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文化科技类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研究
2018-05-14王筱芽
王筱芽
[摘 要] 在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加快“文化浙江”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浙江文化科技类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但高等职业教育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文化科技类产业需求未能实现很好的对接。从高职文化科技类人才培养数量、结构、质量三个维度深入探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文化科技类产业需求的对接问题,提出了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文化科技类产业需求对接的路径选择。
[关 键 词] 文化科技类专业;文化科技类产业;高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057-03
近年来,文化强国建设持续推进,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动力转换,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高新科技日益发展,导致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面临深刻变革,文化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总之,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凸显,文化科技类产业发展拥有了巨大空间。
文化科技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根据文化部相关文件界定,文化科技是整个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艺术科技、文物保护科技,图书馆科技,外文出版、印刷、发行科技,文化设施、设备、器材的技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及其他文化科技。但这是一种广义的理解。如果从狭义理解,文化科技仅仅包括电影、动漫、游戏、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领域。我们认为,在学术研究领域,文化科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在现实中,其内涵与外延与某一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密切相关。根据本课题研究需要,我们取狭义理解,明确将文化科技类产业界定为电影、动漫、游戏、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产业。
明确了文化科技类产业的内涵,我们再界定文化科技类专业。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并没有文化科技类专业这一类别。但我们对应电影、动漫、游戏、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文化科技类产业,将文化科技类专业界定为专业目录中以下4类13个专业:电子信息类(6101)的声像工程技术(610114)专业;计算机类(6102)的动漫制作技术(610207)、数字展示技术(610209)、数字媒体应用技术(610210)专业;新闻出版类(6601)的图文信息处理(660101)、数字媒体设备管理(660108)专业;广播影视类(6602)的广播电视技术(660204)、影视多媒体技术(660208)、影视动画(660209)、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660210)、音像技术(660211)、录音技术与艺术(660212)、摄影摄像技术(660213)专业(括号内为专业代码)。
文化建设和科技发展的双重背景,为文化科技类产业发展带来大好机遇,文化科技类产业的经济战略地位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关注,可以发现很多课题研究都与文化科技类产业发展相关。但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文化科技类产业需求的对接问题还没有引起产业界和教育界的重视。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技能人才是文化科技类产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求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都明确要求“深化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加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等重点文化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文化科技类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引领并助推文化科技类产业发展是高职院校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研究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文化科技类产业需求对接问题具有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考虑到全国各省(市)文化科技类产业发展和高职院校文化科技类专业建设的情况都不均衡,为使研究尽可能深入,本课题选择以浙江省为例。
一、文化科技类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一)文化科技类产业发展需要一定規模的高技能人才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文化产业,而文化科技类产业总产值占文化产业总产值的40%。[1]就浙江来说,文化建设与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尤其令人振奋的是2017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文化浙江”的建设目标,浙江文化的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将显著增强。浙江的文化科技类产业发展形势喜人,这从一些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2016年,全省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6%和99.7%,制作电视剧57部2576集、影片54部、动画片46部21782分钟,拥有图书出版社14家、影视制作机构1435家(其中上市公司32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营业收入达2001亿元。[2]同时,近年密集出台若干相关法规制度,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为文化科技类产业加快发展营造了更加良好的环境。产业发展需要人才队伍支撑。一方面,文化科技类产业行业多、门类广,发展迅速,需要吸纳大量不同层次的高技能人才就业;另一方面,一定规模的文化科技类高技能人才储备也会支撑和推进产业发展。
(二)文化科技类产业发展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高技能人才
文化科技类产业处于产业链的高端,不仅具有高知识含量、高技术、高增值性、低能耗、低污染即“三高两低”现代产业的特征和优势,而且对提升各行各业的产品和服务品质,增加附加值、塑造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3]文化与科技之间的融合创新属于跨领域、跨学科的专门技术,文化科技类产业包括的电影、动漫、游戏、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产业,都是专门的行业领域,对从业者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有着特殊的要求。尤其是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从业者是新技术最主要的使用者和推广者。以电影产业发展中所需的数字影城经营岗位为例,从机务、票务、场务岗位,到部门主管或经理,最起码应具备电影和数字媒体系统的操作技能、现代数字电影技术,绝不能是对数字电影技术一点不懂的“门外汉”。人力资本投资是形成专业技能的途径,必须加强受过专业训练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三)文化科技类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学者提出了“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概念。[4]何谓“创意产业”?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虽然每个专业都有创意,但绝不能把每个专业都称为“创意产业”,只有创意密集的产业才能被称为“创意产业”。我国学者认为,创意产业是指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主要包括9大类: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它辅助服务。很显然,文化科技类产业属于“创意产业”范畴。“创意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创意是整个产业链的起点和核心,从业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产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因此,文化科技类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相当重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内容创新高度融合,形成、维持与扩展产业链的核心力量。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文化科技类产业发展需求对接问题
我们对13个文化科技类专业在浙江省高职院校设置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和访谈分析,涵盖了浙江省高职文化科技类专业的开设院校、招生就业、内涵建设等各方面。从统计和访谈中了解的情况看,近年来,通过浙江省相关高职院校的努力,文化科技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数量、结构和质量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一)文化科技类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有待扩大
经过统计,浙江省51所高职院校中,其中17所(占1/3)设置了文化科技类专业。全省高职院校专业点数1212个,而文化科技类专业点共23个,占比1.9%。1所高职院校设置4个文化科技类专业,3所高职院校设置2个,13所高职院校设置1个,而全省高职院校校均专业数26.35个,可见,文化科技类专业在所设高职院校中所占专业比例很低。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2017年浙江高职专科计划招生115400人。而从17所设置文化科技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招生章程的统计得知,2017年全省文化科技类专业计划招生920人,占高职专科招生计划总数0.79%。总之,无论从专业点设置还是从招生计划总数来看,浙江省高职文化科技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很小,与当今加快发展的文化科技类产业的人才需求不相符合。很显然,文化科技类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有待扩大。
(二)文化科技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结构待完善
23个文化科技类专业点中,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占6个,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占9个,其他7个专业合计占8个,数字展示技术、数字媒体设备管理、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录音技术与艺术等4个专业在浙江省高职院校中尚未设置。从专业布局看,文化科技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结构亟待完善。首先,动漫制作技术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两个专业设置过多,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较严重。在文化科技类产业起步发展伊始,这两个专业人才需求相对较多,但近年来市场人才需求已经饱和,甚至“供大于求”。其次,从统计可以看出,一些专业设置太少,甚至“空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文化科技融合进入纵深发展时期,文化科技类产业正在全方位拓展,并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虽然一些文化科技类专业属于“小众专业”,但“小众”并不等于可以不设置,否则相应的高技能人才得不到培养,满足不了产业发展需求。
(三)文化科技类专业内涵建设亟待增强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教育厅启动了省级高职高专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全省高职院校立项270个省级特色专业点,但其中仅有1个文化科技类专业点。“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教育厅启动了省级高职高专院校优势专业建设,全省高职院校立项74个省级优势专业点,但没有文化科技类专业入选。“十三五”开局伊始,浙江省教育厅启动了省级高职高专院校优势和特色专业建设,全省高职院校立项150个省级优势专业点、200个省级特色专业点,但仅有3个文化科技类专业点入选省级优势专业、2个文化科技类专业点入选省级特色专业。总之,文化科技类专业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省级高职高专院校优势和特色专业建设中,立项比例均极小,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说明了文化科技类专业在所设院校中不占核心位置,进而导致专业建设投入不够,专业内涵建设亟待增强。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文化科技类产业发展需求对接的路径选择
(一)适当扩大文化科技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结构
由于职业教育本身发展的滞后性,以及一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区域内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往往不能与产业结构有效对接,从而造成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间的“脱节式”发展。因此,根据文化科技类产业加快发展的趋势,应逐步提高文化科技类产业的职业教育比重,适当扩大文化科技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切实解决文化科技类产业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要优化文化科技类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尽快设置一些尚是“空白”的“小众”专业,满足相应高技能人才需求。要及时捕捉文化科技类各个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比如动漫产业,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发展而来,先从漫画到动画,又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基础上发展动画电影、电视动画片、动漫数字出版、新媒体动漫等新产业形态。那么专业设置及其人才培养方向就要及时调整,推动产业不断发展中产生在的新岗位。
(二)加强文化科技类专业内涵建设,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文化科技类产业发展需要高质量、高技能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强化文化科技类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根据文化科技类产业市场对人才质量的需求设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目标,既保证学生能掌握岗位所需的关键技能,又保证学生具有必备的文化素养。搭建文化科技类专业与产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联动机制,推动专业与企业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入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学,构建专兼职动态发展的专业教学团队,增强文化科技类专业教育的核心力量。目前,浙江省高职文化科技类专业点在学校均不占核心位置,文化科技类专业教育资源力量较为分散,各专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因此要力争整合资源,实现专业资源互动共享,互推内涵提升。
(三)有效衔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提高文化科技類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在文化科技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专业教育是根本,但同时不可忽视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而是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衔接,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设置合理的课程内容,为文化科技类专业学生提供系统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在“仿真+全真”实践平台和“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中,兼重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锻炼,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要有效衔接、有机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文化科技类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平,李凤亮.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6)[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3.
[2]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2016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3]孙连才.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年度发展报告//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5[R].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项仲平,邵清风.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艺术教育创新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