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2018-05-14董佳佳
董佳佳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就如何理性地看待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学生就业技能,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就业环境,形成中医药院校就业工作新模式展开论述。
[关 键 词] 中医药;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7-0229-01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增量过快,社会供需关系不平衡,无疑给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高等学校在立足培养高素质专业型、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将就业工作始终作为育人的基本点和出发点。中医药院校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应理性地分析当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环境,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开展就业工作,推动中医药类毕业生高质高效就业,形成中医药院校就业工作新模式。
一、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人数众多,社会需求有限
随着经济社会体制改革,金融危机不断淘汰一些中小企业,人才供需结构矛盾日益凸显,每年几百万的毕业生求职大军不断涌入,就业问题日益严峻。
(二)学科专业性强,就业范围受限
中医药院校专业有特色,就业范围具有针对性,除去传统的医药企业、医院药房、研究所等,专业就业范围受限。
(三)地方政府配套措施不完善
为缓解就业压力,国家、地方鼓励大学生毕业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但成效不明显,归根结底与政策相配套的措施不够完善。
(四)学生就业观念不明确
当代大学生不能清晰合理地审视自己,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不能合理定位;就业信息匮乏,求职技巧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职业素养不高等问题。
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对策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服务体系
学校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全员行动,全员抓就业的良好态势。准确把握就业市场新形势和发展方向,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与空间,广泛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完善服务体系,继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确保学生就业率稳步增长,促进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结合就业市场与学生专业实际情况,不断健全就业工作机制,制定就业市场拓展方案。按照“市场导向、政府调控、高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强化市场开发对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意义,搭建有效的双选平台,做到全员抓就业,确保毕业生高效就业。
(二)开发就业基地,拓宽信息渠道
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根本点在于落实毕业生就业岗位。通过调整思路,创新求变,巩固老基地,将实习基地与就业市场捆绑式开发,开发新市场,拓宽就业信息渠道,探索出一条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提高就业水平的新路子。
1.巩固老基地,开发新市场
学校应将就业市场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明确目标市场,采取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并举的措施,重点巩固实习基地,争取让学生实习后直接原地就业。在巩固原有共建单位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市场,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对有需求的新建单位上门拜访,发放邀请函。做到主动向意向单位上门推荐,做到选送学生与用人单位对接到位。
2.全员内外联动,拓宽信息渠道
积极发挥校、地合作平台作用,创新就业对接方式,保证就业效果。内外联动、全员抓就业,全方位、多渠道搜集就业信息,拓宽渠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拓宽就业途径,提高就业信息的时效性。
3.完善就业指导,保证就业实效
注重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认真选派有经驗的就业指导老师抓好第一课堂主渠道,围绕职业生涯规划、模拟面试、简历书写等主题活动,提供就业的高效保证。解读国家政策和基层就业环境,大力倡导基层就业,利用基层市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加强职业教育,提升职业素养
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职业素养的提升也至关重要,职业素养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也影响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加强职业教育,通过自我管理,实现有效的自我突破;通过有效沟通,发挥有效的人际影响;通过团队合作,达到团队高效的协作,提升职业素养,促进学生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也可帮助新入职的员工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工作效率,以更好地适应职场。
(三)提升就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的自身问题也是就业难的因素之一。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在择业时,缺乏对自身的清晰定位,择业目标不明确;缺乏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聘场合的紧张、胆怯都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提升就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是提升就业的关键因素。
相信在理性审视中医药院校就业形势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就业对策,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就业工作与学生专业教育相联动、就业工作与招生工作相联动的工作机制下,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全员抓就业,定会开辟中医药院校就业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1):52-55.
[2]吴琪.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