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初次就业的影响研究

2018-05-14郑华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源毕业生价值观

郑华

[摘 要] 职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初次就业的重要因素。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通过近三年的就业情况统计,分析了大学生初次就业时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影响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具体因素和运用职业价值观指导学生初次就业的措施。

[关 键 词] 职业价值观;大学生;初次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020-02

职业价值观是人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最看重的核心因素,它会根据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个人性格和兴趣等发生变化。在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过程中,职业价值观是影响学生初次就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将以北方工业大学近三年的就业情况为例,分析学生在初次就业时职业价值观的变化、职业价值观对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影响和运用职业价值观指导学生初次就业的措施。

一、北方工业大学2014-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及职业价值观变化情况

(一)从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看职业价值观变化

从2014-201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去向可以看到,2014和2015年的就业、国内升学、出国人数基本持平,但到2016年的时候,国内升学从2014年的13.9%和2015年的14.5%,上升到16.8%;出国留学的比率从2104年的5.7%和2015年的5.4%,上升到2016年的7.2%,选择直接就业的比率从2014年的76.9%、2015年的77.9%下降到了2016年的73.7%。从这几个数据的变化来看,大学生初次就业时选择继续深造的比率上升,选择直接就业的比率下降。通过跟学生的访谈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能读到研究生学历,这样一方面可以延缓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有更高的学历,以便在今后就业时能选择较高的就业平台,获得更好的就业质量。

(二)从毕业生就业地区的流向看职业价值观变化

从2014-2016年毕业生的就业流向统计表数据可以看出,2014年,在北京地区就业的人数为1198人,占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总人数的68.18%;赴西部地区就业的人数为172人,占9.79%;到其他地区就业的人数为386人,占22.03%。

2015年,在北京地区就业的人数为885人,占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总人数的63.53%;赴西部地区就业的人数为153人,占10.98%;到其他地区就业的人数为355人,占25.48%。

2016年,在北京地区就业人数为836人,京外就业人数为482人。生源地与就业地域交叉分析:京内生源毕业生中, 99.06%选择留在北京市工作;10.85%的京外生源也优先考虑在北京市就业,82.44%的京外生源回生源地就业。

受就业形势的影响以及北京地域发展的影响,京外生源的毕业生也认识到在北京地区就业虽然机会相对较多,但生存压力较大,尤其是住房的压力很大,所以选择到西部或者京外其他地区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

(三)从毕业生初次就业签约单位性质看职业价值观变化

从2014-2016年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统计表数据可以看出,到企业就业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流。

2014年,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其他企业(57.83%)、国有企业(28.45%)、事业单位(7.74%)、外资企业(2.29%)、党政机关(2.11%)和大学生村官(1.58%)。

2015年,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其他企业(50.12%)、国有企业(35.635%)、事业单位(5.24%)、外资企业(2.21%)和党政机关(6.08%)。

2016年,就业单位性质流向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其他企业和外资企业(88.32%)、国有企业(5.31%)、事业单位(4.32%)和党政机关(2.05%)。

二、职业价值观对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影响职业价值观,进而影响毕业生初次择业

近几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不能满足毕业生增长的速度。严峻的就业形势让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更加务实,选择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开始减少,部分学生选择升学继续深造,以延缓当前的就业压力。同时,在同样的求职条件下,学历相对较高的毕业生更容易获得好的岗位,就业满意度更高。这也激发更多学生在大四时选择考研或者出国留学。

(二)个人兴趣和性格影响职业价值观,进而影响毕业生初次择业

在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选择去其他非公有制企业的学生远多于去公有制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学生。一方面因为公有制企业或其他单位提供的岗位有限,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到工作灵活性更高、更能体现工作能动性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作,这也与“90后”毕业生整体的特点有关。他们更加独立,求职时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性格,愿意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企业去工作,而不是被迫为了生计而去就业。

(三)家庭环境影响职业价值观,进而影响毕业生初次择业

部分毕业生受家长影响较大,尤其是家长在体制内单位工作的家庭,希望子女毕业后能像他们一样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总有一部分学生坚定地考公务员、考事业编、非国企不进;还有部分学生家长要求学生一定要读研究生,如果国内考研没有成功,则转战国外,花钱送学生出国深造。对京外生源毕业生,不少家长觉得孩子既然已经来到北京读书,毕业后希望孩子能留在北京工作,尽量不回家乡就业。这也是造成部分京外生源宁愿在北京打工,也不愿回家找一份相对优质的工作。

三、运用职业价值观指导学生初次就业的措施

(一)学校加强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学校每年为毕业生举办多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岗位;同时为毕业生举办各种就业指导讲座,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等各种主题的讲座和职业指导活动;开设《心理健康与生涯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为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工作世界,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体系,为毕业时初次就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二)家庭积极支持,鼓励学生按职业兴趣和价值观特点求职

不少学生高考后填报志愿是按照家长意愿,或者热门专业填的,并非学生本人的真实意愿。有些学生上大学仅仅为了获得毕业证,而没有真正掌握本专业的职业技能。这类学生在初次就业后容易表现出对工作的不满意。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家庭能给予学生积极的支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真正的职业兴趣,鼓励学生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并在初次就业时支持学生到符合自己职业性格和职业价值观的岗位就业,将提高学生初次就业的满意度。

(三)社会舆论正确引导,为学生树立积极正向的职业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社会环境下,各种“最难就业季”的宣传也对学生带来了求职的巨大心理压力。不少学生为了就业而就业,草草选择了入门门槛比较低的工作,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的职业兴趣,没有遵从内心的职业价值观来择业。其结果是职业满意度低,跳槽率高,不利于今后的职业发展。因此,社会舆论在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慎重对待初次就业的选择,既学以致用、符合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又认真选择初次就业的去向和具体的就业单位,以提高初次就业的质量,提升就业满意度,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军,何苗,黄曙萍.大学生就业的新趋势及其引发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2(1):121-123.

[2]王辉.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及其引导策略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4(5).

猜你喜欢

生源毕业生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跨省生源调控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