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人文教育的“地域文化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探讨①

2018-05-14梁迎春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院校

梁迎春

[摘 要] 人文教育缺失是我国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地域文化课程,依托地域文化,挖掘其价值,把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人文素质教育资源,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高职教育中,尝试着把地方文化资源与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塑造有机结合是高职课程探索的新主题,也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力之举。

[关 键 词] 高职人文教育;地域文化;人文素质;必要性;可行性;五溪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9-0084-02

一、高职地域文化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问题的提出

人文教育缺失是我国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人文教育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切入点。人文教育缺失一方面反映了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偏差与办学目标的错位,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高职课程结构的不合理,即专业课程与人文教育课程设置的严重失衡。片面强调专业技能培养,仅满足于使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而不够重视甚至忽视了对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教育,致使高职人文教育处于边缘状态。信仰危机、理想缺失、道德失范、自我感、意义感和归属感的丧失以及心态失衡、个性扭曲等成为高职生的普遍问题。如何解决此问题?这必然要落实到高职人文课程上。人文课程是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途径,如何将人文教育落实到课程上,是高职教育不能回避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而这正是目前人文教育的薄弱环节。

人文教育的关键在于它能提供多少可“内化”为学生心灵的东西。在高职教育中,文化的“内化”被忽略,与学生有亲缘性的地域文化教育远没受到重视。从现有的高职课程实践来看,多样性的地方文化在课程中缺失。在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地域文化课程,完善高职人文课程体系方面还存在欠缺。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将地方文化资源与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有机结合起来,融入高职人文教育体系是高职课程探索的新主题,也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力之举。

(二)地域文化课程在高职人文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乏和学生人文素质偏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地域文化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学、社会等教育资源,因此,可利用地域文化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高职生来说,要培养特殊的人文素养——职业人文素养,即针对未来职业岗位、适应职业岗位变化和迁移的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此,在教育中高职院校可以用地域文化中的名人事迹激励大学生,用地域文学的经典篇章熏陶大学生,用地域文化的风俗民情陶冶大学生的情操,用地域文化的名胜古迹感染大学生,用地域文化精神塑造大学生的思想,培养大学生对当地文化、民族文化的热爱。最终使地域文化内化为修养,外化为素质,转化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热爱,使学生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创新在职业中的运用,注重职业活动中的分工合作,并在职业活动中自觉地将地域文化精神融入个体素质。

对从小处于地方文化包围中的个体而言,地域文化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长时间生活在某一地区的学生和教师,理应有意识地学习和传承地域文化。传承地域文化,使其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不仅是该地区人民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该地区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国家大力提倡加强文化建设的背景下,作為地方高校中的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对地域文化的挖掘、收集和研究。依托地域文化,将其融入课程的教学,把大量鲜活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在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当地文化现象、风俗由来、民间传说、文化遗址、名胜古迹、地域文学等内容的学习中,在实地调查、亲自参观、资料收集、课件制作、成果展示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交流、语言表达、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等职业人文素质,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是高职人才培养的自身需要。

(三)高职院校加强文化建设要求重视地方文化资源

高职院校除了强调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功能之外,文化功能作为大学的第四大职能也不可忽视。高职院校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文化传承、创新和引领功能。由于高职院校的地方性特征,地方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形态,既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背景,也是其重要的服务对象和教育资源。当前,各高职院校虽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环境和文化活动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但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功能还相对薄弱,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相互脱离,高校没能充分重视和利用地方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也未能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中渗透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引领。因此,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把传承和创新地方文化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另一方面,要把地方文化作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教育内容。

(四)高职教育的定位与培养目标要求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高职院校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都具地方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积极统筹协调和开发利用丰富的地方历史、人文、自然和发展资源开展人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形成本源性优质资源,有利于促进学生理性知识的形成,有利于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拓宽教学空间,丰富和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有利于增强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此外,高职人文教育的创新求变要求融入地域文化。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以就业为导向,过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而这种技术性的工具理性主义使部分大学生失去了品质的升华和人格陶冶的机会,导致他们思想境界不高,缺乏远大理想和高尚情操,更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以及能够应对各种竞争的自信心和积极的创造力。然而,今天的校园文化已然具有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此种现状,充分开发利用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地域内的民族文化资源,把地域文化精髓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建设结合起来,以课程教育改革为推手,促进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探索的一个时代课题,也是人文素质教育一条新的探索路径。高职生在地域文化的熏陶、感染下求知、实践、创新,从而达到以文化氛围感化高职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对家国的热爱、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和对自身专业学习的热爱,实现以人文教育促进专业学习和技能提升的最终目标。

二、高职地域文化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一)地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

高职院校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推进人文教育模式创新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因为地方文化中蕴藏着非常丰厚的隐性人文资源。地方文化是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它既吸纳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兼蓄了本地土著文化的营养成分,包括地方历史、人文、自然和发展资源等方面,是高职院校重要的隐性人文资源。例如,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所在地五溪区域,五溪一直是文化的高地和圣地,形成了光辉灿烂、绚丽多姿、独树一帜的“五溪文化”,在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中熠熠生辉。在历史的长河中,五溪文化影响深远,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利用并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实现地方文化进校园、进课堂

1.挖掘优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校本教材

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如同支流和主流,地域文化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质,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对地域文化的学习,应该持“兼容并蓄”的原则,既要吸取地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接受和容纳地方文化,更要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学习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置于民族文化背景下展开教学。地域文化的融入,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开展地域文化研究,在人文教育中融入地方文化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传统与地域文化的特点,挖掘、利用、研究地域文化中优秀的人文资源,申报地域文化方面的院級和省级课题,并推广研究成果。这既有助于深化地域文化的保护、认识,又有利于地域文化的教学、研究。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围绕五溪文化,可开展诸如高职院校特色人文教育体系研究、基于高职人文教育目标的地域文化课程开发研究等课题研究,并带着研究课题走访名家,深入了解二酉藏书洞、沅陵盘古洞、大唐龙兴讲寺等文化遗址;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五溪地域文化理念,并通过举办民俗文化、建筑文化、节庆文化、隆平文化等专题讲座,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新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3.依托校园文化活动,以地域文化涵养校园文化

除了进行地域文化方面的相关研究之外,还要搭建课外活动平台。人文素质的培养重在春风化雨似的熏陶和渗透,因此,围绕“地域文化主题”,在校园里开展各种诸如社团活动、画展活动、专题演讲活动、书法比赛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活动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感悟地域文化的魅力,提升自身的综合人文素质。以笔者所在的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可以围绕五溪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展以五溪文化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举办五溪名诗文的书画展、五溪摄影作品展、五溪文化特色小品比赛、隆平精神主题的演讲比赛、五溪文化手工艺品展、隆平文化艺术节、五溪文化专题讲座。

4.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地方文化

为了促进专业教育中人文精神与地方文化的渗透与融合,在教学中要挖掘专业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同时把地方文化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例如,在服装设计课程中融入五溪地域文化中的多民族服装文化;在园林园艺设计课程中融入五溪文化文中独特的人文地理和建筑艺术;在水稻种植专业课程中融入杂交水稻之父“隆平精神”文化;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对丰富的地方旅游资源进行讲解,将地方文化元素鲜活地融入专业和课程建设,并使其成为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和特色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此外,还可以专门开设地域文化选修课,将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课堂。

三、结语

人文素质是当代高职生理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良好的人文素质,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意义,而人文素质的核心人文精神,更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性格的集中体现。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不但直接关系每个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更关系民族文化的方向,关系民族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熔铸。而把地域文化融入高职人文教育教学,进而开发地域文化课程更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国家大力提倡加强文化建设的背景下,作为地方高校中的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对地域文化的挖掘、收集和研究。依托地域文化,将其融入课程的教学,把大量鲜活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人文素质教育资源,使地域文化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体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真正实现提高职人文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毓民.试论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特色办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9):69.

[2]张风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4):63.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院校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