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下主题教育的“五微”创新探索与实践①

2018-05-14谢丽君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时代政治

谢丽君

[摘 要] 在移动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手机、微信已经逐渐深入到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個领域。着眼于微时代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方式方法、平台途径等,整合多方力量,开展跨部门、跨院系的工作探索与实践,通过五个“微”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主要是指倡导“微教育”、推出“微主题”、开展“微活动”、创建“微平台”、打造“微品牌”),依托智慧校园微教育平台的建设, 建立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做到线上有平台、有展示,线下有活动、有行动,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 键 词] 微时代;主题教育;“微”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6-0054-02

当今时代是一个“微时代”。一些传统政治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微”需要,尤其是崇尚“高大上”的主题教育,无论是一本正经的主题、长篇大论的内容,还是居高临下的形式,都因为其脱离实际、远离受众,难免让老师和学生做而疲倦、听而生厌,而亲和力的缺失和悦纳度降低,也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一是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二是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微时代下主题教育的“五微”创新探索与实践,旨在依托智慧校园微教育平台的建设,建立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做到线上有平台、有展示,线下有活动、有行动,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主题教育“五微”创新的内涵

微时代下主题教育的“五微”创新,主要是指倡导“微教育”、推出“微主题”、开展“微活动”、创建“微平台”、打造“微品牌”。

(一)倡导“微教育”

“微教育”符合“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顺应了“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在“微时代”中,信息传播具有大众性、迷你性、互动性、瞬时性、流动性的特征,如何在这样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把控学生的思想脉络,及时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时代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与挑战。

(二)推出“微主题”

“微主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和成长需求,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微时代”中,主题教育不能自说自话,要体现网络特点,要注重标题的凝练性、内容的故事性、蕴涵的深刻性、语言的感染性、阅读的便捷性,使主题教育无论从内涵还是形式上都能满足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趣味性要求,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微”。

(三)开展“微活动”

“微活动”让学生自动、自发地参与到以“弘扬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主题教育和素质拓展活动中来,自觉地将网上行为与网下行为统一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同时,可以更广泛、更充分地组织发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到网络精品项目的建设中来,调动师生员工参与网络文化精品创作,加强产品供给,解决供需脱节问题。

(四)创建“微平台”

“微平台”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成长因素中的主动力,可以促进自身的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毋庸置疑,微平台已经吸引了广大学生的眼球和思想,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积极主动介入,就可能会出现一些落后、腐朽的、非主流的意识形态,甚至出现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言论等占据微平台,占领广大青年学生的头脑,这将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的主题教育必须积极创建能够与大学生贴近的对话平台,充分利用“微时代”的优势,在对话平台上进行平等的互动和交流,在无形中影响大学生自身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五)打造“微品牌”

通过主题教育“品牌”活动的持续开展和巍然屹立,唱响时代主旋律,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微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快、效率高,传播活动也随之具有瞬时性的特点。只有让我们的主题教育活动具有丰富的内涵、鲜活的形式、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以及持久的生命力,满足青年学生对“品牌”的追求,才能确保我们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不至于淹没到茫茫的信息海洋中去,稳稳地占领微平台这个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二、开展“五微”创新探索与实践的作用

“微时代”的到来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微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紧握时代脉搏,积极开展微时代下主题教育的“五微”创新探索与实践,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使“微时代”主题教育内涵更丰富、更生动

微主题的选定与推进,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更能吸引大学生的目光,提高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有重要意义。

(二)使“微时代”主题教育的工作方法更加多样化、立体化

以往的主题教育,主要通过主题教育班会、国旗下讲话、素质拓展活动得以进行。虽然场面宏大,但学生不感兴趣,更多时候流于形式,效果甚微。通过“微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自主自发地投身活动中,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走向了科学、平面走向了立体、静态走向了动态。

(三)使“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广大青年学生的媒介素养得到提升

良好的媒介素养不仅可以促进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可以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团结,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微时代下主题教育“五微”创新探索与实践,必然要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广大青年学生的媒介素养意识,必然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广大青年学生的信息传播能力,必然要开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活动。

(四)使微平台逐渐成为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

高校要充分重视这一新兴平台在学生中的重要作用,使微平台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成长因素中的主动力,促进自身的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在现有学院微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由学工部和宣传部共同创建开发专门的“微教育”平台,主要涵盖微班会、微课件、微生活、微访谈、微视频、微电影、微互动、微信墙、微相册等板块。将开展的微活动全部放置其中,使之成为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

三、具体做法与策略

通过微时代下主题教育的“五微”创新,创造一种“微教育”的好机制。这种机制既有科学的顶层制度设计,也有层级层次分明的制度保障,使“微教育”成为有组织的、有计划的、有规律的、有内容的、有内涵的和有目标的生动课堂,始终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打造高校网络文化精品项目,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倡导“微教育”

1.在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倡导“微教育”,提升“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2.在全体学生中倡导“微教育”,提升“微时代”广大青年学生的媒介素养。

“五微”创新涉及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组织人事处、信息中心以及各二级学院等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各个部门的教育工作者有较高的媒体素质。因此,倡导“微教育”,树立“微教育”理念,建章立制,加快“微教育”理念学习与培训,深入研究“微教育”的内涵,在实践中探索“微平台”的开发与利用,继续搞好“微主题”教育资源库建设,提升“微活动”线下活动质量,非常重要。通过对广大师生进行相关的专题培训,提升全校師生的媒体素质,并激发师生在“微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尤其是让辅导员和学工部门的同志感受到“微教育”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神奇效果。

(二)推出“微主题”

主题教育始终围绕国家领导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继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在坚持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对应推出“微主题”,如“爱上公益”“今天你微笑了吗”“我们的团队最给力”“诚信让你更受欢迎”等。让辅导员根据“微主题”,制作“微课件”“微视频”,收集“微案例”,拍摄“微班会”,建立“微主题”教育资源库,逐步推出微平台上“微主题”教育。

(三)开展“微活动”

围绕“微主题”,持之以恒开展丰富多彩的“微活动”,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微时代”的阵地。如开展“微班会”竞赛、“微课件”制作,围绕当下的热点新闻、方针政策等(例如“感动中国”“中国梦”“十九大”精神等热点话题)开展微博文(网文)征文活动,微视频、微电影竞赛、紧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微访谈,围绕素质拓展活动开展微相册征集活动等。

(四)创建“微平台”

在“微时代”,要真正达到“微教育”效果,必须要有建立在智慧校园基础上的功能全面的“微教育”平台。主要涵盖微班会、微课件、微生活、微访谈、微视频、微电影、微互动、微信墙、微相册等板块,将开展的微活动全部放置其中,做到线上线下共同进行,相互支持,使主题教育的内容处处可见,素质拓展活动深入人心。这样的微教育平台以其崭新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出现在广大师生的视线中,从而真正成为“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

(五)打造“微品牌”

在微主题中,选择最重要、最实用、最受学生欢迎的主题,形成系列化,每年都开展,主题不变,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逐年推进并拓展,打造成为众多微活动中的“品牌”,寓教于乐,寓教于“微”,赋予微教育强大的生命力。如“文明有约”微访谈、“我的专业我的系”微视频、“日行一善”微生活、“我的中国梦”微电影等。

参考文献:

[1]邓永霞.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中国教育网络,2014(3).

[2]陈跃,伍玉松.“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12-02-26.

[3]董丽娜,成荷萍.“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5).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时代政治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