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小组教学法研究
2018-05-14陈健
陈健
[摘 要]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职业院校作为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基地,其自然也需要迎合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在专业教学中,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是基础课程,教师通过案例引导,让学生逐渐了解电子商务的运行特点,并为其进入该领域做好准备。在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是一种常用方式,因此,从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与小组教学法的相关内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对小组教学的运用方式进行简要分析。
[关 键 词]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小组教学法;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6-0160-01
一、電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与小组教学法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是通过经典的电子商务案例,让学生能够对电子商务形成感性认识,了解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动态,进而结合案例掌握电子商务运行模式,并根据教学任务对相关问题提出设计与规划方案。
小组教学简单来讲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学生结成小组,并利用案例、项目等载体,驱动小组内部开展合作,进而达到教学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小组教学法的应用非常广泛,而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作为一门集实践性和理论性为一体的课程,其在实践中有着充足的合作空间。通过小组教学,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在合作中交流观点、创意,进而提高对电子商务案例的分析与理解水平;教师也能够通过小组教学创新课堂组织,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在合作项目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做出全面考核。
二、小组教学法在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中的运用
(一)科学分组
分组是小组教学法实施的前提。在传统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通常按照就近原则,与邻桌的学生进行讨论,这种临时构成的学习小组,缺乏秩序性,也很难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针对此,在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小组划分,只有将各小组固定下来,后续的案例分析才能顺利展开。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一方面确保小组内学生能力的层次性,避免同一层次的学生“扎堆”,以激发小组内部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还应做好分工,保证讨论合作的秩序性,避免学困生被“边缘化”的问题。
(二)引入案例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材中具备丰富的案例素材,这为教师的案例设计提供了方便。例如,“中国网上零售传奇——天猫”这一案例就是结合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巨头天猫发展的真实案例,对电子商务的运行、更新、升级进行深入分析。在小组教学中,教师用什么方式引入案例,对各小组的讨论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可以以“双十一”为课前引导,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购物节期间在天猫上的购物经历,并以此为基础,带领各组学生由感性到理性,进入课程分析中来。
(三)明确案例分析方向
完成案例引入后,各小组学生进入到自主讨论环节。但是自主讨论不等于“放羊”,教师在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对各小组的教学主导作用,以规范学生的案例分析方向,例如,在“苏宁易购”的案例分析中,教师利用“苏宁易购是如何实现企业模式转型的?”“苏宁是如何协调线上和线下的渠道?”等问题,引导各小组在资料收集、观点交流中能够把握重点。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协调小组内部的关系,帮助学生做好工作的划分,以确保小组内部组织、讨论、记录、汇报各环节有序进行。
(四)引入教学激励机制
在小组教学实践中,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一些学生由于缺乏自律性,或者由于长期灌输教学而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常常在小组合作中“搭便车”,即对于资料收集消极应对,在讨论中缺乏自我主见,在案例分析结果展示中推脱责任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并利用激励机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引导,如通过精神激励、目标引导、物质奖励等方式,让学生逐渐参与到集体中,并发挥自我价值。
(五)做好教学评估与考核
小组教学的评估与考核模式应该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所差异,即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者,学生个体、小组也应该成为考核与评估中的一分子。在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首先要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对小组合作效果、个人表现进行整体评价,以避免小组评价中的主观偏见。此外,小组交叉评价各自的合作成果,并在内部对组员能力进行分析与量化,以保证教学评估与考核的公平性。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单一讲解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而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则是未来人才在适应社会过程中所必备的素质。基于此,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师应该注重对合作能力的培养,引入小组教学,结合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而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余航.《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学中“企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7(32):438.
[2]古嘉儿.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小组教学法探讨[J].职业,2017(1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