鲜明的殖民主义烙印;且工业遗产基础雄厚,全国领先,且尚存众多,对新中国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具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和特有的工业文明特点。
(一)抚顺工业因煤而兴、工业序列完整,工业遗产具有鲜明的殖民主义烙印
抚顺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煤矿是抚顺的工业之母。煤矿的开发与建设孕育,带动了抚顺的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的进步与繁荣。
但抚顺工业在20世纪初期煤炭开采伊始,就笼罩在意欲瓜分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的阴影之下。先是沙俄入侵,后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入与占领,日本人为了千方百计的掠夺抚顺的煤炭资源和一些共生资源,在霸占煤田后逐步建设机械、电力、石油、冶金、化工等附属工厂和工业企业,同时修建铁路和电铁,抚顺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业序列;并投入巨资在满铁附属地内开矿山、建工厂、修公园、建住宅、铺公路、办学校、设邮局、供水气,现代城市设施一应俱全;抚顺以畸形的现代殖民城市快速发展起来,使抚顺众多工业遗产留有殖民主义印记,呈现出鲜明的殖民主义特色。
(二)抚顺工业遗产基础雄厚,全国领先,尚存众多,对新中国贡献巨大
抚顺工业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抚顺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重工业基地,工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在新中国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抚顺曾经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新中国的第一桶油、第一吨钢、第一车煤、第一吨铝都是抚顺产出的,抚顺成为名副其实的新中国工业摇篮之一。
曾经的共和国工业骄子,抚顺工业取得过骄人的业绩,为共和国作出过突出的贡献。1984 年在全国重点城市中 ,抚顺的工业总产值占第15位;市区重工业产值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排第九位;上缴利润和税金总额占第六位,超过广东全省上缴额;是当年全国20个百万人口特大城市之一,居于全国各城市综合实力排名 50 强之列等等。应该看到, 这些标志抚顺工业辉煌和成就的工业文明成果,不仅是抚顺人的骄傲和荣耀,也是共和国的骄傲和荣耀。
(三)抚顺工业遗产重工业比重大,呈现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对集中的工业格局
抚顺是以燃料、动力和原材料为主的综合性资源型重工业城市,抚顺从1901年创立工业企业以来到1985年,始终是以煤炭或石油为主导产业,以冶金、机械、电力为支柱产业,化工、建材、建材电子等为相关企业或新兴产业,这就形成了抚顺工业遗产重工业比重大,行业门类齐全,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对集中的工业格局,笔者统计的156个大中型企业中,重工业企业就达到130个之多(见表1),占总数的83.3%,1985年抚顺工农业总产值为63.23亿元,农业占7.1%,工业占92.9%。另外,国有大中型呈现相对集中的工业格局(见表2),煤炭企业主要分布在浑河以南,以新抚区、东洲区(原露天区)最多,望花区其次,石油企业主要集中在新抚区和东洲区、冶金工业主要集中在望花区,电子工业主要集中在新抚区等,以上可以看出抚顺工业遗产重工业比重大,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对集中的特点。
(四)抚顺工业遗产具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和特有的工业文明特点
抚顺工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众多,而且呈现相对集中的工业格局,企业职工住宅大部分建在厂矿附近,所以這些企业成为这一地区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使得企业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同时各个企业都加强企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来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兴建工人文化宫、电影院、图书馆等活动场所,现在部分场所得以保留,成为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各大中型企业学习大庆精神和雷锋精神,并涌现出众多劳动模范,所以说,抚顺的企业文化是重工业文明、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的有机集合体,这也使抚顺的工人阶级具有爱党爱国、甘于奉献、以厂为家、集体主义第一的价值取向,展现出抚顺工人爱岗敬业、勤俭节约、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抚顺工业遗产具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和特有的工业文明的特点。(作者单位为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张丽,女,1983年5月5日,满,辽宁省抚顺市,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