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
2018-05-14邓君君
邓君君
[摘 要]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也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共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于是相关人员就提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理念。当前我国高校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施行人性化管理的措施,构建和谐校园。围绕高校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展开,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管理的人性化水平,让校园充满和谐氛围。
[关 键 词]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7-0237-01
一、前言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理念,实施贯彻以人为本就一定要明白人性化对于全部工作的意义。人性化管理就是指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人性的因素,将人作为管理工作的主体,提倡发掘人性的功能和作用,在管理的同時兼顾各方利益,从而在提升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达到相应的效益。目前,许多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方式存在问题,影响着和谐校园的构建,因此应该在高校内部实施人性化管理,让校园充满和谐的氛围。
二、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概述
当前,我国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存在众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高校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自我发展。首先,我国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存在着思想观念上的问题,相关的管理人员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仍然将学生看做是被管理的对象,忽略了新社会、新时代下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这样必然导致学生的管理工作停滞不前;其次,我国高校在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上存在问题,管理方式过于单一和落后是主要原因,而年轻富有朝气的学生无法接受过于落后的单调的管理方式;最后,高校的整体发展水平与社会存在差异,很多高校在人员建设、管理机制等方面都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其落后性是主要原因。
三、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概述
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管理,而管理工作的水平当然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培养,也影响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发展。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可以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接受能力,让学生能够较为自由地发展自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实行人性化管理已然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制度化管理的同时学生需要人性化的提升,这样才可以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
四、关于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性化水平策略的概述
(一)转变管理方式,注重人性化管理方式的运用
当前,大多数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仅仅将学生当作高校的被管理者,并且使用单一的、简单的、落后的管理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管理,这样尤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利于新时代人才的培养。在高校施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能够针对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群体考虑,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具有独特思考能力的学生,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生产线产品。
(二)转变管理观念,注重人性化管理观念的贯彻
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就应该摒弃传统旧有的管理观念,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将人性化的管理理念贯彻到整个工作中,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应当站在至高点去俯视一切,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服务意识和思想,一切的管理工作都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转变教育方法,注重人性化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学校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观念固然重要,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考,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注重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不能只是依靠学校的培养和扶持,而应该具备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在适应学校管理方式的同时,还应当进行自我教育,经常进行自我勉励和自我反省,在反省中发现问题,在勉励中寻求进步,最后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成为一个真正具备优秀素质的新时代大学生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五、结束语
文章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叙述的主体部分,首先对当前的社会形势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然后明确指出了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之后描述了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一些提升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工作水平的策略。从管理方式、管理观念以及教育方法三方面入手,希望能够改善高校学生管理的状况,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性化水平,这样才可以建设和谐校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谦益,刘元元.浅谈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10(6).
[2]李俊鹏,颜娟.浅谈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4(33).
[3]刘家金.浅谈高校学生公寓的人性化管理[J].中国,2012(12).
[4]姚薇.浅谈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教育界,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