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下黑龙江农村金融的创新发展
2018-05-14赵鑫鑫
赵鑫鑫
一、农业供给侧改革下黑龙江农村金融的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农问题是摆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前的重大课题,推进结构性改革,是兴农之要。农村金融如何适应新政策、新环境,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农业供给侧改革是顺应立足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供给,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指通过农业供方自身的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和数量,契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输出地,农村供给侧改革下的金融发展是农村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和扶持黑龙江省农村供给侧改革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主要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创新是提升改革发展活力,优化调整行业配置,保障有力的农村金融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收益,确保国家粮食供给安全、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提升,推动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黑龙江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创新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黑龙江省的农村金融改革伴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的需求不再满足于数量和种类的要求,对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出了要求,对农产品提出了更高质量、多元化的要求。农村金融体系是在一定制度背景下,农村金融交易主主体、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与调控、监督等多方面相互联系而形在的有机整体。当前,在国家及黑龙江省支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黑龙江农村金融发展呈良好的发展态势,政策性支农力度加大,在涉农贷款力度、贷款范围及手续办理上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基本形成支农惠农金融框架,金融机构“惜贷”现象有所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其金融需求正趋向多元化、规模化、多层次、特色化方向发展,一直以来,农村金融在整个金融体系中都处于薄弱地位,我省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受经濟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均衡影响,缺乏内生改革动力,导致黑龙江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滞后,金融网点设立稀少、信贷手续繁杂起点高、金融产品创新不足适应性低,缺少有效监管、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驱动力不强,非正规金融业务抵御风险能力差和投资性较强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与完善不足,黑龙江省农村金融竞争力不高。黑龙江省受地域、经济发展状况、收益偏低、气候条件影响金融市场竞争能力较弱,资金流动性差,经济增速缓慢,人民币贷款减少,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供给主体减少,农村金融产品的同质性、单一性问题突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产品稀少、信贷门槛高,金融监管不到位,涉农企业融资成本增加,阻碍农村金融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金融供给总量不足。一方面,目前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失调,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机构的主体以农业发展银行、邮储银行、农信社为主要来源,以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为辅助,以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机构、民间借贷组织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市场经济的大潮使得金融机构竞争日趋激烈,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在业务结构上、网点设立、人员配置上都采取了相对紧缩的政策,小额贷款机构规模小,风险大更加剧了黑龙江省农村地区金融网点稀少,农村货款难度加大、融资成本偏高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黑龙江省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涉农企业融资渠道有限,涉农资金来源大部分仍来源于银行机构贷款,难以满足农村金融资金需求量,不利于黑龙江农村金融的发展。
(三)金融市场建设不完善。
1.相应配套制度建设滞后。黑龙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金融机构普遍采取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在放款条件和审贷流程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形成难贷款现象;农村融资担保及服务平台建设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涉农融资担保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以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两权”抵押贷款业务试点范围较窄,小额贷款公司的涉农贷款业务存在抵押物不足,使部分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和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贷款审批权限而无法取得资金,无法满足广大普通民众的金融需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信息透明度不高、成本偏大和风险大,贷款回收风险大的不确定性,极大地限制了涉农金融业务的发展;
2.农业生产季节性金融需求大。农业生产受季节性影响的较大,对金融业务的需求也随“春种秋收”季节性变化,在春耕备种期间及秋收大型机械成本期间所需资金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一年中的资金需求呈明显的规律变化。
三、农业供给侧改革下黑龙江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应用策略
(一)创新黑龙江农村金融发展
1.理念创新。新环境下,各级主管理部门要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深入学习和领导农业供给侧改革环境下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理论,引入新理念、新观念、新思维调整相关政策,促进金融机构精确定位和精准服务。
2.业务创新。金融机构要深入调查和分析黑龙江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针对经营主体信贷需求特点创新业务品种,实现金融业自我优化功能,整合金融业资源不断丰富产品服务种类,为黑龙江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个性化、针对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拓展农村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多渠道资金来源,增加农业经济的有效融资途径。
3.服务创新。优质的金融业务发展离不开卓越的服务。针对农业经济的特殊季节性、经营规模、主体类型、资信等级的资金需求差异性开展服务创新,创新担保方式、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担保方式、扩大抵押范围,拓宽农民贷款抵押物范围,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融资方案和服务;
4.科技创新。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农业经济的高效率发展。在农村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要大力推广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现代金融结算工具,充分挖掘和深分析、预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利用信息化和网络技术促进农业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平台,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为农业金融业务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全方位的融资服务。
(二)优化农村金融外部环境。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金融市场建设,吸收和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在黑龙江开展农村金融业务,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积极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各金融机构对黑龙江涉农贷款的授信额度,促进农村金融供给总量的提升;推动现有农信社的改革,完善风险控制机制,激发农信社经营活力,加大力度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另一方面完善法律监督与监管,加强监督考核图谋,加强支农涉贷信贷的调节力度
四、结语
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黑龙江农村金融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入研究黑龙江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是加快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推进黑龙江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黑龙江主管领导和金融机构要在管理理念、金融业务、金融服务及科技上力求创新;加强政策扶持和监督力度,推动黑龙江省农业供给侧改革金融的创新发展的有序、持续开展。(作者单位为安徽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