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三供一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

2018-05-14孙黎阳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9期
关键词:一业公共服务费用

孙黎阳

[摘           要]  高校“三供一业”自服务体系,是高校办社会的产物。它的财务管理有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非盈利性。以收定支,平收平支是财务管理的现状。

[关    键   词]  高校;三供一业;自服务;非盈利性;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75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7-0245-01

从历史趋势看,重大的改革措施和方案执行,都是以国有企业为出发点及实施体的。国企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效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未来和方向。

这预示,改革高校办社会的自服务,使其社会化为期不远。为应对这项改革,就要了解它的财务管理现状。

一、高校“三供一业”及其财务管理的特点

高校“三供”是指供电、水(气)及供暖,“一业”是指物业管理,指为解决教学、科研及生活需要,独立于社会公共服务系统之外的自服务。

自服务的特点是独立于社会公共服务系统之外且非赢利的自身服务。目的和标准就是为了解决自身的教学、科研及人员的需求,其财务管理模式与盈利性财务管理是不同的。

二、“三供一业”的根源决定了财务管理的特殊性

1952年的政府,为在战后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确保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运用政权优势,对高等院校进行了院系大调整,并将高等院校收归国家统一管理。

为解决社会供给能力匮乏的问题,国家大力扶植高校“三供一业”体系,这是个非盈利的自身服务。它弥补了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不足,还分担了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的责任。

自服务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如何更快地建立起完善的自身服务体系,没有回收和弥补的核算,核算方式是收付实现制。财务管理的特点是:以拨款额度定支出,平收平支,不计利润。

三、财务经费收支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收入现状

高校“三供一业”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是非盈利的自服务体系。收入相当单一:上级拨款及政策性免征为主,少量象征性的费用收入为辅。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发展,“三供一业”收入不再单一:

1.上级拨款收入,这依然是高校“三供一业”的主要收入

虽福利由暗补变成明补,拨款不包括居民支出。但自服务重点依然是教学和科研的拨款,且其不仅没有减少,还有增加的趋势,拨款依然是“三供一业”的主要收入。

2.居民缴费收入

由于计量系统设置的先天不足,费用计量和收缴一直是“三供一业”财务管理的难题。居民缴费收入虽逐年增加,但是以加大人力、物力的强度催缴结果,收入与费用配比很难达到平衡,获取盈利相当困难。

3.政策补助收入

由当地政府给予的一定程度的政策优惠和减免,主要是公共服务费用的减免和优惠,这种减免也是收入的一种。

4.富余服务能力及出租设备设施的收入

富余服务能力可以向社会出售,利用闲置的设备、房产进行出租、出借等也可增加收入。利用富余和闲置设备建筑即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也可以弥补运行费用。

5.其他收入

比如维修服务的收入及其他产业服务收入等。

(二)财务管理中费用和支出的现状

高校“三供一业”是独立于社会公共服务系统之外的平行自服务系统,费用和支出是由国家预算拨款和政策性减免来弥补的。平收平支、非盈利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得自服务设施和管网系统存在着严重的共用、混用、交叉使用的现象。

基于前述原因,高校“三供一业”财务管理支出现状如下:

1.人员机构费用支出不断增长,但弥补困难

由于高校之间人才竞争激烈,资金、人员编制等倾向于教学和科研。“三供一业”人员编制受限严重,只有用编外人员弥补,费用支出需要用服务利润来弥补。自服务的非盈利性运行,使财务赢利难以实现。

2.高校“三供”运行费用及支出

首先,社会公共供给系统在国家的扶植下,迅速发展、完善并强大,供给服务也转向盈利性。

相对于国家扶植、国有资金的“三供”企业,老化、落后的自服务系统没有生存优势和利润空间,这也使得高校“三供”运行费用急剧增加。

其次,由于高校“三供”是独立于社会供给系统之外的平行供给系统,增加了供给环节,也增加了费用支出,但没有增加利润空间:一份收费,两份费用付出,高校“三供”额外的付出无法通过正常的收费来弥补。

最后,孤立、各自为政的高校“三供”系统,无法与完善、系统、先进的社会公共供给体系相抗衡。

以国电在京供给为例,智能电表可以通过数字平台,24小时自助缴费,电量使用远程控制。千里之外的缴费,依然能迅速解决客户用电问题。高校自服务依然是现场买电,回家插卡的用电模式,这与国电“让生活更便捷、更低碳、更经济”的服务水准相距甚远。

四、“三供一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高校“三供一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自服务系统社会化,能够纠正高校办社会的弊端,减少自服务系统与社会公共服务系统重叠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也为高校更深层次的改革做好准备。

借助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精简机构人员,使高等院校更专著本职,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是“三供一业”财务管理的职责和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公办高校“三供一业”自服务体系,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办社会的产物,其产生的原因是基于当时的社会供给能力的匮乏,是公办高校分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责的具体行为。因此,高校“三供一业”财务管理有着显著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非盈利性。以收定支,平收平支是高校“三供一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这种财务管理现状在经济改革逐步深入中,被不断修正,许多旧的变量被摒弃,而新的变量不断产生加入进来,所有的改变目标就是促进公办高校适应社会发展、国家进步,让公办高校的发展更为健康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范磊.财务管理能力提升模型(FMCIM)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

[2]李彬斌.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能力[J].现代商业,2011(36).

猜你喜欢

一业公共服务费用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国际奥委会将承担8亿美元东京奥运延期费用
华柴公司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部协议签订工作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中国石油“三供一业”分离提速
财政部力促铁路等央企剥离“三供一业”
两部门部署国企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
两部门部署国企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