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导向下的教育管理模式探讨

2018-05-14张秀琳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2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人才素养

张秀琳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高校连年扩招,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学生整体素养有待提高,加之近年来金融危机对我国人才市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现有的能力和素养已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新时期,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将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转变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就业型教育氛围,重视基地建设、拓展实践平台,倡导多证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与心理教育,全面建立起高效的教育管理模式。

[关 键 词] 就业导向 ;教育管理; 能力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6-0212-02

一、高校教育管理现状与改革分析

(一)高校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化,高校教育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政府及高校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应对高校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教育管理观念未能及时转变。高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规划与实施都围绕既有的教育管理观念与思想进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高校大学生就业之间矛盾的激化,简单的应对措施已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很多高校及教育部门管理者未能及时转变教育管理思想观念,仍然以旧的观念理解全新的教育管理工作及工作模式,严重制约了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规划与实施。

教育平台与实践基地建设不合理。很多高校片面理解政府和教育部门提出的新型教育管理理念,没有将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没有根据不同的专业切实建设学习交流平台与实践平台,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有高校过分建设学习实践平台,未能在高度整合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加强实践平台的建设和改善工作,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和财力,教学平台的建设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管理模式

要真正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念,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管理模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高校需要重点转变教育管理工作思想,认识到大学生就业与在校学习之间的紧密关联,调整学生常规学习与就业能力培养的关系,根据人才需求特点进行专业设置,帮助学生在高效、常规学习的同时,结合科学的实践性学习,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为社会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

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素养

(一)转变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就业型教育氛围

高校领导与教职工应将专业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与最终目标,转变落后的教育管理理念,树立并坚定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管理工作思想,切实根据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强调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精细化、科学化。在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下积极拓展各专业的日常教学网络、改进常规教学与实践教学方式。在彻底转变教育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各高校应积极营造具有浓厚的就业与创业背景的学习氛围,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就业与创业所必需的能力与素养,设立专门的与就业相关联的就业与创业宣传栏、校报、广播节目、交流互动节目及教育咨询专场报告研讨会,让学生时刻接触到最新、最实用的就业信息与就业动态,在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中引发学生对自身能力及就业方向的深入思考,并树立正确的学习与发展方向。另外,学校内部的报亭、学生超市等自主创业服务区能营造良好的就业与创业氛围,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高质的创业环境,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意识。

(二)重视基地建设,拓展实践平台

就业与创业基地建设及实践平台的拓展是高校实现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在教育形式不断创新和改革的新时期,我国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实践基地建设及实践平台的拓展对培养和塑造学生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管理核心,根据高校教学环境及不同专业设置和实施,实施有效的实践基地与实践平台建设与拓展工作,既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广阔的、丰富的实践环境,又要帮助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引导学生更多地联系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对自身学习状况与发展方向进行反思,适时调整和转变学习方式及发展方向。

高校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拓展应根据高校教学环境及不同专业设置和实施,尤其是汽车、道桥、建工、物流等实践要求相对高的专业类型。汽车类专业可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基地,并积极拓展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实行校内外理论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的高效教学模式,同时,可充分运用社会及行业脉络、请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与汽车类企业达成稳定的合作协议,共同培养具有良好的專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实用性人才。

(三)倡导多证就业,拓宽就业渠道

多证就业,即培养具有多重专业背景的综合型人才,此种人才教育管理理念是在经济全球化、行业大交融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真正的多证就业并不是盲目地考取证书,而是通过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拓宽能力与发展视野,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与素养,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并最终顺利就业、高质就业。

在社会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新时期,我国高校应认识到大学人才综合培养的重要性,充分分析不同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特点与行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横向发展的意识,培养真正适应社会经济与行业市场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四)理顺专业与就业关系,切实提升学生能力

随着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关注专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对专业教育工作存在很多片面的认识,严重阻碍了学校培养社会及市场所真正需要的人才。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专业与就业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明确不同学科、专业与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不同专业及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类型,既不要盲目追求就业率,又不能片面认识行业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人才素养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