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思政工作探索性研究
2018-05-14刘国峰,林迁
刘国峰,林迁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开展?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与山河集团河南分公司共建的实习党支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此案例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阐释这种校企共建党支部的必要性以及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政工作产生的积极作用。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思政;校企共建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6-0133-0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所以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教学中,要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高职院校学生定岗实习如何实现思政工作的连续性,对学生思想真正接续培养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一、背景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思政工作现况
顶岗实习是指高职院校学生在完成两年基本学习任务和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后,到实际工作单位的具体岗位,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完整地完成岗位任务,并取得新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方式。这种实习在全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来说基本就是安排在学生大三第二个学期,个别专业也有顶岗实习一年的情况。在这6~12个月的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处于真空状态。
(一)学校方面重视不够
学校由于有学生就业的压力和自身师资力量缺乏的原因,顶岗实习更多是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训练为中心,强调学生能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接触到真实的项目,能在真实的环境中接受真正的锻炼,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实习指导老师更多地“隔空教学”,辅导员是“远程传话”。
(二)学生自身意识不强
学生在定岗实习期间,虽然在与人交往、现实环境中安身、未来就业生活等各方面有很多的迷茫和困惑,但他们思想中已经把自己当作“社会人”,没有寻求组织帮忙的意识,也没有意识到组织能够在这些方面为他们答疑解惑。
(三)实习企业认识不足
顶岗实习的学生在企业中更多扮演的是“临时工”的角色。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企业都是非公企业,这些企业建立的党支部不多,即使有建立能充分发挥作用,能认识到党组织作用的也不多。
二、案例解析: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与山河集团河南分公司校企共建实习党支部为例
为了加强实习学生管理,黄冈职院建筑学院率先在学校提出与实习学生较为集中的企业合作共建党支部,使学生管理、基层党建得到进一步延伸。以企业是否重视党建,在企业实习的学生数量特别是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是否较多,校企之间合作是否较好为标准,最终经过缜密的甄别,选择了山河集团河南分公司。双方前期经过充分酝酿,特别是在支部建立的宗旨、功能,支部的支委人员配备、活动开展等方面经过了多次沟通,最终签署了校企共建实习党支部协议,并举行了党支部揭牌仪式,拉开了校企共建党支部的序幕。
本文选用的案例就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与山河集团河南分公司在河南郑州共建的实习党支部。选用此案例的原因是,合作双方共建的实习党支部很好地解决了实习学生党员过组织生活、普通实习学生实习期间心理归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习期间的平台问题。
(一)学生党员有了“家”
由于山河集团河南分公司是黄冈职院建筑学院最优质的实习基地,所以学院每年都选拔优秀的学生,特别是学生中的党员来此实习。没成立实习基地党支部之前,这些党员的管理比较松散,在大半年的实习过程中,党员并没有过组织生活,也没有接受到组织给他们的相關教育活动。党支部建立后,广大学生党员通过支部平台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系统学习到了党的先进理论。
(二)普通学生有了依靠
党支部的建立首先凝聚了党员,而实习期间的党员往往都是实习学生中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学生和学生干部,这些优秀的人才凝聚起来以后,就会把党员联系群众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出来,广泛联系实习的普通学生,关心大家的成长和进步,稳定大家的思想,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同时也能成为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很好的沟通平台。
(三)思政工作有了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用我党先进的理论、思想来武装当代大学生,让他们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实习党支部的建立就很好地解决了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期间思政工作没有平台的难题,让大学生思政工作走出校门,走进实习岗位,真正做到了大学生思政工作全过程育人。实习党支部的活动开展既服从学校统一要求,同时又结合实习公司和岗位实际,有效地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经过一年的实践,在河南公司实习的学生都能得到公司一致的认可,在实习结束后,能顺利地入职,其中部分党员已成为公司具体项目部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综上所述,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与山河集团河南分公司共建的实习党支部很好地解决了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开展的问题,支部的建立让党员有了“家”,让普通学生有了向心力,让学校思政工作有了平台。
本文在本案例与学校同样方式的其他案例进行对比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两个问题:(1)非公企业中真正懂得企业党建,如何开展党建,特别是如何有效开展实习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人员不多。(2)校企共建党支部成功与否与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平台以及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本文所选案例之所以成功就是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
参考文献:
胡燕.“校企合作”共建大学生临时党支部的实践探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