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动物侵袭病精品课程建设浅析①
2018-05-14孙玉华
[摘 要] 根据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的要求,切实做好畜牧兽医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通过对动物侵袭病精品课程的建设,进一步体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可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
[关 键 词] 畜牧兽医;动物侵袭病;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9-0014-01
動物侵袭病课程是我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将该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可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该课程是我校对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中重组的新课程,含有原来课程体系中的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和牛羊病防治等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能够了解及掌握常见动物侵袭病的病原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具备动物疫病防治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毕业后从事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执业兽医师、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和家畜饲养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提供有力支撑。
一、课程定位
我校畜牧兽医专业是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动物侵袭病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产学一体的重要核心课程。该课程的理论和技能是畜牧兽医、动物防检疫等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是多岗位职业技能鉴定必考的内容,实用性强,所以本课程的学习是实现产学一体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课程设计
动物侵袭病课程的整体设计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产学一体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结合我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结合区域特点,紧密结合畜牧业生产实际,依据工作过程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产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三、教学内容
动物侵袭病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八个模块。模块一:动物侵袭病概述;模块二:畜禽共患传染病;模块三:猪常见传染病;模块四:禽常见传染病;模块五:牛羊常见传染病;模块六:畜禽常见寄生虫病;模块七:畜禽防疫程序;模块八:技能训练项目。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应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驱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和网上教学法等。
五、教学条件
(一)教学设施
既要有条件完备的实验室满足现场教学需要,还要有设施完善的多媒体教室满足理论教学需要。还应有图书馆提供学生查阅的相关参考书。
(二)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孙玉华、宋振清主编的《动物侵袭病》教材。其他教学参考书主要有《兽医传染病学》《猪病防治》《禽病防治》《牛羊病防治》《临床兽医学》《家畜寄生虫学》和《家畜传染病学》等。
六、教学团队
参加动物侵袭病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团队教师具有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经验,本教学团队中教授级高级讲师2人、研究员级高级兽医师2人、高级讲师3人、讲师1人、兽医师1人、助理讲师1人。团队中充分体现出老中青教师相结合、校内与校外教师相结合、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色,并具有扎实、全面的兽医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动物疫病防治方面的实践经验。
七、实训条件
(一)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朝阳工程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有4个专业实训室,配备有各种实验实习所需的设备,具备本课程所需的实训条件,具有良好的实训环境。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根据本课程的实训项目及对应的职业岗位要求,本专业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8个校外实训基地,并聘请行业专家进行实习指导,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了场地、技术和师资等保障。
总之,动物侵袭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本精品课程的建设,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使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在本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个人最大的优势,成为畜牧兽医行业中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黎仙.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实用技术人才[J].科技信息,2011(3):213,229.
[2]夏清明,王家滨.职业教育中的案例教学及思考[M].吉林: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2000.
[3]陈海宁,孙芳.课程建设中的精品意识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4(6):16-18.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