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不同层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协同转型研究①
2018-05-14丁贵娥
丁贵娥
[摘 要] 传统的会计活动已经不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必须提升会计活动的价值创造能力,这就要求探索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分层次协同转型的途径,以适应新时期会计发展的需要。阐述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内涵,对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不同层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协同转型的策略。
[关 键 词]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协同转型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082-02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企业用人的标准不断提高,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拓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协同培養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职业教育理念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行创新,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层次上贯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形成以中职、高职、本科为核心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创新模式,协同转型取决于组织与其他相关主体之间的互动,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路径以及服务模式创新的结合,从不同层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管理能力,进而培养具有快速适应新兴产业领域能力的会计人才,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对不同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内涵分析
(一)服务区域经济的理念
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所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直接或间接为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现代职业教育需根据岗位胜任能力调整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改革,真正落实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二)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
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和相对的。[1]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要不断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使之对接产业,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
(三)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进行职业教育的规划和设置。现代职业教育理应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途径为从业者终身学习提供更多机会。
二、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一)现代会计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水平的提升和财务机器人的问世,会计人才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两种相反的局面,一方面,基础工作的财务人员出现需求不足的现象,这类人才在未来逐渐会被财务机器人所取代,不具备应有的竞争性,目前市场供大于求。[2]另一方面,企业对具有较高水平的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预测决策能力及风险把控能力的高端会计人才需求旺盛,但这类会计人才供不应求。
(二)现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对会计人才需求分析可知,现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仅与会计人才层次、就业领域有关,也与新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现代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既包括传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还要有更新知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IT能力、沟通合作及业务等能力。因此,不同层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需打破传统的“单一课程开发”模式,在外部协同的同时,采用“会计专业+其他专业+行业企业”模式,共同打造具有快速适应能力和高潜质的会计行业的专门人才,[3]进一步探索跨专业协同与企业合作的新路子,通过突破专业壁垒,充分释放各方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要素,贯通中职、高职、本科会计专业教育,实现不同层次人才培养信息交互共享,打通中、高、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实现中、高、本会计专业教育全融通,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不同层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协同转型策略
(一)明确协同发展目标
现阶段,依据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水平,建立完善的会计考评方式标准。不同会计专业需要经过多方面的矛盾阶段调整,才能逐步实现会计专业的改善。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机构需要明确会计综合发展速度、规模、实际考评方式和标准。高职会计专业要准确地控制流程,从规模、速度、质量上构建完善的管理控制方式和标准;本科会计专业培养要重视综合目标化的分析效果。
(二)人才培养要体现职业能力的共性要求
一方面,重新构建新的会计专业课程群,形成以教学企业为主基地、以就业为导向的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立体化方案。
另一方面,实现在信息技术、大数据下的能力培养。以实施教育信息化为抓手,在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推动会计信息化的转型升级:(1)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向进一步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2)从融合应用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变,从而探索信息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三)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
首先,职业院校是推动和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当今社会,高层次的会计人才要在思维方式和沟通交流以及创新等方面有较强的“软实力”。这些能力的提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素质。
其次,协同社会资源,协同校内、校外两种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职业院校不仅要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功能,还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主要是协同社会资源的能力,围绕会计专业服务的特色进行学科建设,从而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
(四)着力推进校企合作
1.强化校内培训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传统会计教学中,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校内模拟实训为辅。校内模拟实训虽能达到一定的实践效果,但学生还是无法从整体上领悟企业的资金循环,从而影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
2.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近年来,中、高、本各层次的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加强,但会计岗位的机密性不会让普通实习生接触。推进校企合作,让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企业实际需要对接,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帮助职业教育院校建立科学的会计专业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
(五)创新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1.推进“四段递进式”实践教学
“四段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的重点在于培养不同层次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围绕四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1)以流通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2)制订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标准;(3)将课程实践、综合实践和能力拓展进行有效衔接。(4)实现由实训和经营性生产融合、创业教育与实训课堂的融合,从而形成“课程联动、行业参与”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会计教育以理论优先,侧重单项实训,高职会计教育要强调实践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以单项和基本技能为主,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则注重综合技能的实训。
2.以项目化对不同层次会计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或融合,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实训课程强化中提高综合实训,推行以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专业综合实训。
3.重构课程体系,实现中、高、本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1)系统地构建课程体系,应由浅入深设置课程。在课程体系设计时,我们遵循“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注重素质”的原则,这既满足了学生的就业需求,又为其今后继续深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按照我国会计专业学生实际学习的课程标准内容,准确地分析会计发展过程中可能对会计造成的各类负面影响。中职会计人才培养中,需要对相关的综合课程进行设置,不断提升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衔接,不断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课程操作和实践效果。高职会计专业教学需要加强综合化的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适应、操作、沟通和学习四大能力;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课教学,除了要构建综合课程实践操作形式外,还要提高其运用的综合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共享思维和创新思维。
(2)打破原有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针对社会发展需要,瞄准职业岗位或者技术领域的实际需要,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的课程体系。为此,借鉴国外经验,采用如下课程体系结构:
①活内容。中职会计专业要以市场调研结果和行业要求为依据,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核心,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相关课程的设置。对高职学生,根据会计专业工作岗位群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专业拓展课程模块。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模块和专业拓展课程模块是动态模块[4],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课程,也可依据今后个人发展的需求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门或多门专业拓展课程。这样既可以避免中高职教学内容的重叠,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②严管理,突出“宽进严出”的教育模式。宽进严出的办学模式就是本科院校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宽进严出。本科院校要放宽入学的分数、地区、年龄、职业的限制,让绝大多数专科院校中想进本科又符合入学条件的人都能进入本科阶段学习。严出就是实行严格的、强制的淘汰制,对毕业生严把质量关,这样能保证培养出的大学生综合素质高。
③拓范围,实行开放式教育。在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背景下,搭建“宽进严出”的开放式教育平台。从会计理论和实践实训层面上对专业知识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针对会计专业的初级、中级、高级的主干课程,从知识体系和理论上进行界定,将不同层次的学科知识体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进行融合,从不同层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管理能力,拓宽其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人才协同发展模型是设计也是设想,还需要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运用立体化模型,让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体验,不断成为会计专业学科的思想、理念、能力和经验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参考文献:
[1]郭立伟.国际商务专业“3+2”中高职相互衔接的思考: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34-235.
[2]张秀云.财务机器人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群言堂,2017(9):37-41.
[3]關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辨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25-28.
[4]金永利,胡金良,李梦.现代会计人才素质探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44-45.