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条件下移动通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①
2018-05-14黄乘顺,赵乘麟
黄乘顺,赵乘麟
[摘 要] 在中外合作办学及产教融合背景下,分析高校双语教学的发展过程及模式选择。指出高校的双语教学既不可一哄而上,也不应淡化甚至退出,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将长期存在。介绍移动通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 键 词] 合作办学;产教融合;双语教学;语码转换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7-0050-02
邵阳学院移动通信课程实行双语教学,至今有12年了,与英国Anglia Ruskin University(简称ARU大学)实行中外合作办学也有5年了,与中兴通讯公司合作申请的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已经2年。基于以上中外合作及产教融合项目,我们对移动通信双语课程的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旨在总结探索我校双语教学的经验与实践,为同类高校双语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双语教学的发展与模式选择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与发展
1.双语教学的内涵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高等院校的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即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既包含课程中专业知识的教学,又包括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外语水平的问题,这是一种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双语教学既不同于外语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同时又使专业课的教学得到了升华。
可见,双语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其教学目标是通过两种语言的使用,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提供外语水平。因此,不能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简单地视为外语学习,因为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不能因双语教学影响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2.双语教学的发展
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要求我国高校使用双语教学的文件,要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专业要先行一步。并且规定,在本科教学评估时,一些专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课课程比例≥10%才能评为A等,至此,高校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被推至极其重要的位置,有些高校甚至一哄而上,开设了过多的双语教学课程。
经过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发现双语教学中也存在“水土不服”问题。有些学者对此进行了跟踪调查,包括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差异、教学过程与效果、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指出,双语教学在本质上归属于外语教学的范畴。之所以“一刀切”式的过分强调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的“外语崇拜”心理所致,这也是教育部推出双语教学的社会基础。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外语的崇拜也逐渐淡化,双语教学的社会基础正在弱化,双语教学亦将趋于淡化。
当然,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也不应矫枉过正,更不应放弃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倡导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着力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一些学者研究认为,虽应摈弃“外语崇拜”心理,但双语教学仍有其重要意义,仍将长期存在。
(二)双语教学的模式选择应当“以学生为本”
随着教育部新本科教学评估方案取消了对双语教学的特殊要求,双语教学摆脱了指令性计划的影响,高校双语教学得以在真正意义上回归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初衷。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手段,在模式选择、内容安排上也应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对象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设计。
具体来说,高校在双语教学实践中,除了要考虑学科、课程、师资、教材、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传统意义上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外,更需恪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双语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这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与英国ARU大学实行中外合作办学,采取“3+2”培养模式(3年国内学习+1年英國本科+1年英国硕士)。我校国际学院及信息工程学院都设置了通信工程专业,存在一个相同专业的课程整合问题。经过与英方协商,目前,该专业有多门课程如移动通信课程,采用了相同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因此必须采用双语教学。
二、移动通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与统一
通过与英国ARU大学协商,参照他们的移动通信课程要求,并根据我校与中讯通信公司的ICT产教融合项目建设要求,重新修订了移动通信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使得国际学院及信息工程学院的通信工程专业的移动通信双语课程,具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及要求。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既具有国际视野,也具有行业背景,为课程教学、实验安排、教师交流及学生出国深造提供了条件。
(二)教材的选择及内容的更新
目前,我们以国外原版英文教材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Theodore S.Rappaport,USA)及Modern Wireless Communication(现代无线通信)(Simon Haykin,Canda)为主要蓝本,同时加入中文经典教材内容及中兴通讯公司提供的ICT产教融合项目资料,其中包括4G移动通信系统及5G发展的内容。在原版英文教材的基础上,对理论课内容及实验内容都做了调整,尤其是实验内容安排上,充分吸取了ICT产教融合项目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法,使学生实验更具有行业实用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方法
語码转换(codetransfer)是指语言使用者在讲话或授课中使用两种以上语言或语体的现象,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受到了广泛关注。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语码转换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
这种“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真正体验了宽松自由的“沐浴式”专业英语学习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有学者指出,在混合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时,学生上课容易忽视他们不懂或者懂得较少的语言,如果用两种语言同时给出相同或类似的信息,学生就不愿听外语传递的信息。因此,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意把握好英文与中文的使用比例。
教学双方对于授课语言比例的看法各有差异。有学者调查指出,被调查学生中有42%的人认为双语教学的授课语言应当以英文为主、中文为辅;25%的人认为中英文比例应该各半;19%的学生认为应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60%的人认为外语授课比例在50%~80%最为合适;只有13%的人认为外语授课比例应控制在30%左右。
作者在移动通信的双语教学中,教材、PPT课件、教学大纲、考试试卷均全部采用英语。授课使用的PPT课件中,只对部分重要的专业词汇标注中文注释。授课中,对部分晦涩难懂的英文句式及专业内容加以中文解释。英文授课比例约占80%,中文授课比例约20%,符合以上调查中多数教师认可的英文授课比例。通过采用语码转换式教学及后述的提问式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平均不及格率小于5%,经学校督导组听课及学生打分评价,教学效果被评为学校“优秀”等级。
2.提问式教学及讨论式教学
教学中还经常采用提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授课中,作者首次提出了“三化”的概念,即:系统化、行业化、生活化。“系统化”指专业课内容要与前期基础课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行业化”指专业课理论知识要与该行业的知识、技术及产品联系起来;“生活化”就是指课程的理论知识要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因此,课堂中我经常采用提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部分提问,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然后求得答案;有些提问,则需要学生课外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及钻研才能得到答案。
课程开始初,我会提供给学生大量的中英文参考资料及相关专业词汇表。移动通信课程理论课时48课时,但我提供给学生课外学习的学时在96学时以上,并要求他们课前进行预习。
教学手段方面,把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板书相结合;把理论讲解与实物教学相结合,经常将移动通信方面的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把课程的硬件实验与虚拟仿真实验相结合,比如Matlab仿真、LTE-Star通信系统在线仿真等。
(四)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也进行了改革创新,经过讨论及学校同意,进行了考核方式改革。学生的课程考核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即传统的“理论考试加平时成绩”,但降低了理论考试的比重。卷面理论考试只占50%,考勤、课堂讨论、实验占50%。第二种方式即“课程报告”,选择一个设计课题,学生完成相关设计与制作,并写出一个课程报告。
(五)存在的问题
在双语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学校上下对双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差异,少数教师甚至提出不需要实行双语教学。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一些英语基础差的同学,只要几次课没听懂,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双语教学中,无论是学生或教师,对英语使用比例的看法不一致,实际做法也不一致。因此,加强学生的英语基础培养,不断提高授课教师的外语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也是一个需要持续改进的问题。
三、结语
我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及ICT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建设,移动通信课程内容、设备操作、实验内容绝大部分都是英文资料,要求有较强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国际学院采取“3+2”的人才培养模式,英语达标的学生,才可以申请到到英国ARU大学继续深造。因此,双语教学应长期存在。通过十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与探索,包括教材建设、教学大纲的修订与统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的实践与探索,移动通信双语教学取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学校“优秀”等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及移动通信方面的专业知识都有了很大提高。我校2014通信(国际班)共43人,今年考取研究生共10人,其中有8人考取了境外或国外的研究生,如香港城市大学、英国的谢菲尔德大学等。之前交换到英国ARU大学的学生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英方教师的较高评价。
参考文献:
[1]韩立新,于诗卉.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思考[J]. 教育科学,2013(6).
[2]李慧仙.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及走向[J].中国地质教育,2005(3).
[3]何海浪,黄乘顺,林峰.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5).
[4]李晓梅,刘振天,宋敏,等.应重视语码转换在双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