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模式与途径①

2018-05-14熊振倜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9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创业者大学生

熊振倜

[摘           要]  创业精神培养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创业者敢为人先,砥砺奋进,创新、坚守、兼济天下的精神。通过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研究了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唤醒、激欲和实践三种培养模式,以及激发理想、营造氛围、开发思维、塑造品质、养成意识等重要途径,对创业教育实践有一定的启示。

[关    键   词]  创业精神;内涵;培养模式;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7-0001-03

一、引言

创业精神是创业成功的根本,经济学家将其称之为“企业家精神”,厉以宁教授指出中国发展需要优秀企业家精神[1]。创业精神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高职院校应当按照国家要求强化优秀企业家精神研究、展示优秀企业家精神、凝聚崇尚创新创业正能量。然而,以“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与“高职”“职业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进行精确检索,仅检索到10篇文献。据此可以认为创业精神的培养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没有被高度重视,或是没有提炼形成研究成果,已有的文献没有涉及创业精神体系研究、文化氛围营造等研究。本文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和观点,分析高职院校创业精神培养的意义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生创业精神的形成与培养机制,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二、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与影响

(一)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基本内涵

“精神”是一种心理状态和活动方式,是与人体相对的灵魂或思想,是人们当下的意向、愿望或打算,是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主观理解、感受、向往和追求[2]。

创业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和世界观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强烈的创业理想和持久稳定的创业信念。熊彼得[3]认为创业精神是一股“创造性的破坏”力量,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4]认为企业家把变革作为机会予以利用。不同学者都对创业精神进行分析定义,经济学家从经济视角将创业精神分为创新性、冒险性、主动性三个维度;心理学家通过将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的心理特征比较,提出了创业精神的微观定义;管理学家将创业精神归结为若干个胜任力维度;社会学家从使命感、顾客和产品愿景、高速创新、自我激励等维度定义创业精神。

纵观各类研究,多集中在个体创业的精神研究,以企業家为代表研究创业者对创业价值的认识、判断。大学生创业可以分为“个体创业”和“组织创业”两种,前者是在个人意愿的引导下创造一个新事业,后者是以群体力量组织创新活动,两种创业都需要有梦想的动力、胜利的热情、创造的喜悦和坚强的意志。因此,本文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企业家精神的重要论述适合作为中国大学生创业精神的阐述,即创业精神是敢为人先,砥砺奋进,以创新、坚守、兼济天下的精神。

(二)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影响因素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用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引导大学生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能够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创业人才,推进创业型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影响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因素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方面主要包括创业环境、创业文化、创业教育等影响,微观方面主要是个性心理特征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分析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影响因素,有利于趋利避害,找出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和方法。

1.创业环境的影响。创业环境主要是激励创业、刺激就业、改善创业环境、税收和工商管理等政府政策,以及法律制度对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创业精神引导培养的影响,《全球创业观察(GEM)2016/2017中国报告》显示中国创业生态环境有比较大的改善,金融支持、政府政策以及社会文化规范方面较2010年显著提升,但是教育培训、商务环境和研发转移方面改善较为缓慢,商务环境方面亟须加强。

2.创业文化的影响。文化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两方面。我国文化中倡导的克己精神、坚韧精神、诚信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有较好的积极作用。然而,“学而优则仕”的职业观、“父母在不远游”的生活方式,以及“尽人事,听天命”的思想限制了大学生的创业倾向和主观能动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封闭转向开放,接受了大量西方文化的灌输,崇尚独立人格、崇尚理性、重视法制与契约,对大学生创业精神是正能量,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导致有些大学生价值观模糊、丧失理想、不思进取。

3.创业教育的影响。广泛的创业教育,对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以创业带动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很长一段时间,一些教育者对创业教育的认识都停留在教会大学生创业本领的层面,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创业能力培养、教会创业知识和技能,对于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树立创业意识不是很重视。在创业教育模式上,普遍是封闭式模式,通过开设课程、开展创业模拟,教学生如何创办企业、如何进行商业运作、如何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等等,没有将创业教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创业文化环境营造相结合,更没有以创业产业园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迅速向产业转化。

4.个性特点的影响。很多研究表明,创业者主要的个性特点包括成就需要、风险容忍、内控特质、创新性、独立性和热情等方面,不同的个性特点对创业精神培养影响比较明显。在创业活动中,创业者会形成“创业效能感”[5],创业效能感是完成创业理想的一种信念,也是创业精神培养的心理学基础,对创业精神的激发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5.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情况对大学生是否选择自主创业有相当大的影响,其中家庭对创业的价值认知、实践经历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比较显著,家庭贫富程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开放包容的家风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者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并能产生挑战自我积极向上的心理能量,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形成和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三、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主要模式

创业精神培养,要区别于创业技能教育,要建立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教育模式。本文在研究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等理论,提出通过激欲、教化和践行等模式,培养创业理想、激发创业意向、塑造心理品质、规范创业行为,激励广大学子投入创新创业的实践当中。

(一)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唤醒模式

在大学生心灵深处都存在发现、研究和探索的自我愿望,“唤醒”是使大学生从无知到觉知的状态,让其潜在创业意识从“无意识”到“自觉意识”的过程。在“唤醒”教育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唤醒”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认知、情意和道德等三个方面的冲突,解决学生个体的内部矛盾。“唤醒”教育主要包括更新内容和评价、加强实践训练、重视文化及环境建设等三个方面的策略。

1.更新内容和评价。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弊端,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是“你听我说”的单向教学模式,缺少互动和交流。“唤醒”教育必须是双向互动的,以启发式为主,是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所以,在创业精神的“唤醒”教育中,要突出情景内容、案例内容,设计学生主体的教育内容。同时,在评价方面,要重视行为转变,要以肯定为主,确保“唤醒”模式落到实处。

2.加强实践训练。创业并不局限于创办企业,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尝试和体验,要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创业者的素质和技能是在实践训练中积累形成的,需要有失败的经历,大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并在失败后获得成功,则创业精神的“唤醒”模式就开始起作用了。

3.重视文化及环境建设。文化是“唤醒”的重要支持。浓厚的创业文化,表现为创业者被民族和国家认可,培育创业氛围、宣传创业者、颂扬企业家精神是这一文化的具体表现,推动“唤醒”更多的潜在创业者。因此,创业精神的唤醒过程也需要依靠文化这一隐形的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

(二)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激欲模式

创业效能感是创业者的信念和自信[6],其形成途径包括成败经历、榜样的力量、言语说服和情绪状态。成功会增强创业效能感,失败则反之;榜样的成功,会明显提升创业者的信念;激励的言语会增強学生创业成功的信心;乐观、积极、包容、接纳的情绪能够增强自信。因此,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培养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过去,共性教育把个性看作自由主义,个性被限制、矫正和排斥,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人的自主精神退化、收缩,创造力减弱。然而没有自主性、缺乏独立思考精神的人是不能开辟新事业的。“激欲”的目标就是增强学生创业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形成创新性的人格。新时代需要主体性,需要激发学生创业的欲望,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实践模式

“知行合一”是创业精神培养的根本,学生确立信念、体验情感、锻炼意志、养成性格都依赖实践。通过实践,将法律制度、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内化于心,通过在实践中运用、体悟、验证,逐步培养起行动的能力。然后,再通过实践外化于行动。在这种不断反复的过程中体验升华,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规律得到有效控制和调节。

在创业精神培养中,要以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指导的契机,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个性身心的本质变化。创业实践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情境,能贴近其经验水平,使学生具有操作和控制的能力,激发其形成学习的需要、动机、兴趣,成为启动其积极思维的刺激物。

学生创业实践的方式包括产学研结合建立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开展团体训练活动,增强学生团队适应力与领导能力;发展学生创业社团,提供创业模拟平台等。

四、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

创业精神培养的目的是塑造学生创业的核心素质,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创业发展奠定基础。创业精神培养要从创业理想、创业文化、创新思维、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规范意识等多方面入手,整合社会、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和家庭等多方面资源,重视培养过程的全面性、系统性、成长性。另外,还要建立新的创业教育观,应当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效能来提升培养质量。

(一)激发创业理想

创业理想是创业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创业者的奋斗目标、价值观念、人生追求,是对创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包括创业理想信念和创业价值观。

1.创业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通过组织社会考察和市场调查、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践基地等措施,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使其将创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2.创业价值观教育。创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对创业目标的认知程度和创业方式的价值判断标准,其教育过程中要贯彻积极、正向的原则,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

(二)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创业文化是创业活动及其方式与氛围的综合,包括创业者的文化素质与客观的文化环境,具有丰富的内涵。把创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以文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是营造创业文化氛围的主要目标,影响大学生自觉地实践创业是最终目标,主要包括社会创业文化氛围、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社会创业文化氛围是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的综合,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等民族文化精神。在教育过程中,通常通过树立创业者典范,营造创业光荣的舆论氛围;通过对创业价值观的鼓励和倡导,强化社会文化的示范导向;不断完善社会信任机制,以及教育和政府运行机制,为全民创业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

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四个层次,具体来说:一是要将创业精神培养纳入培养目标;二是要加强创业政策、创业者的先进事迹、创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等宣传;三是要丰富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四是要积极开展社团活动。

(三)开发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7],创造性思维是创业精神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中,课程、活动、社会实践多渠道都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主要策略包括: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训练、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训练、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在这些策略指导下,可以采用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通过竞赛和社会实践搭建创造性思维训练平台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塑造创业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是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能形成和发展创业心理品质,在创业活动中表现出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和质量。

创业心理品质培养主要是选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载体,激发其积极性,提高教育效果和水平,例如采用榜样激励、情感激励、奖惩激励等方法。在创业心理品质培养中积极创新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和发展培养的内容和领域,进一步提高实效性。

(五)养成创业规范意识

创业规范意识是创业精神的知性形式,界定创业行为“善与恶”的边界,是创业者了解遵循行为规范和应当履行义务的潜在思维。创业规范意识培养是保障创业者自觉遵守公德和道德,履行应尽的义务,不断提升人格和品质,例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侵蚀和蔓延。

另外,要重视法律意识的培养,不仅要了解创办企业的类型和程序,熟悉市场主体法的知识,也需要对市场主体行为法有深入的了解,懂得市场管理秩序法的内容。

五、总结

新时代,创业精神的培养已经不仅仅是创业和就业的重要内容,更体现了国家的整体活力和发展潜力,其意义和价值非常明显,其研究难度也非常大,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課题。本文虽然对创业精神形成的机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还不够深入,远不能满足创业教育实践的需要,还需在各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要开展实证性研究和纵向追踪研究。

参考文献:

[1]厉以宁.中国发展需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J].中国科技产业,2017(10):34-36.

[2]王坤庆.精神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9.

[3]熊彼得.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8.

[4]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89:15.

[5]Boyd,N.G,Vozikis,G.S.The 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ac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18):63-77.

[6]Luthans,F.& Ibrayeva. E.S.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in central Asian transition economies: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6:105-106.

[7]林崇德.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89.

The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XIONG Zheng-ti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he core content of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nd it is the spirit of cultivating entrepreneurs to be the first and striving for innovation, persevering and helping the world.Using theories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management, sociology, etc. The connot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spirit are studied. Three modes of arousal, arousal and practice are put forward. The important ways to stimulate the cause,create atmosphere, develop thinking, shape quality and cultivate consciousness are put forward. It has some enlightenment to the practi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 words:entrepreneurial spirit;connotation;training mode;training approach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创业者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新锐榜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榜单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数据中的创业者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探微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互联网创业者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