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院校的教学改革创新探索①

2018-05-14胡靖,张媛媛,娄娟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3期
关键词:园林工程风景园林课程体系

胡靖,张媛媛,娄娟

[摘 要] 园林工程类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学者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了诸多的改革,然而,该类课程目前主要存在着知识的重复讲授、知识体系欠缺逻辑性和系统性以及学生与老师的互动缺乏有效性和即时性等问题。根据以往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课程教材、课程模式、考核方式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改革以及具体措施。以“互联网+教育”的互动平台、知识平台、视频课程、测试平台等为依托,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式,不仅有利于园林工程类课程的发展和完善,也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加强,也是时代发展和进步的需要。

[关 键 词] “互联网+”;风景园林工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9-0096-03

园林工程类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将《风景园林工程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竣工图绘制与工程资料整理》《风景园林工程概预算》《风景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法规》等作为风景园林工程类的主干课程,课程类型主要包括理论课、实训课以及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1-3]。园林工程类课程体系中涉及构件的做法、工程材料的选择、场地施工技术等内容[4-6]。教师历来对该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关注度较高[1,2,7]。从学生角度出发,要掌握该类课程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教师角度出发,需要相互之间协调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讲解内容以及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等。教育工作者针对该门课程开展了众多的教学改革活动,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等[8,9]。

面临网络高速发展,大数据不断扩容的21世纪,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随着知识网络化进程正在迅猛发展,随着“互联网+”网络化教育新模式的引领和带动,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和平台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在将传统教育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为推动教育进步、效率提升、促进新形势下对接岗位需求的教育改革增加了创新理念和实践平台。本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设的园林工程类课程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探索该类课程在“互联网+教育”新背景下的改革,以期为该类课程的建设提供探索参考。

一、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教学现状

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各类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设计技术流程、工程设计原理、各类园林工程施工总平面图设计、制图技能、园林景观施工现场技术知识、工程现场组织管理手段、工程竣工图绘制的方法与规范、基建资料、施工资料、监理资料的编制内容、管理的方法和规范,风景园林绿化工程资料组卷,归档方法等[10-13]。对该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包含3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模式

传统的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教学模式以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目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课程体系。比如,武新(2010)提出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14],曹春红(2014)提出园林测量與城市建设整合的教学模式[15],魏婧(2016)探索了双导师制及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16],杨金风(2013)提出了工作室教学模式[17]。

(二)教学内容

20世纪90年代,学者已经意识到“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的重要性[18]。陈祺等(2016)梳理了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教学内容;陈文术(2013)将《园林工程》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加强了逻辑性联系[19]。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20]。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的出现,使园林工程类课程的讲授有了长足的进步。在20世纪初期,米秀宝(2005)探讨了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21]。现场教学法(Field-based learning,FBL)是园林工程类课程体系改革中一种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也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22]。孙钦花和杨瑞卿(2012)在园林工程课程中采用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来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3]。吴艳华和夏忠强(2010)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中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24]。另外,园林工程类课程中的情景导入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也被众多教师运用[25,26]。

二、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的重复讲授

以园路工程施工为例,教师将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园林景观施工图设计专题》《竣工图绘制与工程资料整理》课程中重复多次对学生讲授园路的功能、基本知识、布局设计、工程设计、结构设计以及施工技术等,这些重复的内容不仅占用不少宝贵的课堂时间,还使学生产生了思维惰性,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课程体系欠缺逻辑性和系统性

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涵盖了土方工程、假山工程等众多景观工程,信息量大且分散,在集中完成这些知识点的传授后,一般会在该门课程开设的下一个学期开设《园林景观施工图设计专题》《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等课程,这非常不利于学生连贯、系统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掌握。根据教学经验,学生学习了该门课程后,如果没有其他的外界刺激,这门课程的知识将慢慢淡化。

(三)课程体系单一

传统的培养手段,培养定位、目标和方法十分相似。现有课程体系下,无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另外,现有办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非常有限,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到的知识有限,对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无法很好的通过自我学习进行自我提高[27,28]。

(四)教学内容的滞后性

现有的园林工程类课程一般沿用“十二五”甚至“十一五”的规划教材,这些教材至今已经过去多年,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速率远远落后于现代信息业的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法

(一)教材改革

以“互联网+”教学模式搭建的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课程为基础,将多门教材合并,即《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与管理》。教材以单个景观要素的园林工程为单元,涉及土方工程、园路铺装工程、风景园林建筑小品工程等版块,每一类景观要素工程版块包括要素工程的设计原理、施工图绘制、工程造价、工程施工管理以及竣工图绘制和工程资料的组卷、归档等。每个版块景观要素的园林工程施工流程可以清晰呈现,同时各个版块之间紧密链接,思路清晰,脉络明了,知识、技能一脉相承。

(二)课程模式改革

“互联网+”背景下的园林工程类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为平台,包括教学准备、“互联网+”教育平台的自主学习、课堂学习(线上线下结合)和课后复习。作为“互联网+教育”的重要形态和方式,微课和慕课是“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院校教学模式创新探索思想的核心和“靈魂”。改革的核心是基于微课视频进行的在线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教学。以园路工程为例,展示“互联网+”背景下的园林工程类课程模式改革(如下图所示)。

园路工程“互联网+”教育平台教学模式图

在教学过程中,除利用网络视频完成自主学习外,重要的是将项目融入教学内容,以项目带动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选择由教师给出的相关项目,通过1~2周的项目设计,组织各小组进行交流汇报,并将各组作品上传至“公众号”中,由学生相互评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教学活动完成后,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情况进行知识补充和知识延展,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学效果。

(三)考核方式改革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与管理》是一门既注重园林工程理论学习又注重工程操作技能的课程,其考核方式要求客观、全面。“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考核注重学生的综合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考核的综合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测验平台、考试平台、成果展示平台等完成。

四、“互联网+”背景下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体系的建设优势

以“互联网+教育”的互动平台、知识平台、视频课程、测试平台等为依托,将园林工程类课程合并教学有其高效性、实践性、应用性的时代优势。从市场需求和行业导向来看,课程合并存在着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通过课程“绪论”章节以及景观要素工程施工设计的理论原理、方法、设计流程、设计规范及标准等重复性知识的删减和合并,避免了单独授课时信息的碎片化和无序化;对学生而言,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课前、课后的学习和交流中。同时,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加畅通,建立了老师与学生随时随地交流沟通的渠道。

(二)增强知识建构的逻辑性和培养目标的连贯性

更注重课程体系的逻辑性。从施工设计技术流程和工程设计原理的讲授,到景观施工总平面图以及各类景观要素施工图设计绘制,再到项目实施工程中的管理组织、现场施工技术,最终按照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相关方法和规范完成竣工图绘制,并完成工程资料的组卷和归档。

(三)保障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的实施

整合后的课程体系将按照行业典型的某一实际项目案例运行教学过程,这一案例也将作为整个课程的实践操作案例,进一步提高项目导向型教学的操作性,增强了实践教学的可行性,避免单独课程时项目案例的分散化和“子项目化”。

(四)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利用“互联网+”测试平台对学习情况进行测评,摆脱以往传统的试卷考试,考核形式多样,更加人性化;项目成果公开,学生互评机制的建立,形成民主化的考核方式,学生可以在互评过程中,取长补短,自我自高。通过考核平台进行的学业考核,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五、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的改革内容。目前,互联网教育企业与高校正在相互协作试图通过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改革。园林工程类课程在时代的变迁下,其改革迫在眉睫。在“互联网+”的模式下的园林工程类课程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式,促成改革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园林工程类课程的发展和完善,也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加强,这也是时代发展和进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德威.园林工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07,25(5):70-72.

[2]李胜,张万荣,龙松亮.风景园林专业园林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5):58-60.

[3]朱里莹,黄启堂,李房英,等.基于CDIO的风景园林工程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园艺文摘,2017,33(1):207-211.

[4]田毅.现代园林工程管理调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5(34).

[5]蒋娟.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21).

[6]金云峰,刘颂,李瑞冬,等.风景园林工程技术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J].广东园林,2014(6):4-6.

[7]焦会玲.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河北林业,2014(7):25-26.

[8]张晋.基于《园林工程》课程体系的竖向设计模块研讨:等高线法及其应用的教学思考与尝试[J].华中建筑,2017,35(7):97-103.

[9]王巍.浅谈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工程实训教学改革[J].林区教学,2012(2):7-8.

[10]陈捷.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1):77-79.

[11]桂子凡.现代城市园林工程规范化管理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4):39-42.

[12]刘彦琢.关于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图审查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5):95-98.

[13]王沛永.北林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工程课程回顾与展望[J].风景园林,2012(4):72-74.

[14]武新.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3):48-49.

[15]曹春红.高职园林测量与城市建设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4(4):262-263.

[16] 魏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探索:以南通科技職业学院园林工程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0):200-201.

[17]杨金风.工作室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24):218-219.

[18]许大为.园林工程课程教学的启示[J].中国林业教育,1999(s1):107-108

[19]陈文术.论《园林工程》教材内容改革的必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9):46-47.

[20]徐振.园林工程教学中GIS的应用[J].中国园林,2008,24(4):89-94.

[21]米秀宝.多媒体方式教学《园林工程》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5(2):65-67.

[22]黄甲元.FBL教改项目在工程类高校课程本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23]孙钦花,杨瑞卿.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在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7):3868.

[24]吴艳华,夏忠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6):50-51.

[25]韩浩章,王晓立,王彰明.新时期《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759-2760.

[26]郭正兴,武雷.新形势下施工课程的教改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工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

[27]林贤进.新建工程类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28]张芬.现场教学法在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3(22):115.

猜你喜欢

园林工程风景园林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探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新时期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研究
新时期下中国风景园林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浅议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