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人文素养培养中的课程设计
2018-05-14徐治忠
徐治忠
[摘 要] 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问题,重点探讨了在课程设置、实施、评价方面的改革,以及建立淘汰机制、拓展第二课堂的可行性,以期找到通过课程实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關 键 词] 学前教育;人文素养;课程;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9-0165-01
近年来社会逐渐认识到幼儿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具备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从事教书育人工作。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向社会输送合格幼儿教师的重任,因而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责无旁贷,也是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精神、完善人格、艺术审美和人文知识等方面,是高职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核心、最基本的素质,可以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决定了工作的成败。因此高职院校和师生都应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的主要实施渠道就是课程。高职院校应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评价改革、见习与实习考核以及开拓第二课堂等途径,将人文素养培养融入贯穿到日常教学中,落实到每一节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挥课程在人文素养培养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一、课程设置
(一)延伸课程目标的内涵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应该建立在专业素养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并重的精神,强化人才培养的师范性质。通过课程学习,促进学生热爱幼教工作精神与尊重、关爱儿童意识的形成,以及自立、责任、敬业等观念和态度的养成。彻底改变重技能、轻人文的教学现状,这是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关键任务。
(二)拓展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应该转变传统的知识与技能中心倾向,在保证落实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进行完善和选择,整合各学科知识,将学生人文精神、情怀的熏陶融合到实际的学科知识教学中,放弃空洞的说教,让学生真正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人文素养培养做到有的放矢。
二、重视课程实施
(一)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关怀
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在课时安排上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学生普遍比较重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把专业课的课堂作为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阵地是根本保证。通过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及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健康观,形成坚定的教师观。通过卫生保健课的学习,学生形成对所有生命的敬畏、尊重意识,对所有儿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通过口语、音乐、舞蹈、美术等技能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艺术表现技能,还要培养更好地艺术理解力和表现力,拓展艺术审美视野及品味,具有正确理解、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
(二)公共课教学融入人文知识与精神
幼儿教师对幼儿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选择的内容、载体与形式,传递的信息情感,教学手段途径,对幼儿的评价等都涉及人文素养。通过大学语文与英语的学习,既要培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又要提升审美情趣、文化品位、情感态度等。一些学生存在认识误区,没有看到幼教工作的艰巨性与长期性,认为自己的能力足以应对幼儿,这种认识对将来的工作是有害的,应该坚决抛弃。
(三)开设人文社科选修课
在选修课课程设置上,鼓励教师开设教师礼仪、公共艺术、职业心理训练、儿童玩具设计与制作、社会心理学、儿童心理咨询等人文素养类选修课。鼓励学生学习选修课,在学分、学业评价等方面给予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再塑自我知识结构,体现个性化教育,形成终身学习的主动意识。
三、转变课程评价体系
人文素养的培养应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对师生的相应考核与评价就必须得到落实。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改变重数量、轻质量,重理论、轻行动,重分数、轻品行的课程评价体系。结合日常教学,制定形成性评价标准,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强化人文素养考核,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状况实行备案制或学分制,督促学生主动选择人文素质类课程。
四、通过见习实习课建立淘汰机制
通过课堂学习很多学生对学前教育工作有了理性认知,但缺乏感性认知,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认识不够,准备不足。因此,见习实习课就成为学生了解幼教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见习实习学校发现能够关心儿童、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学生,同时使一部分认识到不能胜任幼教工作的学生及早考虑转行。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对在见习实习中严重违纪的学生,学校应严肃处理,本着负责的态度为幼教工作培养合格的人才。
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通过组织学生去幼儿园、学前教育机构等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调研活动,请一线幼教人员言传身教,举办人文讲座等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幼教事业的热爱。通过兴趣小组活动、文艺表演、书画展示等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学生在活动的设计、组织、管理、呈现中,学会沟通、理解、尊重、信任,增强抵抗挫折的承受力,树立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当前全国上下都极为重视幼教工作,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抓住机遇,以课程设计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幼教人才。
参考文献:
张乐天.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高职教育办学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